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脏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门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血流阻断,B组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肝功能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在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肝泡型包虫病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780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0人,对照组应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的阻断;研究组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好(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相对对照组也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肝泡型包虫病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疗效好,对术后肝功能恢复也有明显推动作用,应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31日至2018年1月31日,53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时分别采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法(A组,n=272)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n=2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功能和血常规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鞘外区域血流阻断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手术切除,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016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128例PLC患者,均接受LH手术治疗,其中57例在术中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另71例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 区域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和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305.4±58.6)mL和(0.0±0.0)min,显著少于或短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82.5±60.3)mL和(24.2±7.5)min,P<0.05】;在术后7 d,区域血流阻断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6.4±8.5)μmol/L,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6±5.3)g/L,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25.7±7.2)μmol/L和(32.4±4.9)g/L】比,差异显著(P<0.05);区域血流阻断组MAP、HR和PVV分别为(85.6±2.3)mmHg、(78.7±8.3)次/min和(20.3±0.2)cm/s,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86.8±2.5)mmHg、(79.6±8.1)次/min和(20.1±0.3)cm/s】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区域血流阻断组腹腔内出血、胆汁漏、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5%、14.1%和5.6%,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5%、10.5%、22.8%和1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LH治疗PLC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肝血流阻断时间,减轻术后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案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中的效果,为肝切除术中最佳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7-06肝细胞癌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患者78例,按手术中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A组(半肝血流阻断)40例,B组(Pringle法肝门阻断)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60.5 min,中位失血量为498.2 ml,中位血流阻断时间为33.7 min,B组依次为155.3 min、512.0 ml和31.6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12.5%),其中胆瘘1例,肝断面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B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21.1%),其中胆瘘2例,胸腔积液3例,大量腹水3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较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中可以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肝癌肝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控制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7,(9)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时应用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72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根据其术中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肝门阻断组(n=52),半肝阻断组(n=44)及联合阻断组(n=76)。对3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情况的比较: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长及肝脏组织的切除量等,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阻断组患者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门阻断组患者的输血量及输血患者所占的比例亦高于其余两组,联合阻断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显著低于半肝阻断组。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联合阻断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术的联合阻断术在外科手术治疗大肝癌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72例)和传统肝切除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瘘)、术后合并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住院费用以及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等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函数分析生存资料。结果精准肝切除术组较传统肝切除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0、58.681、19.169、5.990、6.944,P值均0.05);两组在术后并发胆瘘、切口感染及术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术后结石残留率及结石复发率方面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术后结石复发时间的生存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结石复发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肝切除术,精准肝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存在住院费用高的不足。同时,精准肝切除组并未增加术后并发胆瘘、切口感染及术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的风险;也并未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朱立东  陈孝平 《山东医药》2007,47(30):61-62
56例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半肝血流阻断术组(P组)、选择性阻断入肝和出肝血流(SHVE)组(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S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7ml、426n11(P〈0.05),S组术后3d和6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P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1);P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S组。认为SHVE可将病侧肝脏与体循环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健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外控制肝静脉,不阻断下腔静脉,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血流对肝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n=24)、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n=24)及不阻断肝血流组(n=32)。分别比较不阻断肝血流组与Pringle组和HV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0.34,P值均0.05)。术后1及7 d血清TBil及ALT恢复情况,不阻断肝血流组[1 d,TBil:(22.4±9.4)μmol/L,ALT:(287.4±165.7)U/L;7 d,TBil:(17.1±6.6)μmol/L,ALT:(86.2±54.5)U/L]优于Pringle组[1 d,TBil:(33.5±11.9)μmol/L,ALT:(429.5±137.8)U/L;7 d,TBil:(24.5±7.0)μmol/L,ALT:(145.5±43.6)U/L]及HVC组[1d,TBil:(29.1±8.3)μmol/L,ALT:(390.2±176.6)U/L;7 d,TBil:(21.5±7.5)μmol/L,ALT:(121.5±56.8)U/L](P值均0.05)。血清Alb恢复情况,术后1 d,不阻断肝血流组[(29.3±2.8)g/L]优于Pringle组[(27.3±3.3)g/L](P值均0.05),但与HVC组[(27.8±2.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阻断肝血流组术后住院时间[(10.3±2.1)d]较Pringle组[(12.7±2.6)d]和HVC组[(12.0±2.2)d]显著缩短(P值均0.05)。结论不阻断肝血流较第一肝门阻断、半肝血流阻断,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具有肝损伤较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 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病情的改善,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