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总结近10年来我国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分析的临床特点,了解中国人群DILI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病”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记录文献中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用药时间、给药方式、临床分型、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等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3篇文献中28 958例患者记录了性别,其中男14 787例(51.06%),女14 171例(48.94%),平均年龄45.90岁。65篇文献8 335例记录了基础病史,患有基础肝病的有1 738例(20.85);16篇文献2 007例患者中,有过敏史的252例(12.56%)。56篇文献记录了6 104例患者用药后发生DILI的时间,<4周3 431例(56.21%),4~8周1 282例(21.00%),>8周1 168 例(19.13%)。14篇文献记录了2 273例患者给药方式,口服给药1 526例(67.14%),静脉给药599例(26.35%),肌内注射52 例(2.29%),皮下给药45例(1.98%)及外用药物28例(1.23%)。109篇文献记录了12 459例患者DILI的分型,其中肝细胞型7 261例(58.28%)、胆汁淤积型2 793例(22.42%)、混合型2 405例(19.30%)。253篇文献记录了28 958例患者的用药信息,中药7 264例(25.08%)、抗结核药6 205例(21.43%)、抗微生物药3 815例(13.17%)、抗肿瘤药2 824例(9.75%)、解热镇痛药2 055例(7.10%)。152篇文献记录了17 15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10 211例(59.51%)、纳差9 347例(54.48%)、黄疸8 687例(50.63%)。141篇文献记录了16 528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9 315例(56.36%)、好转5 919例(35.81%)、未愈947例(5.73%)、死亡347例(2.10%)。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中药引起的DILI日益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由于DIL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应加强对相关药物,特别是中药的使用监测,加强中药肝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某医院2017~2018年185例DIL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DILI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和肝病史,可疑药物及其关联性评价,DILI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临床分型和转归,保肝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185例DILI住院患者男女比例1 ∶〖KG-*2〗1.60;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高;70例(37.84%)有肝病史。致DILI可疑药物中,中成药及中药饮片116例次(44.96%);西药例次最多的是抗结核药(34例次,13.18%)。可疑药物与肝损伤因果关系的RUCAM量表评价结果以很可能(160例次,62.02%)为主。DILI中肝细胞损伤型(119例,64.32%)比例最高;严重程度分级以1级肝损伤(141例,76.22%)为主。不同年龄性别患者DILI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LI患者两联及以上保肝药物治疗达155例(83.78%),与指南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务人员需加深对DILI的认识,同时需加大对中药制剂致DILI的宣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2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相关药物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210例DILI患者中,>45岁126例,占60.0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39;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91%;临床表现以皮肤/巩膜黄染(21.87%)、乏力(16.67%)、尿黄(11.61%)、恶心(10.86%)较多见;引起DILI的药物主要为中药(43.96%)、抗菌药物(10.77%)、抗结核药(6.04%);临床治疗DILI时,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门冬氨酸鸟氨酸(77.62%)、复方甘草酸苷(73.33%)和多烯磷脂酰胆碱(39.52%)。结论 DILI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且女性多发,中药导致的肝损伤最多,常表现为肝细胞型,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DILI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用药及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144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长海医院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保肝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全年确诊为DILI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DILI与年龄、性别及药物的相关性,以及患者保肝药联合用药方案及保肝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44例DILI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45~65岁年龄段的患者构成比最高。导致DILI的药物有14类,中草药和中成药占54%,西药占46%。保肝药不合理使用较为明显,尤其是保肝药联合给药方案。结论:针对DILI的治疗,应在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福建省近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DILI的发病特点、诊疗、以及指南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从福建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2011年1月~2020年12月的7777例DILI患者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可疑药物等进行分组,分析DILI的病例特点。结果 在7777例DILI病例中,男4467例(57.4%),女3310例(42.6%)。患者平均年龄(51.1±18.9)岁,以50~60岁最多。DILI上报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地区分布上,以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患者上报比例最多。可疑药物以抗肿瘤药最多(占21.5%),其次分别为抗结核药(16.9%)、抗菌药物(15.0%)、调血脂药(11.5%)、抗精神分裂药(4.4%),与其他省份上报情况相比,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明显偏少,抗肿瘤药物和抗心血管药物中的调血脂药物明显偏高。结论 福建省DILI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抗肿瘤药所致的DILI发生率最高,发病年龄以50~60岁居多,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对相关药物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及肝损药物等情况,对导致DILI概率较高的六类药物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多组分类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的连续型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37例病例中肝细胞型271例,三种不同类型之间的住院时间、TBil峰值、ALP峰值、GGT峰值和INR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经治疗:治愈169例,好转158例,未愈9例,死亡1例。TBA和INR峰值越高,预后越差。中药(包含中成药、中草药和保健品)发生肝损伤概率最高(44.2%),抗结核药(10.1%)和抗肿瘤药(5.9%)其次。出现肝损最高的六种药物中,用中药后的TBil峰值最高;服用解热镇痛药后ALT峰值最高;抗菌药物ALP峰值最高;各类药物的GGT值治疗前后均异常。解热镇痛药和精神类药物预后最好;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以及中药的预后其次;抗菌药物的预后最差。结论:中年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的概率高,中药和保健品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包括: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目前保健品、减肥药、食品添加剂等导致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DILI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可进展至肝硬化,轻者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衰竭和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药物种类的增多,DIL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DIL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阳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85例,对患者年龄及性别、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分布、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例由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中,<18岁患者比例最高(39.46%);静脉给药占比最多(90.46%);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严重ADR最多(27.5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0.16%)。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严重ADR的监测,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6):3663-3666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相关的药源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防治抗感染药相关的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致DILI报告572例,对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等基本信息,引发DILI的药物类别与品种、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DILI分型及临床表现,保肝药物的应用以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72例DILI中,男性患者412例(72.03%),女性患者160例(27.97%),平均年龄(44.54±23.75)岁;涉及抗感染药六大类57个品种,引发ADR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利福平、异烟肼、莫西沙星、氟康唑、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伏立康唑等;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4.4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2周以内(86.19%)。对可进行肝损伤分型的360例ADR评价,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93.33%。大部分病例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治愈和好转(82.17%)。结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以及抗真菌药物可能是引发抗感染药致DILI的主要药物,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抗感染药致DILI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安徽医药》2016,37(3):327-329
目的 研究肺结核耐药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人结核分枝杆菌约占83.91%,牛结核分枝杆菌约占15.70%;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类抗结核药物单一耐药率显著高于二类抗结核药物(χ2=4.281,P<0.05)。结论 肺结核耐药患者菌型以人结核分枝杆菌最多,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致病药物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3-01~12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肝损害分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患者164例,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前五类药物分别是化疗药(51.98%)、中药(8.42%)、抗结核药(8.42%)、抗菌药(7.43%)和心血管系统用药(5.45%);肝损害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3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15.24%)和混合型(13.41%);经过保肝治疗,19.51%的患者治愈,64.63%的患者好转,9.15%的患者无效,1.22%的患者死亡。结论 本院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以化疗药为主,多数为肝细胞型,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特点及发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5例中女32例,男13例;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6%)、骨关节病(14%)、感染性疾病(12%)、感冒(10%)、皮肤病(6%)等;涉及药品64种,其中前5位是中药(56.2%)、解热镇痛药(9.4%)、心血管类药(9.4%)、抗感染药(7.8%)、消化系统药(6.3%);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乏力、纳差等;45例患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药物性肝损伤407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临床分型和预后。方法检索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药物性肝损伤以中年人居多,〉60岁者占20.4%,病死率约3.1%;引起肝损伤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中草药、抗结核药及抗生素,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占54.2%;我国南北方未见明显地域差异。结论必须对患者加强引导,要遵照医嘱用药;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注意鉴别诊断,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4.
倪鸿昌  凌芳 《安徽医药》2012,16(3):372-37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103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02±17.84)岁,肝细胞型最多,76例(73.8%),涉及药物40多种,其中抗肿瘤药居首位占38.83%,抗菌药物占第2位,为20.39%,中药居第3位,占10.68%。结论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性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3-2013年期间的279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男性140人,女性139人,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联合用药93例,单一用药186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肿瘤、呼吸系统感染、代谢综合征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占62%(173例)。怀疑药物196种,其中中药占17.81%,抗肿瘤药占16.44%,心血管药占10.68%,抗结核药占10.41%。最常见怀疑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甲巯咪唑、雷公藤片。抗肿瘤、抗结核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参与联合用药时药物性肝损发生例数多于单用。结论: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中药类、抗菌药物类、抗肿瘤药物、抗心血管药物与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对药物性肝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许莉莉  田月洁  苏凤云  谢彦军  李霞 《药学研究》2022,41(8):554-556,560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特点和高风险因素,探讨医疗机构DILI 监测路径的建立。方法 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13年-2018年7月31日年5 066例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2017年可疑DILI患者的181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以40-59岁患者居多;涉及药品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比最大;患者的体重、潜伏期、药品种类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结论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建立医疗机构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测路径,有利于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后续保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纳入临床路径病种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病历,收集病例信息,统计不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以及患者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该院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14.9%(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4.0%(AC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其中TC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与CEF方案和AC方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方案致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肝损伤,但TC方案还导致了3级肝损伤;而在肝损伤类型方面,CEF方案所致肝损伤多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77.8%),TC方案多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60.0%),AC方案多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66.7%),3种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均能很好地治愈或转归。结论:在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中TC方案所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各个方案所致肝损伤的类型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肝损伤的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其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02例DILI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疑药物、DILI分型分级与临床表现,以及肝生化指标[ALT、AST、AK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将病例分别按临床分型、急慢性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可疑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63例,女139例,40岁以上患者138例;患者中14例有药物过敏史,37例合并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平均住院疗程为(16.35±9.77)d。4年来DILI患者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可疑药物主要为中药、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物;病例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共152例;急性肝损伤多见,有159例。肝细胞型与胆汁淤积型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型与混合型患者的AK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三种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慢性DILI患者的AKP、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急性DILI患者(P<0.05);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中药导致的DILI的严重程度重于西药(P<0.05)。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中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DILI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瑞  宋育林  任晓非  刘衡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7,21(6):1106-1109
目的 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 的临床特点,探讨评估DILI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DILI的106例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指标.结果 DILI病人女性较多(61例,57.5%) ,平均年龄(51.9±16.9)岁,用药以中药、抗菌类及解热镇痛类为主.肝细胞型DILI多见(86例,81.1%),严重程度分级中以中度居多(58例,54.7%),97例(91.5%)病人预后良好.不同严重程度肝细胞型DILI间Hy′s 法则符合率不同(P<0.05),符合此法则的肝细胞型DILI病人肝衰竭的发生率为22.9%(11/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OR=1.672,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OR=8.852,P<0.05).结论 DILI病人大部分预后较好.发病时ALT及INR是预测DILI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