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6例脑瘫的围生期病史、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和咨询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意见。结果:脑瘫常见病因中窒息占36%,早产15%,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5%,颅内感染10%,其他病因均较少。常见临床类型为痉挛型脑瘫52例(60%),其中四肢瘫41例(47%),肌张力低下型12例(15%),手足徐动型8例(9%)。脑瘫合并语言障碍53例(62%),智力低下41例(48%),癫痫21例(24%),听力障碍15例(17%),视力障碍14例(16%),小头畸形10例(12%)。CT或MRI检查80%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为运动治疗80%,药物治疗76%,语言治疗75%,针灸治疗37%,作业治疗35%。结论:围生期早期干预、防治窒息,是减少脑瘫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婴儿脑性瘫痪特征及预后: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婴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特征,预防和减少脑瘫及其后遗症的发生,对2001-09/20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经康复治疗的86例脑瘫婴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婴儿脑瘫近期临床治愈率71%,小于6个月的婴儿脑瘫康复有效率达100%,临床治愈率89%。其临床特征为:①围生期有脑损伤病史。②新生儿期哭闹难带。③运动发育落后。④有异常姿势和异常肌张力。⑤头颅CT表现为外部脑积水。严密观察婴儿运动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围生产期脑损伤病史,可早期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付素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39-5139
目的 探索系统综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针刺、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41例患儿,其中基本治愈5例(占12%),显效20例(占49%),有效14例(占34%),无效2例(占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 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瘫患儿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在脑性瘫痪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与脑瘫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头颅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62例脑瘫患儿的病因、临床分型及并发症。结果:62例脑瘫患儿中早产38例(53.2%),足月23例(37.1%),过期产1例f1.6%),引起PVL原因除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外,围产期缺氧窒息为主要原因,尤其是足月儿(占78.3%)。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占53.2%)和四肢瘫(占24.5%)为主。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及癫痫发生率分别为50%、9.7%、83.7%、3.5%和12.9%。结论:PVL脑瘫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除视力障碍外,早产儿和足月儿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84例脑瘫患儿清醒、睡眠及活动等状态下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15例(占18%),异常69例(占82%),合并癫痫及智力低下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脑瘫临床类型不同、合并症不同,脑电图异常率不同,视频脑电图对脑瘫合并症诊断及康复预后判断有益。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痉挛型脑瘫51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7例,强直型脑瘫4例,共济失调型脑瘫7例,手足徐动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15例;在脑瘫治疗过程中27例病人进行了MRI随访。结果:MRI显示脑软化灶14例,大脑脑萎缩改变36例,小脑萎缩6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17例,脑先天畸形11例。有15例患儿伴有大脑白质的髓鞘发育延迟。MRI显示脑瘫病灶的敏感性为95%。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患儿脑内的鞘发育延迟和脑萎缩病灶的改善及病人的肢体功能的康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x^2=6.31,P<0.05)。结论:MRI对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脑瘫)是发生在产前或围生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障碍。新生儿窒息是常见原因之一。痉挛型脑瘫是常见表现。笔者近几年来治疗因新生儿窒息后引起的痉挛型脑瘫6例,并分析窒息治疗组与观察组对用认为早期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对预后能产生积极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新生儿窒息患者住院159例,其中男105例,女54例,出生时窒息半小时至 6 h入院,1minApgar评分:< 3分 68例,3~7分70例…  相似文献   

8.
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作用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40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神经功能障碍特征:26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118例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脑瘫的诊断年龄、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脑瘫患儿中96例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围生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76.4%脑瘫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围生期高危因素。其中52.5%的脑瘫患儿在6月龄前确诊,15.3%在3月龄前确诊。77.1%的脑瘫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的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7.3%)、脑积水(18.6%)、脑萎缩(13.6%)。结论 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数脑瘫可在6月前确诊,脑瘫患儿头颅CT或MRI异常率较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400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康复中心收治400例脑性瘫痪患儿,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脑瘫预防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4年甘肃省康复中心400例康复训练脑瘫患儿按性别、年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分型及其合并障碍统计分析。结果(1)分型:痉挛型278例,手足徐动型71例,共济失调型6例,强直型2例,震颤型3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痉挛型)35例;(2)性别:男性占发病总数的68.25%,女性占31.75%;(3)年龄:0-6岁为本病较佳康复治疗年龄段,此年龄段占总数79.25%,最佳年龄段为0.1岁,此年龄段占13%;(4)危险因素:窒息为首位危险因素,400例患儿窒息78例,早产66例,黄疸38例,黄疸+窒息7例,早产+窒息25例,早产+黄疸10例,宫内缺氧31例,脐绕颈(包括脐绕颈窒息)24例,颅内出血17例,过期产8例,先兆流产6例,新生儿感染3例,异常分娩4例,高龄初产妇4例,ABO溶血4例,第二产程〉4h4例,妊娠中毒症2例,母患子痫1例,羊水混浊3例,孕中期母患风疹3例,低出生体重(不包括早产)3例,急产1例,接触射线1例,母孕期用药3例,母亲孕前3次人流以上3例,同时有三种以上危险因素25例,原因不明26例;(5)合并障碍合并癫痫9%,合并语言障碍65%,合并智力障碍75.25%。结论窒息、早产、黄疸依然是脑瘫主要高危因素,其中窒息是首位危险因素,应孕期定期检查,优生优育,有危险因素新生儿应筛查,早期干预,争取早诊早治,提高康复疗效,降低发病率,减轻社会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高危因素和临床类型构成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住院的615例随访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5例患儿中未成熟、窒息、黄疸分别占高危因素的33.9%、26.4%、25.7%。未成熟是痉挛型双瘫主要高危因素,占77.3%:黄胆病史患儿中,主要脑瘫类型为手足徐动型,占75.3%。窒息是四肢瘫、偏瘫、双瘫加徐动型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分别占各型患儿总数的64%、42.2%、47%。结论: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明显相关,第一位高危因素是未成熟,第二位是窒息,黄疸是值得重视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三结合康复模式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方法:采用了Bobath,Vojta、上田正法的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理疗等传统医学康复,以刘振寰教授编写的《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康复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6个月~7岁50例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智能活动有效率72%(36/50)、语言社交有效率64%(32/50)、功能运动有效率74%(37/50)、生活自理有效率62%(31/50)。结论:三结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4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系统综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针刺、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41例患儿,其中基本治愈5例(占12%),显效20例(占49%),有效14例(占34%),无效2例(占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瘫患儿脑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婴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特征,预防和减少脑瘫及其后遗症的发生,对2001-09/20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经康复治疗的86例脑瘫婴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婴儿脑瘫近期临床治愈率71%,小于6个月的婴儿脑瘫康复有效率达100%,临床治愈率89%。其临床特征为①围生期有脑损伤病史。②新生儿期哭闹难带。③运动发育落后。④有异常姿势和异常肌张力。⑤头颅CT表现为外部脑积水。严密观察婴儿运动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围生产期脑损伤病史,可早期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合并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合并症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间资料完整的385例住院脑瘫患儿。结果:合并癫痫58例(15.06%)、智力低下291例(75.58%)、语言障碍(2岁以上)139例(73.55%)、听觉异常43例(31.6%)、斜视79例(20.5%);主要原因为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感染、颅内出血;痉挛型四肢瘫合并症最多。结论:脑性瘫痪是一种脑损伤引起的多重表现的复合征,其诊治需临床多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索在康复网络下(联合医院、残疾、社区家庭的力量)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内15例脑瘫患儿,由三级医院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定期进行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和随访,社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家庭是康复训练的主要场所,定期进行指导和随访,残联负责联络配置个性化辅具,康复服务时间为12个月。所有患儿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及结束时进行脑瘫粗大功能(GMFM)评定及儿童生活能力(Wee-FIM)评定;在项目结束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5例脑瘫患儿平均年龄(4.17±2.40)岁;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身高(100.93±18.21)cm,平均体重(16.80±5.83)kg;痉挛型12例,肌张力不全型2例,手足徐动组1例。无不良反应报告。治疗前GMFM评分为157.67±54.69,治疗后为190.67±57.8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0)。治疗前Wee-FIM评分为65.17±26.69,治疗后为87.30±26.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0)。总体满意度为82%,其中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安全服务、专业资格、服务档案的满意度分别约为80%、70%、75%、100%、90%和90%。结论:康复网络有助于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残联、三级医院的资源,为脑瘫患儿提供个性化康复治疗,提高运动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也是儿童智力低下、脑瘫及精神行为问题的常见原因。颅脑CT能够对新生儿窒息所致的HIE作出早期确诊。现就我院自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检查的 2 86例新生儿窒息颅脑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86例新生儿中年龄 15min~ 10d ,男 12 1例 ,女 16 5例 ,轻度 14 6例 ,表现为激惹、肌张力增高 ;中度 130例 ,其中嗜睡 4 7例 ,肌张力低下 6 8例 ,惊厥 12 6例 ;重度 10例 ,其中昏迷 3例 ,肌张力低下 2例 ,呼吸不规则 5例。1.2 检查方法于患儿…  相似文献   

20.
黄绍灿  廖南庭 《现代康复》1999,3(9):1063-106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在社区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瘫90例.并与在资源中心治疗的78例比较。结果:168例总有效率90.5%,社区组91.0%.资源组89.9%,疗效相似;平均疗程社区组为6.3,资源组为3.5.后疗程缩短优于前(P<0.01);而显效率社区组为58.8%,资源组为32.1%,前优于后(P<0.05)。结论:社区康复和家庭参与为脑瘫康复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