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方法:8例小肝癌和1例微小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35秒、65-75秒和3-5分钟,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小肝癌和微小肝癌多期增强表现并不相同,可分为5类。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使期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已确诊为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300例,每6个月行MSCT动脉期(20~25 s)、门静脉期(50~55 s)、平衡期(2~3 min)多时相薄层(3~5 mm)扫描,CT检查阳性病例均行DS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300例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MHCC27例,其MSCT表现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略高密度、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为92.5%(25/27),门静脉期为77.78%(21/27),平衡期为88.89%(23/27),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敏感性为96.30%(26/27).DSA检出MHCC的敏感性为33.33%(9/27).27例MHCC患者中,2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1例AFP明显增高(409 μg/L),1例8个月后发展成巨块型肝癌,1年后死亡.结论 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检出MHCC癌灶以动脉期和平衡期为最佳,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影像可明显提高MHCC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HCC患者34例,均采用MSCT平扫以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病灶的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病灶,平扫检出率为65.00%(26/40),动脉期为92.50%(37/40),门静脉期为70.00%(28/40),延迟期为90.00%(36/40);动脉期以高密度影为主(92.50%),静脉期以低密度影为主(67.60%),延迟期以低密度影为主(80.00%),动脉期与延迟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门静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联合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92.50%(37/40)。结论 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能够准确反映SHCC病灶强化的特征,对SHCC的早期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述国 《安徽医学》2010,31(3):263-26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强化,10%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88.1%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对188例肝硬化且甲胎蛋白〉500ng/ml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MDCT提示的肝硬化基础上的小病变(直径≤3cm)进行穿刺活检确定病变的性质。总结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MDCT影像学特征,同时亦总结应用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准确度。结果本组病例,MDCT共检出肝内结节性病变119枚。经穿刺活检,共检出小肝癌78枚。就小肝癌病例而言,动脉期检出率为87.20%(68/78),门脉期检出率为69.23%(54/78),延迟期检出率76.92%(60/78)。在MDCT三期增强扫描中,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与肝良性病变的强化类型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MDCT三期增强表现诊断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准确度为77.31%(92/119)。结论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诊断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CT扫描的参数选择、造影剂的应用、扫描时机的选择。方法481例肝癌患者行多期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距5mm、螺距1.0。结果本组病例中,96.47%的病例扫描获得满意效果。在肝动脉期中有352例出现明显强化;在门静脉期有72例不强化呈低密度灶,其中有37例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延迟扫描均出现强化减低。17例增强扫描不满意,其中1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4例注射失误致造影剂外渗,3例出现轻度碘过敏反应症状(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论正确应用扫描技术,是肝癌正确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1].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超声、增强CT、磁共振、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不同的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当今的多层螺旋CT( MSCT)的引入使我们能够以比以往更短的时间和更精确的方式获取图像.低衰减病变与增强的正常肝实质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非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疾病病灶的检出率,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临床确诊的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检查出的阳性病例在DSA上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320例患者中检查出微小肝癌29例,共50个癌灶,多层螺旋CT的表现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三期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3.1%,门静脉期79.3%,平衡期86.2%,综合三期敏感性为96.6%均显著高于常规螺旋CT(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显示微小细胞肝癌以动脉期和延迟期最佳,是临床上必须选择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多时相扫描对小肝癌(SHCC)和微小肝癌(MHCC)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螺旋CT多时相扫描检查肝脏589例,其中经组织学证实SHCC16例,MHCC7例。所有病例先做平扫、对兴趣区再做增强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及全肝平衡期扫描。层厚6.5~8mm,进床5~6.5mm,图像重建间隔是3mm或5mm;所用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用量80~120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比较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模式(均匀、不均匀及主要周边强化),肿瘤侵犯程度(肾周受侵情况、肿瘤扩散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28例小肾癌患者中,左肾12例,右肾16例,肿瘤直径2.4±0.5cm。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6例,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24例,轻度强化4例,实质期、排泄期呈低密度影,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小肾癌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可为小肾癌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ACS工作站上,经腹部普通增强CT及MSCTA诊断的123例VAA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综合诊断为参照标准,以血管为分析单位,评价后处理图像检出VAA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综合诊断出123例共172枚VAA,脾动脉瘤91例,肾动脉瘤16例,多支内脏动脉瘤8例,胃周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各2例,腹腔干、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及肝右动脉瘤各1例,VAA行MSCT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不同重建方法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以[探讨常规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症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胰头癌表现为:(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的圆隆变形,分叶状形态异常。(2)平行与增强均显为局限于胰头轮廓内的不规则密区,占77%(20/26),平扫等密度增强显示,低密区占15%(4/26);平扫与增强均为等密度,占8%(2/26),(3)胆,胰管扩张,体尾萎缩分别占84%(22/26),96%(25/26),34.6%(9/26),胰尾潴留囊肿1例,2例体尾癌,6例囊朱癌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坏死及囊变,分叶状多囊性肿块,囊实性肿块,囊内分隔及壁结节,结论:薄层放大快速增强扫描与CT征象的综合分析,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分析 5 6例肾癌病人的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肾癌 5 6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综合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手术和病理结果 ,结合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 ,混杂密度占多数 (4 3例 )。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钙化、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累者。螺旋CT多期扫描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Ⅰ期肿瘤 91% ,Ⅱ期肿瘤 89% ,Ⅲ期肿瘤 94 % ,Ⅳ期肿瘤 10 0 % ,总体符合率为 93%。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 75 % ,静脉瘤栓 10 0 % ,周围结构受侵 10 0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日本国兵库医大耳鼻咽喉科进行的全喉切除术8例(均为男患)的术前CT图像与术后制成的全喉连续切片组织标本所见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了解CT扫描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可以认为CT扫描检查是目前在喉癌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的条件下,通过CT扫描检查,要了解喉软骨的轻微病变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癌APS的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影响16排螺旋CT显示肝癌APS影像征象的因素。方法:分析175例肝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对16层螺旋CT双期扫描显示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有无癌栓、分流位置等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的相对危险度为1.05,肿瘤位置的相对危险度为1.60。其他相关征象在本研究中不是16排螺旋CT相关的肝癌APS显示影响因素。结论:影响16排螺旋CT显示肝癌APS影像征象的因素分别为门脉癌栓和肿瘤位置。  相似文献   

18.
攸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78-7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重新阅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共检出24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及门脉期强化多见。结论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脉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为小肝癌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敏 《中华医护杂志》2007,4(3):215-215,214
目的研究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28例,全部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上病灶呈肿块型18例,管周浸润型6例,腔内型4例;病灶动静脉期周边强化者16例,不强化者12例;延迟后不均匀强化16例,均匀强化7例,内部无强化者5例;瘤内或周围胆管扩张15例,肝叶萎缩7例,肝包膜萎陷6例。结论肿瘤中央以纤维成份为主,外周以肿瘤细胞为主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的病理基础。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病灶强化的渐进性和向心性特点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