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成人心脏瓣膜术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43例因心脏瓣膜病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低剂量Dex组(低剂量组,n=50)和高剂量Dex组(高剂量组,n=48)。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并在气管插管后均给予常规麻醉药物维持,在此基础上低剂量组患者以0.3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入Dex,高剂量组以0.6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入Dex,对照组患者持续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即刻(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 h(T6)、术后12 h(T12)和术后24 h(T24)采集外周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肌钙蛋白-I(malondialdehyde,cTnI)水平,并记录各时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比较3组间各时点的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术后各组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最小,其次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间术后各时点cTnI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各组SOD水平均逐渐降低,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最小,其次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间术后各时点SOD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而MDA的变化呈现出与SOD相反的趋势,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最小,其次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间术后各时点MDA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HR和MAP均有所降低,CI逐渐升高,但3组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Dex能够明显减轻心脏术后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程度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其中行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皮时、缝合切口时、入麻醉苏醒室30分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12.68±3.08)μg vs(38.25±8.69)μg,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曹宇飞  易斌  鲁开智  卢孙山  姚晓燕 《安徽医药》2019,40(12):1346-1349
目的 探究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每组65例。七氟醚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丙泊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比较两组麻醉前、气腹后5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均低于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患者HR、MAP均低于丙泊酚组,SpO2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呼吸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压(Paw)及呼吸膜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高于麻醉前,胸肺顺应性(Compl)及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气腹后5 min时,两组患者间PETCO2、Compl、Paw、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间PETCO2、Com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应激反应指标: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血糖、皮质醇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气腹后5 min,七氟醚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皮质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血糖、皮质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性麻醉相对于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南阳南石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T2)、拔管前(T3)、拔管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在T1、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术后1周、2周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观察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相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可更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开胸式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0.05 μg/(kg·h),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0.03 μg/(kg·h)联合右美托咪定0.07 μg/(kg·h)。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稳定,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舒张压(DBP)等生命指征在12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在6 h之后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后相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没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VAS评分均低于4分,达到镇痛目标水平,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在术后6 h之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评分在术后6 h和12 h两个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amsay评分均在2~4分,均未出现镇静不足或过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5%)和头晕(0%)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可以提高患者镇静镇痛状态,改善血流动力,降低舒芬太尼引发的副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平  郭伟  陈翠  陶小根 《安徽医药》2020,41(9):993-997
目的 探讨持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接受CRRT治疗的70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CRRT治疗后随访28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CRRT启动时间及频率、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MA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RT是抢救脓毒症AKI的重要手段,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 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丁  郑立山  刘芹  张琦  陶清 《安徽医药》2020,41(3):257-260
目的 观察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胃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L组)与经验麻醉组(E组),每组45例。L组采用LiDCOrapid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以SVV(≤ 12%)、CI[≥ 2.5 L/(min·m2)]、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基础值±20%)为目标,调整补液和心血管药物的使用;E组仅凭医师临床经验实施血流动力学管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术中液体输注总量为(859.16±178.61)mL、尿量为(257.83±149.22)mL,均少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室留观时间分别为(25.29±10.63)min和(40.44±10.12)min,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7)d和(11.91±1.89)d,均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第24小时血乳酸为(0.86±0.29)mmol/L,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DCOrapid监测下的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够减少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行择期TURP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PCIA)干预,观察组予以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PCIA干预。比较两组术后4小时(T1)、术后12小时(T2)、术后24小时(T3)、术后48小时(T4)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RSS)]、膀胱痉挛次数、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PCIA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RS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P、HR、SpO2、RR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小玉  吴大保 《安徽医药》2015,36(7):832-83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0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48小时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WBC均高于术前(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WBC高于经阴组(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小时升高(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高于经阴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48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后24小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术前(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IL-6、CRP水平均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及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术后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19例(其中14例为冠心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主动脉病变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进行了CRRT,观察CRRT前及CRRT后6 h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均进行CRRT,透析6 h后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13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1±28)个月,心脏症状均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RRT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术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手术中预注射不同升压药物对患者升压反应性、手术指标、不良反应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复苏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300例,按照不同预注射药物分为生理盐水组、麻黄碱组、去氧肾上腺素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注射药物后1 min(T1)、注射药物后3 min(T2)、注射药物后5 min(T3)、注射药物后7 min(T4)、注射药物后9 min(T5)时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ence,SVR)、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小剂量阿加曲班与枸橼酸钠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125例患者分为枸橼酸钠组(n=53)和阿加曲班组(n=72)。比较2组CRRT滤器寿命、凝血功能指标、滤器及管路凝血事件、血栓事件、出血事件、CRRT参数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阿加曲班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枸橼酸钠组相比均有延长(P<0.05)。2组的凝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枸橼酸钠组的静脉壶无凝血比例高于阿加曲班组(P<0.05),滤器寿命也更长(P<0.05)。枸橼酸钠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加曲班组(P=0.001)。2组发生滤器凝血事件的血流量和超滤率均低于未发生滤器凝血事件的血流量和超滤率(P<0.05)。结论 枸橼酸钠在CRRT中的抗凝效果更具优势,但阿加曲班安全性更好,对于低血流量和低超滤率的CRRT宜增加阿加曲班抗凝剂量。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朱纪荣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8,39(3):288-290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择期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3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静药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丙泊酚剂量、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丙泊酚剂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深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镇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药》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蒋勇  李华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6-177,180
目的探讨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CRRT)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全身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CLS患者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72h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摄取率(02E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CRRT对CLS患者全身氧代谢的影响。结果CLS患者经CRRT治疗6h后PaO2、ScvO2、DO2升高(P〈0.05),LAC明显下降(P〈0.05);VO2在12h后升高(P〈0.05),02ER在治疗24h后升高(P〈0.05)。结论CLS患者全身组织器官氧代谢差,CRRT治疗能改善CLS患者的全身氧代谢,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18.
王影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18,39(9):1075-1078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27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介入封堵术后,VSD患儿的右心室内径(RV)、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较术前减小,ASD患儿的RV、PAP、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PV及PDA患儿的LA、LV、MVE、MVA、AV、PAP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患儿的TVE、TVA、AV,ASD患儿的LA、LV、MVE、MVA、AV及PDA患儿的TVE、TVA、PV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