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前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提高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治疗方法。但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性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影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评价术前放化疗疗效和能否早期发现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MRI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有效地评价术前放化疗疗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PET-CT等功能成像方法在早期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方面已显示出其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其与术前同步放化疗病理反应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直肠腺癌患者82例,患者放化疗结束后4~6周行直肠切除术,依据RCRG评价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检测记录放化疗前后P53蛋白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病理缓解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放化疗后病理RCRG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放化疗后完全缓解(G1)38例(46.34%),放化疗敏感(G1+G2)65例(79.29%)。放化疗后P53蛋白含量明显下降(Z=-3.611,P<0.05);放化疗前P53高表达(OR=1.853,95%CI:1.144~3.002,P=0.012)、临床降期(OR=1.982,95%CI:1.268~3.098,P=0.003)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6.3±1.4)个月,其中G1+G2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1.3±2.4)个月,放化疗不敏感(G3)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2±2.1)个月,两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P53高表达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敏感性更高。P53的表达水平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临床决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10年间接受新辅助短程放疗(5Gy/d,x5d)的3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放疗前直肠癌活检标本CD133的表达强度.采用直肠癌消退分级标准评价新辅助放疗后手术切除直肠癌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32例直肠癌组织都不同程度表达CD133,其中高表达者17例,低表达者15例。CD133的表达强度与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的直肠癌组织其CD133的表达越高(P〈0.05)。CD133高表达直肠癌患者中,放疗敏感性1级2例,2级5例,3级10例;15例低表达患者中,放疗敏感性1级5例,2级7例,3级3例;CD133表达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7)。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33表达强度(P=0.027)和肿瘤分化程度(P=0.046)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两个独立因素。结论CD133表达强度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07例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治疗前CA19-9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无关(P〉0.05),而肿瘤周径、肿瘤活动度、淋巴结转移、治疗前癌胚抗原(CEA)和血红蛋白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活动度(P=-0.015)、治疗前CEA水平(P=O.012)和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007)是影响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即直肠癌固定、治疗前CEA水平〉5.0μg/L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0g/L的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差。结论通过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影响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对放化疗的反应,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及相关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年来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术前放疗的远期局部复发率较术后放化疗明显降低,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在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前短程放疗比术前常规放疗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而在Ⅱ期直肠癌患者二者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CEA、Cox-2、EGFR、VEGF等生物学因子是判断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的敏感指标。结论直肠癌的术前放疗方案倾向于选择术前常规放疗,多种敏感因子的广泛研究及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发展为直肠癌术前放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92例直肠癌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检测与直肠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癌胚抗原(CEA)、p53、血管生长因子(VEGF)、Ki-67及胸苷酸合成酶(TS),分析其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因素中,CEA、p53、VEGF和TS高表达与术前放化疗反应差明显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影响因素的分析,可预测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及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7.
局部晚期直肠癌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研究显示,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者预后较好。尽管对这些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有较大分歧,但已倾向于保守治疗而非根治性手术治疗。本文就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后及预测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CEA水平的临床意义。收集109例接受术前放化疗联合根治性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分别在接受放化疗之前和放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检测。在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9周实施手术。本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为85.0%。应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如下指标与无瘤生存期有关:放化疗前CEA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133表达的相互关系,重点明确术前、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33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胃癌原发灶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 50例胃癌、10例胃溃疡穿孔及10名健康自愿者入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抽外周静脉血各4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水平。胃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抽外周静脉血、健康自愿者抽晨血各4 ml。胃癌原发灶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行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CD133表达对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健康自愿者及术前胃溃疡患者及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的半定量值分别为0.029±0.060、0.059±0.099及0.270±0.163(P=0.000)。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133 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133 mRNA半定量值与淋巴结转移率(rs=0.422,P=0.002)、癌转移淋巴结枚数(rs=0.398,P=0.004)呈正相关,并与胃癌原发灶中CD13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37,P=0.017)。胃癌原发灶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前外周血中CD133 mRNA的半定量值较CD133蛋白表达阴性者高(Z=-2.539,P=0.011)。50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1周,其外周血中CD133 mRNA半定量值明显高于术前CD133 mRNA的表达水平(P=0.021)。胃癌浸润深度较深者,术后CD133 mRNA表达升高更明显(Z=-1.978,P=0.039)。术后外周血中CD133 mRNA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预后更差(χ2=6.193,P=0.013)。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高表达CD133 mRNA,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胃癌原发病灶CD133蛋白表达有关,且与淋巴结转移率、癌转移淋巴结枚数及胃癌原发灶中CD13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术后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半定量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这一升高提示肿瘤浸润程度较深,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CD133是新近发现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众多的实验表明,脐血CD133^+细胞能在体外得以扩增,我们选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作为培养的起始细胞,应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脐血MNC中CD133^+细胞在此培养体系的扩增效果,并检测CD133^+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CD62L的表达率,评估扩增后的脐血CD133^+细胞的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前放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46 Gy,每周5次,每次2 Gy。于放疗第1~2天和第23~24天采用乐沙定加氟尿嘧啶加亚叶酸钙(FOLFOX 4)方案进行两个疗程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后4~6周手术。采用腔内超声、螺旋cT和病理学方法评价疗效。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经术前放化疗后,全组患者肿瘤直径缩小率32.1%,肿瘤分期下降率为64.2%,淋巴结转阴率为58.1%.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与术前放化疗的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使部分肿瘤病理完全缓解,降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众多的分子标志物有可能成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因子。目的建立用于预测术前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a)的生物标志物评价系统。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接受根治性手术的8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前的肿瘤标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33在结肠直肠癌病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直肠癌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CD133。CD133的高表达与肿瘤病理低分化、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CD133在结肠直肠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84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两组均至少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两组患者CD3+、CD4+、CD8+均较术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观察组术后第1天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且利于患者免疫系统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常见胃肠道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耐受性较低,治疗风险以及复发可能性较大,一般通过化疗等进行治疗。术前放化疗通过有效缩小肿块、及早杀灭转移细胞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前放化疗并不适宜所有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的应用中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需要确定其患者的敏感性。笔者对术前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研究以及敏感性预测新进展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治疗理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病人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同位素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26例正常人(无肿瘤)和35例直肠癌患者(包括术前术后)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结果 NK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在直肠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直肠癌患者随Dudes分期增高而NK细胞,CD3,CD4,CD4/CD8比值逐渐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根治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后NK细胞CD3,CD4,CD4/CD8升高,CD8回落接近对照组。肿瘤未切除组术后NK细胞,CD3,CD4/CD8则进一步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NK细胞等各项免疫指标大大降低,这种疫紊乱状态在不同病情又有显著差别,根治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直肠癌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6例研究组(术前接受化放疗)及36例对照组(术前未行放化疗)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正常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两组72例患者正常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中CD44v6表达均阴性。研究组中CD44v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72例患者中侵润至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侵润至肌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手术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保肛率80.6%(29/36)明显高于对照组55.6%(20/36)(P〈0.05)。结论:CD44v6在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的表达情况是判断直肠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能有效降低直肠癌组织CD44v6表达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同时能使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手术并发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肝癌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的表达,探讨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的表达;免疫磁珠细胞技术分离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阳性和CD 133阴性细胞,检测其细胞周期,观察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u检验分析体外培养过程中CD133阳性和CD133阴性细胞的细胞形态、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 CD133阳性细胞在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7%~1.0%、1.7%~8.9%;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细胞株中处于G0/G1期的CD133阳性细胞分别为85.3%、89.4%,明显高于CD133阴性细胞和未分选细胞(F=14.49,38.84,P<0.05);CD133阳性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于相同条件下CD133阴性细胞和未分选细胞,在1~3 d和5~7 d曲线变化更明显(F=49.32,784.04,89.91,152.83,P<0.05);体外培养过程中,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日下降,至扩增的第15天,与未分选细胞含量相似(u=0.271,P<0.05).结论 人肝癌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较强,CD133是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9.
Park JH、Kim HC、Cho YK等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化疗治疗后的远端切缘长度进行研究,同时分析远端切缘对肿瘤结果的影响,为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治疗后的远端切缘距离提供依据。他们收集了204例行完整放化疗后的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数据,并回顾性分析了包括远端切缘及其肿瘤结果在内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发现,远端切缘与局部无复发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利用PubMed、EMbase、OVID和WOK数据库,全面检索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再分期相关的英文文献,利用SAS和MetaDiSc软件对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再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共651例患者。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T3-4分期诊断的敏感性为87.6%(70.9%,95.4%),特异性为66.4%(47.2%,81.4%),诊断比数比(DOR)为17.81(4.03,78.79);对淋巴结阳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DOR分别为49.8%(40.1%,59.5%),78.7%(69.5%,85.7%)和3.96(2.44,6.44)。结论超声对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再分期仍然存在挑战。对于T0-2期的直肠癌,为避免过度扩大切除范围,可以先使用腔内超声对直肠癌进行再分期。不过结果提示部分T0-2期会被过度分期为T3-4期。超声对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的淋巴结的判断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