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活性物质生产力的降低,引起真菌菌株的衰退,这主要是由于与光滑丰实孢子相结合的低产菌落积累的缘故。诱变剂处理灰黄霉素产生菌,产生两种突变型菌落:一为松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育良好的菌落,是为典型菌落,占群体99%以上,其产量为对照的40—160%;另一为气生菌丝发育差,孢子  相似文献   

2.
氮离子注入灰黄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 75 6经分离纯化的 91#菌株的分生孢子为出发菌株 ,使用氮离子束的发射能量为 10keV ,剂量 2 6× 10 14 ion/cm2 ,分生孢子死亡率 89 2 % ,处理后从 135个菌落中筛出NI 88菌株 ,摇瓶发酵产量提高 2 6 8% ,NI 88菌株投入车间发酵生产后 ,平均发酵产量提高 11 95 %。  相似文献   

3.
林晨 《海峡药学》2010,22(8):241-242
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oriental)05—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15W。253.7nm,距离18cm,照射5m)诱变处理,在含庆大霉素1000μg·mL^-1的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庆大霉素抗性变株,得到一株万古霉素高产交株(Amyeolatopsisoriental)06-4。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3%.对万古霉素的抗性提高200%。传代试验表明该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用正交试验法对万古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与原发酵培养基相比,万古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3.4%。  相似文献   

4.
灰黄霉素产生菌耐前体变株F—208的选育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Patulum D-75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了高度耐氯变株F-208,其孢子在含氯化物5%的固体培养基上仍正常萌发和生长,摇瓶发酵培养基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0%时,其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12.5%,同时该菌株仍保持着出发株所具备的优良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微波、超声波及微波-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透明质酸产生菌,结果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其透明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0%。经5次传代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6.
林可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林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对林可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可霉素是由一个氨基酸亚单位PHA和一个糖亚单位MTL组成,L-酷氨酸和葡萄糖可能是合成它们的前体。将2mg/ml的NTG和UV(253.7nm,300w,120s)处理后的菌丝片段分别涂布于含有18%的葡萄糖、30%的L-酪氨酸和12000μg/ml林可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分别挑选其耐受葡萄糖、L-酪氨酸和抗林可霉素的菌株,结果表明,分别用18%的葡萄糖耐受和12000μg/ml林可霉素抗性这两种方法挑选出来的菌株,效价正变率达60%-70%,较单纯随机筛选菌株的正变率提高20%以上,用这三种方法先后处理98-1菌株,最后得到00-282菌株,其效价提高了50%,对葡萄糖耐受浓度提高到20%,对林可霉素的抗性浓度提高到14000μg/ml。00-282菌析经3周保藏和传代实验F3,菌株高产性状稳定。与此同时进行了UV和NTG对林可链霉菌的诱变效果比较,NTG2mg/ml诱变效果优于UV120S。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产生菌的菌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出发菌株SIPI-G0619进行诱变,同时使用乙硫氨酸、氯化锌和三氮唑三种抗性筛选物为筛选模型,最终筛选得到稳定的谷胱甘肽高产菌株SIPI-Gh435;谷胱甘肽产量为864mg/L,是出发菌株的4.9倍。  相似文献   

8.
<正> L-亮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及食品方面。L-亮氨酸的生产有三种方法。一是从蛋白质水解液中提取,产品的收率低、价格高。二是化学合成法,产品为DL-型的混合物。最后一种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简便,产品价格低。本试验以黄色短杆菌T_(6-13)为出发菌株筛选L-亮氨酸产生菌,获得一株抗2-TA。AHV.AEC三种氨基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R19,它可以积累L-亮氨酸8.2mg/ml,经培养条件考查,它可产16.3mg/ml的L-亮氨酸。  相似文献   

9.
利福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超声波处理利福霉素产生菌地中海诺卡氏菌所得的菌丝片断比石英砂处理所得菌丝片断的敏感性高。将超声波处理所得的菌丝片断,经UV诱变处理后,菌株分别经L—色氨酸、氯化铯等类似物做耐受性处理,获得利福霉素SV的高产菌株,产量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11.
用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诱变处理出发菌株T_(6-13),定向筛选α-氨基β-羟基戊酸(AHV)和S-(2-氯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抗性突变株和蛋氨酸缺陷型,得一苏氨酸产生菌M_(8-31)(AHV~rAEC~rMet~-),可积累L-苏氨酸6.7mg/ml。再以M_(8-31)为出发菌株,进一步提高抗性和筛选α-氨基-4-乙硫丁酸(Eth)敏感突变株,获得一苏氨酸高产菌株ME7(AHV~rAEC~rMet~-Eth~s),在含有葡萄糖10%的培养基中发酵48h可积累L-苏氨酸17.5mg/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诺西肽产生菌进行菌种选育。方法自然分离、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其中包括紫外线诱变和NTG诱变)的方法。结果选定了出发菌株;考察得到紫外线和NTG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的最佳剂量;出发菌株经几次诱变得到诱变菌株。结论最终得到的诱变菌株其诺西肽的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倍。  相似文献   

13.
14.
杆菌肽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推理选育技术对杆菌肽产生菌Bacillus lichetnformis 选育,其效果明显优于随机选育.从那些在分别含有高浓度FeSO_4、泛酸、钒酸盐、杆菌肽、异亮氨酸或疏脲的培养基中处于优势生长或产生较大抑菌圈的去调节菌株中得到一些杆菌肽高产菌株.杆菌肽产量从出发菌株86-10的197u/ml到突变株Bc-6的543u/CI,效价提高176%.  相似文献   

15.
以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 pora par-purea)140庆大霉菌为出发菌,分离使用高氏—天冬素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为地瓜粉1.0%,玉米粉1.5%、黄豆饼粉1.0%、蛋白胨0.2%、葡萄糖0.1%、硝酸钾0.05%、碳酸钙0.6%、氯化钴1γ/ml、pH自然。发酵培养基配方1为:地瓜粉6.5%,黄豆饼粉3.5%,鱼粉0.5%,蛋白胨0.3%,酵母粉0.2%、碳酸钙0.65%,硫酸铵0.15%,硝酸钾0.01%,氯化钴10γml,pH自然。配方2为:玉米淀粉5%,黄豆饼粉2.5%,玉米粉1.5%,鱼粉0.5%,蛋白胨0.3%,硫酸铵0.1%,碳酸钙0.5%,氯化钴4γ/ml,pH自然。培养温度34℃,摇瓶机转速,配方1用270r.p.m,配方2用  相似文献   

16.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索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经过12次单菌落分离,其间经历5次UV诱变并分别筛选0.1%AA^r突变株、0.3%AA^r突变株、0.1%VH^r突变株、200u/ml KTM^R突变株、0.1%DOG^r突变株,获得了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其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S.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提高了100倍,达到3000u/ml。传代试验表明普那霉素高产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7.
L—缬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大量积累L-缬氨酸的菌株,以乳糖发酵短杆菌XT-4为出发菌株,采用NTG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积累L-缬氨酸菌株A15(α-TA^R+α-AB^R),摇瓶产酸26.4mg/ml,条件优化后,可以达到33.1mg/ml,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是金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国内的一些四环素生产厂先后遭到噬菌体的侵染。我们先后自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p88、p89、两种噬菌体,并进行抗噬菌体菌株选育。 抗噬菌体菌株筛选工艺是以噬菌体作为筛选手段,采用高效诱变因子处理敏感菌株,筛选出生产能力不低于原菌株的抗噬菌体新菌株。斜面培养基、平皿分离培养基及种子、发酵摇瓶培养基均为四环素生产种子用的培养基,噬菌体增殖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生产用敏感菌株L-26为出  相似文献   

19.
20.
妥布霉素产生菌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妥布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Streptomycestenebrarius),用Co60辐射,再结合化学因子5-溴尿嘧啶处理,筛选到6株正变株及1株主要分泌安普霉素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