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30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U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静脉泵入,1次/d,共21d。治疗前、治疗后第14、21天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ESS、BI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4、21天及3个月的ESS、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尤瑞克林治疗A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47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残或严重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尤瑞克林静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能明显改善ACI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好而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庆玉  崔勇  齐登斌 《山东医药》2012,52(11):85-8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拜阿司匹林、甘露醇、胞磷胆碱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静滴,14 d为一疗程。分别评估两组用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3%(P<0.05);仅观察组1例出现血压下降,滴速减慢后逐渐缓解,余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疗程14d。评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颅脑CT检测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均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治疗组NIHSS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梗死部位体积均有缩小,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梗死部位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小(P均〈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体积,能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仇靖  王敏  龚启明 《山东医药》2009,49(9):70-7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和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尤瑞克林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缺损症状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梗死的26%~43%;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应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进行对症治疗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的药物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06,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临床老年人的常见病,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虽然溶栓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严格的时间窗仍是治疗的难点,恢复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半暗带仍是目前努力的方向[1].临床研究表明,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加强缺血区的血液再灌注,减小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元再生,改善血凝状态.本研究着重观察尤瑞克林对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NIHSS)[2]、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BI)[2]以及对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0.03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PNA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输注,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4.87分±4.06分,明显高于治疗组4.13分±2.98分(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 (P<0.05).结论 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依达拉奉单独使用,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方法 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患者此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3.4%,对照组为36%(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68%(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他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即实验室所获得数据的改变与临床症状改善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100例,用蕲蛇酶治疗,对照组5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蕲蛇酶治疗组治疗14天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蕲蛇酶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有2例有出血现象。结论 蕲蛇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蛇毒酶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不同缺血时相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再根据不同脑缺血时间分为3、5、7、14 d 8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模型,电针"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穴,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价神经功能缺失情况、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在各时相上的NS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5 d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在各时相上的脑梗死体积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在各时相上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电针具有改善AC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调节免疫紊乱、尽早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络酮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络酮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给予甘露醇脱水和溶栓治疗,实验组加用纳络酮2mg/d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7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加用纳络酮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7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结果实验组基本痊愈病例数量较比对照组多,无效病例数显现更少,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深静脉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上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疾病恢复期第6、9、12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提高ACI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磁图运动相关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磁图运动相关磁场的变化特征。方法2003-06~2004-08对河北省人民医院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EGMRCFs检测。患者看到一侧闪光信号提示后,相应侧食指做一次抬起放下运动触发光电耦合作为“0”时刻,MRCFs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ECD)评估,并与超薄MRI进行影像融合。结果MRCFs波峰的ECD均位于两侧初级运动皮层“手区”,患者组MRCFs波峰潜伏期延迟(P<0.01),尤以患侧为重,患侧ECD强度较健侧减小(P<0.01)。结论MEG测定MR-CFs可客观、灵敏的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皮层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eBASE(截止至2008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语种为中、英文。采用Jadad7分评分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或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直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文献169篇,筛选出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55篇文献(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281例,对照组为2262例)。其中2篇Jadad评分为4分,属高质量文献;7篇为3分,16篇为2分,其余得分均为1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其中49篇为阴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1957例,对照组为1958例),合并效应值OR=2.81,95%CI:2.45~3.2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52%(1024/1957),对照组有效率为37.64%(737/1958);P〈0.00001];另6篇为胞二磷胆碱阳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324例,对照组为304例),合并效应值OR=2.16,95%CI:1.55~3.00。认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73%(200/324),对照组有效率为43.75%(133/304);P〈0.00001]。结论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急性脑梗死后发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发热患者13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67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生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照血清PCT质量浓度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以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BI).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治疗后28 d病死率、NIHSS评分和BI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6558(3774,9647)元、2673(1352,5287)元、70.1%]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8373(4852,12533)元、4194(2869,7055)元、85.7%](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发热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能够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