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低场MRI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包括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与29例后交叉韧带损伤,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 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中可发现直接征象17处,间接征象15处;29例后交叉韧带损伤中可发现直接征象13处,间接征象16处。合并侧副韧带损伤30例、半月板损伤12例、骨挫伤和骨折8例、关节曩积液20例、关节不稳4例。结论低场MRI在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中,通过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直接和(或)间接征象的认识能较准确的诊断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诊断慢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准确率及其意义。方法对86例慢性ACL损伤病例的MRI检查和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及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关节镜下所见86例慢性ACL完全损伤病例中MRI检查阳性80例,ADT阳性68例,Lachman试验阳性83例。以关节镜下所见为标准,MRI诊断慢性ACL损伤准确率为93.0%,ADT准确度为76.7%,Lachman试验准确率为96.5%。MRI和Lachman试验诊断慢性ACL损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ADT(McNemar χ2检验,P<0.05)。结论MRI和Lachman试验诊断慢性ACL损伤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McNemar χ2检验,P>0.05),但MRI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而Lachman试验简单易行,能为所有患者所接受,具有更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可为临床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方法搜集成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22例,进行MRI检查。结果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性撕裂和部分性撕裂,多发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PCL)较少见。结论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为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及MRI检查,比较关节镜与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I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诊断ACL损伤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46、15、4、1例,经统计获知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78.9%、诊断正确率为92.4%。结论 MRI诊断ACL损伤的准确性较高,但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情况,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手段进行更细致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承重最大的关节之一.运动损伤或交通外伤后,膝关节往往表现为疼痛和肿胀,活动受限,经过一段时间休息,肿痛缓解,但时常遗留隐痛、乏力,发生反复扭伤,剧烈运动时患膝使不上全力,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或者频繁出现关节交锁,患膝不能完全伸直或者完全屈曲,均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所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差,往往不能通过休息制动来获得痊愈,久而久之膝关节松弛导致关节内的半月板、软骨等相继发生退化、磨损、撕裂,最终演变为骨关节炎.临床对前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有外伤史,有关节肿胀、积血、疼痛或功能障碍等表现,查体可出现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阳性等.关节镜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有创伤性.自1985年Reicher等将MRI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1]以来,膝关节疾病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MRI组织对比性强,空间分辨率高,可进行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采样,无创伤,能在形态学上对关节直接显影,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承重最大的关节之一.运动损伤或交通外伤后,膝关节往往表现为疼痛和肿胀,活动受限,经过一段时间休息,肿痛缓解,但时常遗留隐痛、乏力,发生反复扭伤,剧烈运动时患膝使不上全力,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或者频繁出现关节交锁,患膝不能完全伸直或者完全屈曲,均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所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差,往往不能通过休息制动来获得痊愈,久而久之膝关节松弛导致关节内的半月板、软骨等相继发生退化、磨损、撕裂,最终演变为骨关节炎.临床对前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有外伤史,有关节肿胀、积血、疼痛或功能障碍等表现,查体可出现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阳性等.关节镜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有创伤性.自1985年Reicher等将MRI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1]以来,膝关节疾病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MRI组织对比性强,空间分辨率高,可进行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采样,无创伤,能在形态学上对关节直接显影,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爱民 《河北医药》2002,24(7):540-540
本文对 4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结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期认识低场强MRI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证据。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2例中 ,后交叉韧带正常者 3 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12~ 70岁 ,平均 41岁 ,其中后交叉韧带损伤者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6~ 5 7岁 ,平均 3 7岁。经手术证实完全撕裂者 4例 ,男 3例 ,女 1例。采用AIRISmate 0 .2T永磁MRI机 ,用膝关节专用表面线圈。SET1 WITR40 0msTE 2 7ms ,FSET2 WITR 40 0 0msT…  相似文献   

8.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脑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本组脑内多发病变2例,单发1例。CT表现: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深部白质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稍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均明显强化;单发者右丘脑部明显肿胀,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呈多结节及肿块样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MRI表现:多发者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结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发者T1/V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呈大小不等结节及肿块样强化。结论虽然脑原发性淋巴瘤术前影像诊断困难,但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其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程,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及CT成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手术患者76例,根据术前CT成像特点将其分为不规则型、块状型、山丘型和蕈伞型.其中山丘型和蕈伞型患者行前路手术,不规则型和块状型患者视其病情行后路或前路手术.术后采用JOA评分法对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MRI T2加权图像分类法对患者进行手术预后评估.结果 不规则型组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6.1±16.9)%,块状型组为(58.8±9.5)%,山丘型组为(61.6± 13.8)%,蕈伞型组为(63.9±10.7)%,CT成像各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成像各组患者中三角型组改善率最低(50.1±7.3%),水滴型组最高(65.9±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够为临床提供颈椎骨化后纵韧带的精确图像,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及精确实施手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患者术后评估方面,MRI成像对于脊髓功能的反映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41例不同程度膝关节疾患者,在1.5TMRI下进行了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查,均在2周内行关节镜手术,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将MRI征象与关节镜下所见对比,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和常规序列诊断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与临床检查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临床检查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方式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情况,并比较其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MRI检查的真阳性率为68.75%,显著高于临床检查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检查的假阴性率为2.50%,显著低于临床检查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检查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临床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具有准确度、敏感度高的特点,在ACL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造影MRI法评价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膝关节造影MRI技术探讨其对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配比的阳性造影剂在家兔膝关节上做成像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12例交叉韧带)做常规和关节内造影与对照组(10例)对比。结果对照组造影后均很好显示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形态,无造影剂渗漏现象;研究组手术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5例,部分撕裂1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5例。MRI诊断符合11例,不符合1例。结论关节造影MRI比单纯MRI检查能更直接显示交叉韧带撕裂区域、范围和形态,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MR采用SE、TSE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2WI及STIR。结果25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中,部分性撕裂16例,完全性撕裂9例。MRI诊断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及完全性撕裂的准确率分别为87.5%和88.9%。结论MR能较准确地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其并发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经病理证实的29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的表现为虫蚀样,皮质骨模糊增厚,或有皮质骨因硬化而增生,在同一病例中,可在不同部位出现骨质破坏,MRI的影像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信号消失,取代为肿瘤的中等信号。且增强扫描后有明显强化。29例患者中,CT检出10例,检出率为34.5%,其中,单部位3例,占10-3%;多部位7例,占24.1%。MRI检出21例,检出率为72.4%,其中,单部位8例,占27.6%;多部位13例,占44.8%,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颅底各部位骨质侵犯最多的是岩锥尖,其次是翼板:MRI检出颅底各部位骨质侵犯最多的是岩锥尖,其次是斜坡骨。结论MRI诊断能够提高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确诊率,有利于早日确诊并及时得以治疗,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定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诊管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胸部 CT 及 MRI 检查,观察初诊食管癌病理学结果及其 CT、MRI 特征,比较螺旋 CT、MRI 对食管癌 T 分期及 N 分期的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包括鳞癌160例,腺癌30例,其它类型10例。病变分期包括 T1期、T2期、T3期、T4期各19例、47例、81例、53例。N0期和 N1期各65例和135例。病变长径10~22(16.5±4.6)mm。CT 及 MRI 均显示食管壁不规则增厚,CT 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MR 中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在 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 的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更高,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89,均P <0.05),在 T3、T4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及 CT 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98,均 P <0.05)。在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23,均 P <0.05)。两种检查方法对 N0及 N1期食管癌诊断特异性及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 及 CT 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与单独应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54,均 P <0.05)。结论MRI 对 T1、T2期及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MRI 及 CT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 cm3,(30.72±17.72) cm3,(23.41±15.08) cm3,(19.12±13.26) 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CT或MRI检查时的镇静的可行性。方法12例拟行CT或MRI检查的患儿,年龄1~9岁, ASAⅠ或Ⅱ级。检查前30 min在父母陪伴下,以1 ml注射器抽取右美托咪定2μg/kg给患儿滴鼻。给药后20 min和30 min以UMSS评估患儿的镇静状态,2分以上为满意。用药30 min仍未达2分时静脉给予咪唑安定补救。记录给药期间及药物起效后的副作用、需要补救的例数、与父母分离时的难易程度,评估检查质量。结果有2例(16.7%)需要咪唑安定补救,检查质量Ⅰ级者10例(83.3%),Ⅱ级者2例(16.7%)。所有患儿均顺利与父母分离,给药期间及药物起效后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以右美托咪定2μg/kg检查前30 min滴鼻用于小儿MRI或CT检查时的镇静,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