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造影在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10例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均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中1例骨折内固定并血管吻合术后形成,通过造影确定栓塞的程度、范围、部位后,在抗凝的同时用尿激酶溶栓,开通后常规口服抗凝剂3个月。结果 10例急性形成的血栓均溶解,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形成的血栓通过造影明确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措施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2.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静脉溶栓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已被公认 ,各国溶栓治疗基本以颈内动脉系统缺血为主 ,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较少。我们依据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方案 ,试用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卒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组病人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死亡率为10% ,疗效肯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8例DVT患者,先将0.9%的生理盐水(N.S)50 ml+尿激酶(UK)50万U,由患肢远端静脉推入,5分钟推完,然后由健肢、患肢分别将0.9%N.S 1000ml+UK 100万U持续24小时静脉滴入,1次/日,共7~10天.结果:12例痊愈,6例显效,总治愈率为100%,未出现肺梗塞、脑溢血和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能显著提高患肢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5.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3):305-305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James C.Grotta博士于1月的《卒中》(Stroke,2007;38:80—84.)杂志上报告,在全剂量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IVrt-PA)后使用动脉内血栓溶解,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并且可导致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 c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 cm周径差为(1.78±0.59) 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 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 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介入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治愈11例,治愈率78.6%(11/14);2例好转。无患肢缺血坏死或截肢,无术后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价值。方法 :2 8例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者 ,按治疗方式分三组 :16例行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 (A组 ) ;7例急性血栓者行单纯超声溶栓 (B组 ) ;5例慢性血栓者行超声溶栓结合动脉内导管溶栓 (C组 )。结果 :2 8例肢体动脉阻塞均溶栓成功 ,无 1例产生并发症。A、B、C三组的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 6.4± 5 .9h、0 .9± 0 .3h和 8.4± 4.5h ,A组的溶栓时间明显长于B、C组 (P <0 .0 5 )。对于慢性血栓形成者 ,超声溶栓结合导管溶栓的疗效较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或单纯超声溶栓者好。超声溶栓还能加快溶栓进程。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是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B超介导门静脉穿刺溶栓治疗肝硬化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实施脾切术后PVT患者6例,年龄35~51岁,男性4例,女性2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Seldinger方法门静脉置入4F多侧孔导管,穿越血栓,灌注尿激酶,剂量20~40万U/次,同时结合全身抗凝祛聚疗法,留置导管必要时进行再次溶栓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祛聚疗法及B超监测.结果4例患者经1次溶栓治疗、2例患者经2次溶栓治疗成功.B超监测3例患者门静脉完全再通,3例患者门静脉2/3再通.临床症状缓解,腹水消退,均无出血、胆瘘、异位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血栓再发.结论B超介导经皮肝门静脉穿刺导管灌注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3月129例接受CDT治疗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73例,年龄(43.3±6.1)岁。根据CDT治疗的近期效果分为2组:再通组(血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对150例LDVT患者药物治疗资料,发病时间1d~1个月,均为单肢发病,周围型60例,髂股型85例,混合型5例,全部病例经下肢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治疗期间均未置放下腔静脉滤器,予抗凝、溶栓等治疗,时间10~14d。结果130例患者治疗期间患者水肿完全消退,2周后复查Doppler超声基本全程通畅;20例患者患肢轻度肿胀,Doppler超声复查存在髂股静脉短段闭塞,给予华法林维持治疗及弹力袜保护治疗6个月至1年。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2-18个月,患肢肿胀明显消退,均无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因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5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8),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凝血指标来诊断DVT。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出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的发生率分别为7.69%、3.8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Aegisy式可回收滤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92例,Aegisy滤器经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第2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10~15 d观察患者患肢愈合情况,采用超声以及血管造影证实下肢静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采用抓捕器将Aegisy可回收滤器取出,下肢静脉造影术复查,并同时抗凝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置入成功,Aegisy滤器释放均无明显前跳和回缩现象,介入治疗及造影复查过程中,滤器无移位。置入滤器时间平均(16.8±1.3)d,89例患者回收滤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效果明显,疼痛减轻,无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Aegisy可回收滤器能够明显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具有置入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高、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8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19〈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73%,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1%,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两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A-V泵)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6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使用足底A-V泵预防DVT形成;对照组不使用足底A-V泵,仅予以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术前1 d及术后第1、3、7、14天分别使用超声波测定下肢远、近端的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小腿的周径。结果实验组术后大腿、小腿水肿明显减轻,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使用足底A-V泵能有效预防DVT形成的发生,同时可有效促进局部及远端肢体软组织水肿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分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3例经造影证实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或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68.5岁。采集临床相关资料,对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吸烟史、其他合并症、肢体动脉栓塞史、梗阻原因(栓塞/血栓形成)等可能影响急性缺血分级的因素,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该组患者73例,79条患肢,急性缺血分级:Ⅰ级2例(3条患肢);Ⅱ级65例,其中Ⅱa级32例(34条患肢),Ⅱb级33例(36条患肢);Ⅲ级6例(6条患肢)。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可影响患者缺血程度(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逐渐加重;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以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趋向于Ⅱb级。结论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与急性肢体缺血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 000余例乳腺癌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2 000余例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在手术治疗后9~47 d(平均18.4 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0.25%。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加强预防,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介入血管科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急性下肢DVT累及腘静脉的患者27例。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23~75(55.3±14.3)岁。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穿刺小腿胫前、胫后或腓静脉,顺行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段覆盖血栓全程,在充分抗凝基础上间断泵入尿激酶,每24~48 h经导管行造影复查,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观察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前后健侧与患侧肢体周径差、患肢静脉总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以及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结果 27例患者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成功,其中彩色超声多普勒导引下穿刺成功22例(穿刺成功率为81.5%),其余5例经足背静脉留置针推注造影剂顺行造影后穿刺成功。经3~7 d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前、后的小腿周径差分别为(4.19±1.51)、(1.38±0.50)cm,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07±1.78)、(2.22±1.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9.28,P值均<0.001);患者溶栓前、后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41±1.55)、(2.04±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P<0.001);溶栓后患肢静脉通畅度为70.62%±14.55%。溶栓前、后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5.04±1.01)、(1.2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2,P<0.001);溶栓后腘静脉通畅度73.21%±17.05%。患者住院溶栓期间均未出现大出血、小腿血肿、血栓进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引下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溶栓疗效好,对下肢静脉通畅度,特别是腘静脉通畅度改善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