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 血清G试验检测的阳性率57.81%(74/128)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46.88%(6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90.65±22.36)ng/L,健康对照者为(4.36±0.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真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8.30%、81.08%、92.59%。结论 血清G试验,方法简便、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张洲  查晓敏  李航  章志国 《安徽医药》2018,39(6):722-724
目的 探讨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β-D-葡聚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在真菌性血流感染(B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且符合真菌性BSI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为真菌性BSI组,同期选取痰、中段尿、胸腹水、脑脊液(除血标本外)等标本中培养出的真菌感染患者30例为一般真菌感染组,另选取在体检中心经体格检查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5人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感染类型,真菌性BSI组分为白色念珠菌组(24例)与非白色念珠菌组(14例);根据临床治疗结局,真菌性BSI组分为死亡组(10例)与治愈组(28例)。检测研究对象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hs-CRP、BUN、Scr、(1-3)-β-D-葡聚糖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真菌性BSI组、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BSI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一般真菌感染组的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与非白色念珠菌组的WBC、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白色念珠菌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菌性BSI中,死亡组的PLT、BUN、Scr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诊断白色念珠菌BSI与非白色念珠菌BSI的依据,PLT、BUN、Scr可作为真菌性BSI死亡的高危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IFI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对疑似IFI感染患者13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于发热时采静脉血做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疑似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41.2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7.40%。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91.46,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为97.40。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IFI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薛琪  李绪清  沈孟荣 《安徽医药》2020,41(6):694-6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1(BRCA1)、癌抗原125(CA125)及甲胎蛋白(AFP)在不同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时期选择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CA125和AFP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比较。探讨EC组此3个指标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CA125和AF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6、7.488、5.621,P=0.030、0.022、0.018);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0、6.648,P=0.002、0.010)。结论 EC患者BRCA1、CA125、AFP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不同,其BRCA1、CA125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谷酰胺中异构体N-乙酰-D-谷氨酰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链淀粉-三(S)-α-甲苯基氨基甲酸酯为填充剂(AS-H 4.6 mm×250 mm,5 μm)手性色谱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流动相为正己烷(每1 000 mL加0.5 mL三氟乙酸和0.5 mL三乙胺):无水乙醇(每1 000 mL中加0.5 mL三氟乙酸和0.5 mL三乙胺)=90:10。结果 浓度在1.289 3~36.099 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n=5),平均回收率94.9%,RSD=1.6%(n=9),方法的检测限LOD为0.314 6 μg·ml-1,定量限1.258 4 μg·mL-1结论 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稳定性好,适用于乙酰谷酰胺中异构体N-乙酰-D-谷氨酰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程秋华  符国珍 《肿瘤药学》2023,13(5):604-609
目的 探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6(IL-26)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2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IL-26的表达,根据IL-26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IL-26低表达组(n=62)和IL-26高表达组(n=58)。分析IL-26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HCC患者组织中IL-26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TNM Ⅲ-Ⅳ期有关(χ2=11.100, P=0.001; χ2=11.257, P=0.001; χ2=6.541, 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表达、AFP>50 μg·L-1、肿瘤直径>5 cm、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与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表达、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是H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26高表达、微血管侵犯是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显示,IL-26低表达组患者5年RFS和OS高于IL-26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2, P=0.001; χ2=8.832, P=0.007)。结论 组织中IL-26高表达的HCC术后患者预后较差,IL-26或许可作为HCC患者一种新的预后指标和抗血管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吴义芳  陈根述  桂友顺  吴柳 《安徽医药》2017,38(11):1470-147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12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依据CKD-EPISCr方程计算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上述患者分为eGFR正常组[G1组,eGFR ≥ 90 mL/(min·1.73 m2)]25例;轻度损害组[G2组,eGFR 60~89 mL/(min·1.73 m2)]71例;中度及以上损害组[G3组,eGFR<60 mL/(min·1.73 m2)]26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ysC与eGFR的相关性,并比较各组间以及组内CysC与SCr、Urea的阳性率,logistic回归筛选有意义变量,比较CysC在G2、G3组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 CysC在G2组的阳性率为42.25%,而SCr和Urea均未检出异常,组内3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CysC与SCr、Urea阳性率分别为88.46%、50.00%、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在3组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824,P<0.05),G2和G3组logistic回归入选变量均为CysC,AUC分别为0.691、0.922。结论 CysC是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灵敏诊断指标之一,敏感性优于SCr、Ure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多西他赛与泼尼松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应用及N-末端α位乙酰基转移酶基因10(acetyltransferase gene 10,Naa10)与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mCRPC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剂量75 mg·m-2,每3周1次;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次1片,每天2次;在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前1天、当天和后1天均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1日2次,总剂量7.5 mg。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空腹口服醋酸阿比特龙片,每次1 g,每日1次,治疗4个周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等情况,随访3年,计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mCRPC癌组织中Naa10蛋白表达,将患者分成Naa10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CRPC预后的因素,分析Naa10蛋白阳性表达与治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9例完全缓解、4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及4例疾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80.33%;对照组患者2例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及5例疾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59.0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556,P=0.01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骨髓抑制(χ2=0.209,P=0.648)、肝功能损伤(χ2=0.830,P=0.362)、胃肠道反应(χ2=0.370,P=0.543)、水钠潴留(χ2=0.209,P=0.648)及心脏毒性(χ2=0.899,P=0.343)等3级以上不良反应,但两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mCRPC癌组织中Naa10蛋白阳性表达与治疗周期(χ2=9.106,P=0.003)、淋巴结转移(χ2=5.055,P=0.025)、T分期(χ2=4.391,P=0.036)、骨转移病灶数(χ2=19.863,P=0.000)、内脏转移(χ2=5.009,P=0.025)等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龄(χ2=3.059,P=0.080)、化疗方案(χ2=0.880,P=0.348)、EOCG评分(χ2=3.453,P=0.178)、民族(χ2=0.135,P=0.713)及Gleason评分(χ2=0.837,P=0.360)等没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RPC患者中位生存期与EOCG评分(χ2=7.464,P=0.006)、淋巴结转移(χ2=6.114,P=0.013)、化疗方案(χ2=7.049,P=0.030)、治疗周期(χ2=5.051,P=0.038)、T分期(χ2=1.196,P=0.035)、骨转移病灶数(χ2=9.611,P=0.008)、内脏转移(χ2=1.085,P=0.048)及Naa10蛋白阳性表达(χ2=15.600,P=0.000)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病灶数(>10个)(OR=2.404,95% CI:1.424~4.056)、治疗周期(>8个疗程)(OR=0.458,95% CI:0.253~0.832)、化疗方案(试验组)(OR=0.360,95% CI:0.160~0.801)和Naa10蛋白阳性表达(OR=2.563,95% CI:2.106~3.117)是mCRP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醋酸阿比特龙联合多西他赛与泼尼松应用于mCRPC治疗,可有效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同时Naa10蛋白高表达是mCRP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宜监测指标,及时调整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PTX)、PTX脂质体(paclitaxel liposome,L-PTX)和白蛋白结合型PTX(albumin bound paclitaxel,nab-PTX)在头颈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2017年1月-2018年6月69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PTX联合卡铂治疗为PTX组,26例L-PTX联合卡铂治疗为L-PTX组,12例nab-PTX联合卡铂治疗为nab-PTX组。比较3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Nab-PTX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PTX组(66.67%vs 32.26%,χ2=4.209,P=0.040)。L-PTX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PTX组(χ2=4.079,P=0.043),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PTX组(χ2=4.422,P=0.035)和nab-PTX组(χ2=5.640,P=0.018);nab-PTX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TX组(χ2=5.530,P=0.019;χ2=6.423,P=0.011;χ2=4.438,P=0.035)和L-PTX组(χ2=5.025,P=0.025;χ2=5.025,P=0.025;χ2=5.088,P=0.024),周围神经炎发生率低于PTX组(χ2=4.711,P=0.030)。结论 Nab-PTX联合卡铂治疗头颈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情况。方法 选取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400只猕猴,各采集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抽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酶试验检测血清B病毒抗体,观察B病毒抗体阳性率。结果 400份有效样本中,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50%;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74%,雄性为为36.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幼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0.68%,青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2.34%,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0,P=0.000)。结论 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雄性猕猴,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因此,需加强实验猕猴的管理,以减少B病毒感染,生产出安全性更高的实验猕猴。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其病死率较高。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明确提出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文主要综述了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疗效评估的最新研究,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7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5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肺心病导致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所致.结论 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真菌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钙拮抗剂(CCB)长程治疗仅对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筛查阳性患者有效,因此AVT筛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AVT筛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