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策略。方法: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266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5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33人次,占60%,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20人次,占36.36%,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其他反应2人次,占3.64%。结论:重视科学合理用血及输血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凡在输全血、成分血过程中或以后,受血者发生了新的症状或体征,不能用原来的疾病作解释的,均属于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随着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仔细核对血型、严格交叉配血,血型不合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减少,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  相似文献   

3.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药》2017,38(1):62-64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 2年间输血8 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 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输血反应发生率不断下降。现将我院近5年开展成分输血后出现的49例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32-133
目的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相应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8896次输血记录单与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889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结论临床上应对输血指正进行严格掌握,合理实施输血治疗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彭莹  任肖霞  屠帅 《贵州医药》2013,(9):794-795
输血是急救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10%。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发生的150例输血反应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希望临床医师能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指征,安全合理用血。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五年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发热反应的有40例,过敏反应的有23例,1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离子紊乱高血钾。结论通过统计我院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居多,占61.5%,过敏反应占35.4%。临床医师在采取输血治疗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Puerarin)是从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n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中提取并分离出来的一种单体,其化学结构为4,7-二羟基-8-D-吡喃葡萄糖异黄酮苷。葛根素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作用,能改善高黏血症和高凝血症,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缺血心肌乳酸的产生,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消  相似文献   

9.
不适当的输注全血或各种血液成分制品将造成不良后果,轻者导致各种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受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多达1%~10%[1]。特别是随着免疫血液学的发展,逐渐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型等血型及血型不相容性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了充分的认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的严重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 (普乐林, Puerarin)是从豆科植物野葛中提取而制成的注射液,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概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肝损害   辛培乾等〔 1〕报道 2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给予普乐林注射液 400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用药 7~ 8天后,自觉肝区不适、厌食、厌油腻,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分别为 103 IU/ L和 119 IU/ L。…  相似文献   

11.
李彩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50-50,52
目的 通过对科室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我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PLT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2.
杨杰 《江西医药》1995,30(5):310-3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某医院的23例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23例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有效率为21.7%,对照组输血有效率为87.0%,差异明显(P <0.05)。输血不良反应中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其约占输血不良反应总例数的43.5%。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以及血小板不良反应。存在过敏史、输血史以及年龄<18周岁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会降低输血疗效,对于极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险人群要特别注意,以便提高临床输血效果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1月-2013年6月输血记录单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18 271例输血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其中,输注全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3%),高于输注其他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未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及细菌污染反应等其他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建立和宣传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等管理措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上输血导致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有效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4853例住院输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85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8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主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其中发生过敏反应51例,占不良反应总人数60.71%,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的;发热反应29例,占34.52%,主要是输注红细胞引起的;负荷过重的1例;占1.19%;其他反应3例,占3.57%。结论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输注的整个过程,特别是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的输血,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回顾病案,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治疗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预防措施。结果做好规范化用血和预防措施,可将输血不良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规范地用血可将输血不良反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 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 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 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 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 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 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输血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血小板及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最多,分别占39.29%、35.71%。其中有过输血史及妊娠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后果及预防进行准确掌握,区别对待,采用新技术、新方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的调查,将各类成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输血病例发生不同种类输血不良反应的5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血液制品成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且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FNHTR(47.83%)和变态反应(37.68%);老年组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种血液制品均能够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FNHTR和变态反应为主,年龄对输血不良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