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01~2009-12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24例(66.7 %),大部分切除8例(占22.2 %),部分切除4例(占 11.1 %).术后并发基底节脑出血死亡1例,并发视神经损伤致右眼视力下降 1 例,其余术前视力损害者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并发尿崩 16 例,多数 1~2 周内恢复;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肿瘤全切除率高,视力视野改善明显,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2.
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开颅术后复发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残留及复发性垂体腺瘤的再次经蝶窦手术。方法 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9.9岁。4例为开颅术后残留性垂体腺瘤。12例为开颅术后复发性垂体腺瘤,平均复发时间为3.9年。临床表现视功能障碍14例,头痛6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肿瘤1~3cm者6例,3cm以上者1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12例,泌乳素腺瘤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均选择经口鼻蝶窦入路再次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随诊6月~5年,15例病人肿瘤未复发。结论 经额开颅术后残留及复发性垂体腺瘤可选择经蝶窦入路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泌乳素水平,分为泌乳素≥200 ng/ml组(n=59)及泌乳素<200 ng/ml组(n=14),分析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泌乳素≥200 ng/ml组病人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泌乳素<200 ng/ml组(P<0.05)。泌乳素与肿瘤平均直径具有相关性(r=0.747,P<0.01)。肿瘤全切37例,大部切除36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垂体泌乳素腺瘤,其中55例为侵袭性腺瘤。术后性功能恢复正常者29例,视力、视野改善者31例。术后辅助药物治疗58例。随访65例,时间36个月,复发11例。结论男性泌乳素腺瘤多呈侵袭性生长,肿瘤大小与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对于压迫症状较重、肿瘤囊变、肿瘤卒中的男性病人,手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PRL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6.55岁。血清泌乳素63.5~150000ng/ml,肿瘤最大径4~70mm。本组头痛50例,视力障碍47例,视野缺损41例,性功能障碍59例。根据Knosp分级方法,其中侵袭性腺瘤6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46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后,PRL水平降至正常15例(14.71%),明显下降21例(20.59%);性功能障碍恢复正常17例,头痛消失或明显改善38例,视力障碍恢复正常或改善39例,视野缺损恢复正常或改善37例。结论男性PRL腺瘤病人具有年龄高、肿瘤大且多呈侵袭性生长及PRL水平高等特点,单纯手术治疗疗效差,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6例经显微手术及经病理证实的垂体GH腺瘤的临床治疗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176例患者中,微腺瘤13例,小腺瘤45例,大腺瘤62例,巨腺瘤56例,除7例因故经颅手术,其余均经蝶窦手术.肿瘤全切除90例,近全切除49例,大部切除37例.随访平均11.9年,全组治愈率38.99%,长期缓解率37.10%,复发率3.98%.结论 显微手术是垂体G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GH水平、肿瘤的大小及术中肿瘤切除程度足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GH水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技术与围手术期激素变化的相关性及补充治疗的必要性,及基于假性包膜术式对病人垂体功能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5例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25):术前及术后均不使用激素;术前激素组(n=25):术前常规使用激素,术后不使用;围手术期激素组(n=25):术前及术后常规使用激素。所有病人行导航(或)内镜辅助经蝶窦显微切除术,术后随访及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镜下肿瘤全切率100%,治愈率达94.67%。组间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8AM血清皮质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未见垂体功能低下。结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经蝶窦基于假性包膜外显微切除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对正常垂体功能干扰小,围手术期是否常规激素补充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10年间23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肿瘤的病理学、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8.7岁。临床表现以性功能、视力视野障碍多见。患者平均血清泌乳素水平为2705.22+-  3.85ng/ml.肿瘤平均高度为30.41+-11.86mm,78%的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或向鞍上.鞍旁不规则生长。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泌乳素降至641.54+-15.21ng/ml(p〈0.001);18例性功能障碍患者8例改善;13例视力下降的患者11例视力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改善;12例视野缺损的患者10例视野恢复正常或改善。结论 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具有年龄高、肿瘤大且多侵袭性生长、泌乳素水平高等特点。单一疗法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6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3月MRI复查提示全切28例,随访半年~3年无复发;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未全切者术后接受放疗7例,随访1年复发2例。18例泌乳素腺瘤中有16例术后泌乳素水平接近或恢复正常。23例有视力视野损害者9例完全恢复,13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加重。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9例及颅内感染1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术中强调熟悉解剖关系,娴熟运用显微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7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颅咽管瘤、垂体脓肿、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 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觉障碍明显或部分改善4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 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巨大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男性巨大垂体PRL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血清PRL水平在50.8~9 852 ng/ml,平均3 505.6 ng/ml。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血清PRL恢复正常4例。8例术后症状均有好转。结论 男性巨大垂体PRL腺瘤,可首选溴隐亭治疗,若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可选择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全切除肿瘤,保护正常垂体,术后酌情继续应用溴隐亭治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溴隐亭,38例)和综合组(手术后联合溴隐亭治疗,56例)。所有病人随访24~84个月,平均47.6个月;分为早期随访(6个月内)和长期随访(2年及以上)。结果 手术治疗56例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6例;5例微腺瘤及7例鞍内生长型泌乳素腺瘤,手术全切肿瘤,达到根治目的。综合组和药物组早期随访泌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综合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213 ng/ml降至28.9 ng/ml,药物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153 ng/ml降至88.5 ng/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维持下,药物组早期缓解12例(35.6%),长期缓解20例(52.6%);综合组早期缓解21例(37.5%),长期缓解41例(73.2%)。两组早期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综合组长期缓解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溴隐亭平均用量[(5.2±3.3)mg]显著低于药物组[(7.6±3.9)mg;P<0.05]。结论 男性泌乳素腺瘤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首选药物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蝶手术治疗可减少溴隐亭剂量,降低耐药病人比例,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垂体泌乳素微腺瘤(MIP)经蝶显微手术后的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经蝶显微手术诊治的68例MIP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病程、术前是否服用溴隐亭,是否侵及硬膜,肿瘤质地,术前泌乳素(PRL)水平,术后初始PRL水平为变量。结果术前PRL水平,术后初始PRL水平与复发显著相关(P<0.05),且其与复发成正相关,其中术后初始PRL水平是复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它因素如病程,术前是否服用溴隐亭,硬膜侵袭性和肿瘤质地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MIP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术前PRL水平和术后初始PRL水平,其中术后初始PRL水平对复发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垂体催乳素(PRL)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31例儿童青少年垂体PRL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激素水平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男女比例1:2,诊断年龄(16.9±2.7)岁,发病年龄(15.0±2.7)岁.女性患者以月经异常,男性以头痛和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81%为大腺瘤,血PRL水平与腺瘤长径正相关(r=0.5252,p=0.0145).29%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和64%的药物治疗患者随访2-18个月,PRL水平正常.结论 儿童青少年垂体PRL瘤与成人相比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大多数为垂体大肿瘤,多于青春发育后起病,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0年-2008年应用显微技术,对125例垂体腺瘤病人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术。结果随访3~112个月,治愈55人(44%),缓解44人(35.2%),进步20人(16%),无效6人(4.8%),无死亡,视力视野明显改善85例。侵袭性腺瘤术后复发率为16.4%(13/79),非侵袭性腺瘤术后1人复发,复发率为2.1%(1/46)。结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后复发率低,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后必须结合放疗或口服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袭性催乳素(PRL)腺瘤经治疗后海绵窦残留伴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18例侵袭性PRL腺瘤(Knosp分级Ⅲ或Ⅳ级)经治疗后出现海绵窦肿瘤持续残留,首选药物治疗者9例,首选手术治疗结合药物和(或)放疗9例.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8例PRL水平正常,7例视力改善.14例因鞍内肿瘤吸收遗留空蝶鞍,7例PRL仍升高,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视交叉下疝(P<0.05).PRL水平正常、无临床症状的7例患者采用低剂量溴隐亭治疗达到PRL水平和肿瘤体积的长期控制.结论 PRL腺瘤治疗后海绵窦肿瘤残留伴发空蝶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伴有视交叉下疝的病例,长期的密切随访是必需的.无内分泌和压迫症状的海绵窦残留病例可以采用低剂量的药物治疗达到长期的肿瘤控制和内分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乙烯雌酚(DES)诱发方法建立垂体催乳素(PRL)腺瘤模型,研究罗格列酮对PRL腺瘤的影响。方法首先将2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皮下植入含DES硅胶管的DES组(A0组)及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的空白对照组(B0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的血清PRL水平、垂体质量、垂体中PRL蛋白分布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然后取雌性Wistar大鼠40只.皮下均植入含DES的硅胶管.8周时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溴隐亭组(B组)、大剂量罗格列酮组(C组)、中剂量岁格列酮组(D组)、小剂量罗格列酮组(E组)。药物干预4周后分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质量、垂体中PRL蛋白分布及Cyclin D1的表达,结果雌性Wistar大鼠皮下埋植含DES的硅胶管8周后均能形成垂体PRL腺瘤。在B、C组.药物干预后血清PRL值、垂体质量、垂体中PRL蛋门分布均较A、D、E、A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垂体中CyclinD1表达较A、B组及A0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刚对DES诱发的大鼠PRL腺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鼻孔经蝶与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单鼻孔经蝶与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6例,其中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25例,眶上锁孔入路11例。术中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单鼻孔经蝶入路全切肿瘤22例(88%,22/25),次全切除3例(12%,3/25);眶上锁孔入路全切9例(81.8%,9/11),次全切2例(18.2%,2/11)。术前有视力障碍者,85.7%(18/21)术后视力得到改善,其它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两种不同入路有各自的优点及适应证,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利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改良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总结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我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50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全切肿瘤450例,次全切除43例,部分切除7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97.9%术后视力得以改善;功能性腺瘤手术后86.2%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具不需剃头、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问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手术中梨状孔扩大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在经蝶窦手术入路中采用扩大梨状孔切除垂体大腺瘤96例,术中可增加梨状孔宽度,以便充分显露和敞开蝶窦中前部结构。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65例(67.7%),大部分切除25例(26.O%),部分切除6例(6.3%)。术后发生短暂尿崩症21例(21.9%),脑脊液鼻漏9例(9.4%)。术后随访39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年8个月,复发3例(3.1%)。结论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采用梨状孔扩大的方法可以增加手术显露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