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肖芝岭 《黑龙江医药》2012,25(3):439-441
现在武装药剂师的药物充其量只能减缓疾病的恶化.然而,将要面世的新的疾病改善药物可能改变如何抗击疾病,可能会使药剂师有更多的治疗选择.根据老年痴呆症协会的报道,估计有540万的美国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到2030年,美国65岁或以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数量预计将增长到770万人.  相似文献   

2.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患病特征有记忆力障碍、语言障碍、执行能力障碍、视空间能力损伤等,该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头部创伤、身体疾病、生活压力以及负面心理等。该疾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短期记忆力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大脑的神经细胞受到损伤,从而的影响了患者的判断力、注意力以及语言功能。现阶段,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了老年群体的生活与健康。目前的研究表明造成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学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神经纤维缠结,最终引起老年痴呆病;二是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学说,经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属于一种淀粉样变性病,Aβ在该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基因突变学说,基因突变后导致淀粉样蛋白出现沉积现象,从而引起神经元的死亡,最终发展成老年痴呆症。该病与大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失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现在主要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通过化痰、活血、补肾等方面来治疗老年痴呆症,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提升胆碱的功能,确保神经营养来治疗老年痴呆症。本文将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简述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分析,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痴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在对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中,使用脑血管扩张药物的44例,占患者总数的35.48%,保护神经药物35例,占患者总数的28.22%,使用脑循环促进剂药物的27例,占患者总数的21.77%,使用提高胆碱能药物的18例,占患者总数的14.51%。结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淀粉样肽假说学说,胆碱能药物、脑血管扩张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和改善脑循环药物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高选择性药物。  相似文献   

4.
2006-2008年我院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利用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我院2006-2008年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的种类、用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项目。结果:我院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消耗金额及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日均费用较高。脑代谢激活剂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脑循环改善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结论:我院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有明确适应证的药物使用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永成  陈永顺  杜士明  黄良永 《中国药房》2006,17(15):1185-1187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化性失调症,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衰减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研究发现,65a老年痴呆症发病率约为1%,而85a以上约达3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患将日益增多,因而老年痴呆症将成为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痴呆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细胞的退化有关,准确的病因学尚无结论。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患大脑的新皮质、海马区、基底核和蓝斑核等部位的神经元大量丢失,同时伴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释放因子等多种神经递质在脑内浓度减小,特别是乙酰胆碱的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认知和记忆等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大致可分为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混合型痴呆等,以AD常见。现治疗和正在研发的抗老年痴呆症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M,受体激动药、防止β-淀粉蛋白(βA4)沉积药、抑制β-、γ-分泌酶药、自由基清除药等。笔拟就该类药物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建议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选择抗精神病药物需格外谨慎,必须考虑到药物是否会造成或加重躯体疾病及其不良反应,并在用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金刚及多萘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美金刚)和对照组(多萘哌齐)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MMSE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金刚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东  李援朝 《药学进展》2004,28(10):433-437
综述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新一代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治疗AD的一线药物疗效确切,是现阶段对AD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PhRMA所作的药物发展最新调查,美国现有75家制药公司在从事神经病药物的开发,品种数达118种,其中有44种药物是治疗老年痴呆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卒中后遗症的,而这三种疾病在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 PhRMA所列的一栏表中包括了56个处于临床试验第三阶段的化合物。有十几个药物已向美国FDA申请上市,但尚未获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酒石酸卡巴拉汀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湘俊  李梦然 《中南药学》2006,4(5):369-371
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 Tartrate),化学名(S)-N-ethyl-N-methyl-3-[1-(dimethylamino)ethyl]penyl carbamate hydrogen-(2R,3R)-tartrate.又名艾斯能(Exelon)、ENA-713、利斯的明,是由瑞士Novartis公司独家研制开发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属于第3代改善胆碱系统功能药物,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的氨基甲酸酯类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抑制剂。于1997年在瑞士首先上市,后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许多国家上市。现已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化学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网站近日报道,老年痴呆症护理机构中的工作者发现:音乐不仅能改善这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绪,还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减少对抗精神病药物的需求。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服务的音乐治疗师说:"当播放患者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时,他们会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细胞信号动态网络的药物靶点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发现一直以来都集中在寻找疾病过程中某个特定步骤或蛋白质靶点的高特异性的抑制剂上。但是这样高特异性的药物对于如肿瘤、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神经精神疾病等复杂疾病, 治疗效果通常不佳, 因此需要重新考虑药物靶点的选择和药物开发的策略。本文将介绍疾病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网络及其动态学变化、信号网络的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以及构建模型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工具。重点阐述将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作为药物靶标的策略方法和过程, 包括多靶点药物设计及基于网络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表现出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及其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A组患者接受多奈哌齐药物治疗,B组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C组患者接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应用多奈哌齐药物联合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对精神行为症状的控制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专家指导下将“太极”和“气功”配合其它治疗手段加以练习,对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能够达到与服用特殊药物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景新 《国外药讯》2005,(9):38-38
美国FDA已颁布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按标签使用的新安全性资料的公众咨询。这些药物获准用于精神分裂症及狂躁症的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症患者使用时伴有比使用安慰剂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天然药物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 ,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日趋上升。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药物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应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做了大量的工作 ,有望从中开发出治病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症在上海地区及华东医院近3年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地区47家医院1999~2001年的20种主要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根据限定日剂量(DDD)值、药品使用频度(DDDs)和购药金额,以此数据为基础做统计处理,分析上海地区的药物利用特点和利用趋势,并与我院进行比较.结果3年内上海地区的老年痴呆用药金额增长迅速,其增长速度快于DDDs的增长速度.2001年上海地区老年痴呆用药的DDDs有部分下降.结论上海市老年痴呆症药物总体利用情况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价格的前沿药物,而应用最多的则是中等价格的药物,用药趋势与医保改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下的治疗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老年痴呆症的分类以及近年来常见的几种发病机制,依据其分类和发病机制列举了常见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β-分泌酶是近年来发现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靶点。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能从上游控制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多肽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目的。该文对β-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以后的工作重点是进行系统深入的生物体内评价,解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和生物利用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已成为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问题。自从1907年第1例老年痴呆症被发现后,众多学者致力于用心理和智力测评、医学影像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寻找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但该疾病仍无法在早期被诊断,且病因不明。引起老年痴呆症的因素众多,年龄为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65岁以上老人中患病者占约5%,而85岁以上老人中患病者高达约20%。遗传因素也是该疾病的重要因素,该疾病具有家庭聚集性,除此之外,脑缺血缺氧、脑损伤、内分泌失调、压力大小等也是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因素。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有存在多种假说,包括胆碱能假说、Aβ蛋白的生成和代谢紊乱假说、炎症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等,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假说可以准确全面的解释老年痴呆症的各种病理特点,较多认为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结果。胆碱能假说是是较早被提出的假说,也是比较被公认的假说,认为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正常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可以合成大量乙酰胆碱,运送至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实现细胞间信息快速传递,老年痴呆症发生时,乙酰胆碱合成减少,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减低,引起学习、记忆和识别功能障碍。Aβ蛋白的生成和代谢紊乱假说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假说,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是一种具有结构域的蛋白,正常情况下,APP被α-分泌酶在16和17个残基之间裂解,不产生Aβ片段,不具神经毒性,但较小的片段被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裂解,形成可溶性Aβ片段,易积于脑内,当大量Aβ产生而不被机体清除时,则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炎症假说也逐渐被熟悉,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物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清除有害刺激物,吞噬细胞碎片和凋亡细胞,但炎症反应失控会产生神经毒性,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患者脑内存在炎症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损伤神经元细胞,加剧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假说,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主要病理标志之一是神经元内出现大量神经纤维缠结,其主要成分是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Tau蛋白高度磷酸化使神经元微管结构受到损害,造成神经元发生慢性病变,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潜伏期较长,易错失治疗时机,该疾病在较早阶段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对该疾病早期诊断、预防、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