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含罗红霉素、加替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临床确定为耐多药肺结核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Pa)、丙硫异烟胺(Th)、阿米卡星(Am)、吡嗪酰胺(Z)、加替沙星(G)及罗红霉素(R)治疗的3PaThAmZGR/9PaThZGR方案;对照组60例采用3PaThAmZ/9PaThZ方案,疗程12个月.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红霉素、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罗红霉素、加替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定为耐多药肺结核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胼(Pa)、丙硫异烟胺(Th)、阿米卡星(Am)、吡嗪酰胺(Z)、加替沙星(G)及罗红霉素(R)治疗的3PaThAmZGR/9PaThZGR方案;对照组60例采用3PaThAmZ/9PaThZ方案,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环丙沙星(CPFX)和卷曲霉素(CPM)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86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CPFX和CPM为主,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对照组用链霉素、乙胺丁醇,联用药物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共有170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86例,痰菌阴转率为83%,对照组84例,痰菌阴转率为58%,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显著吸收率为50%,空洞闭合率为6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为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CPFX和CPM的方案治疗MDR-PTB,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6,(6):818-820
目的探究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所接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6个月Rft-Lfx-Pto-PZA-AM/18个月Rft-Lfx-Pto-PZA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6个月Rfb-MfxPto-PZA-AM/18个月Rfb-Mfx-Pto-PZA化疗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X线胸片病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情况比对照组的改善效果好;观察组治疗后闭合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明显,明显促进痰菌转阴,不良反应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司帕沙星和帕司烟肼治疗多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以司帕沙星和帕司烟肼(力克肺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多耐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以司帕沙星和力克肺疾为主,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利福喷汀、丙硫异烟胺;对照组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利福喷汀、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疗程均为24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85.2%(46/54)、80.0%(36/45)及87.0%(47/54),对照组则分别为57.4%(31/54)、57.5%(23/40)及53.7%(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6%(16/54)、27.8%(1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司帕沙星和力克肺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耐药肺结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玩玉 《现代医院》2006,6(2):26-27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化疗方案:两组药物均为力克肺疾、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治疗组联用胸腺肽,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均完成疗程。治疗第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7.9%、43.2%,差异明显(P<0.05);治疗第6个月、第9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8.9%、51.4%,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9个月时空洞闭合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8.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MDR-PTB抗痨中,辅以胸腺肽治疗,可提高治愈并缩短治疗时间。胸腺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223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监测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药物浓度下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利福喷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丁胺卡那、帕司烟肼、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氧氟沙星12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23例肺结核患者痰分枝杆菌标本中,总耐药率为93.72%、其中初治患者为92.54%,复治为95.51%;单耐药率为10.31%;耐多药率为37.22%,初治为28.36%,复治为50.56%;广泛耐药率8.07%,约占耐多药的21.69%。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不同浓度下进行结核药敏试验,可以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67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并总结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微卡(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临床确定为耐多药肺结核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3PZ+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左氧+微卡/15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左氧;对照组33例采用3PZ+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15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方案,以探讨左氧氟沙星、微卡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8月后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1.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左氧氟沙星、微卡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长沙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菌株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治耐多药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检测2014年长沙市15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回顾性分析其耐药情况。 结果 155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从高到低为:链霉素(S)>乙胺丁醇(E)>左氧氟沙星(OFL)> 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丙硫异酰胺(TH)>卡那霉素(K)= 吡嗪酰胺(PZA),耐药率依次为:70.32%、36.13%、20.65%、12.90%、8.39%、3.87%、3.87%。耐两种药的耐药株达46株,其中以链霉素与乙胺丁醇为主,其耐药率达29.68%;耐三种药的耐药株达18株,其中以链霉素、乙胺丁醇与左氧氟沙星为主,其耐药率达11.61%;耐四种药的耐药株有5株,其中以链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及丙硫异酰胺为主,耐药率为3.23%;耐五种药和六种药的各有1株和2株。 结论 2014年长沙市MDR-TB对一线甚至二线抗结核药耐药严重,为MDR-TB防治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环丙沙星(CPFX)和卷曲霉素(CPM)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86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CPFX和CPM为主,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对照组用链霉素、乙胺丁醇,联用药物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共有170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86例,痰菌阴转率为83%,对照组84例,痰菌阴转率为58%,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显著吸收率为50%,空洞闭合率为6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为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CPFX和CPM的方案治疗MDR—PTB,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河南省25个县(市、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比例法,开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CPM)、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9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度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1 074株,总耐药率为26.07%(280/1 074),单耐药146株(13.59%),耐多药61株(5.68%),多耐药73株(6.8%),广泛耐药9株(0.84%);一线药物耐药以SM(15.64%)、INH(12.29%)为主,二线药物耐药以OFX(5.4%)、KM(4%)为主。初治患者对一线药物INH、RFP、EMB、SM的耐药率均低于复治患者(χ2 = 31.754,49.153,50.524,10.499;P<0.001,0.001,0.001,P = 0.001),初治患者中对二线药物KM和PAS的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χ2 = 4.569,5.655;P = 0.033,0.017);72例RFP耐药的患者中,61例(84.7%)患者同时耐INH(即耐多药,MDR),在所有的61例MDR肺结核患者中,初治患者占52.46%(32/61)。OFX耐药率(32.79%)高于CPM耐药率(11.48%)和OFX、CPM同时的耐药率(9.84%)(χ2 =13.531,P = 0.001),我省在使用OFX和CPM治疗肺结核患者时应加强用药规范性。结论 河南省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耐多药、OFX和CPM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防控措施,以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和痰中病原菌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罗红霉素150mg,每日1次口服)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6个月。记录研究期间患者发生COPD急性加重的频率和程度,测量入选时和结束时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血清C反应蛋白和观察期间的痰培养。结果 92例患者完成研究,共发生COPD急性加重90人次,治疗组28人次,对照组62人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7人发生2次以上急性加重,对照组17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急性发作6人次,对照组12人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EV1占预计值%在发生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48.8±12.0)%]比没有发生急性加重者([56.3±12.6)%]更低(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分别为(54.3±12.4)%和(53.7±13.1)%,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5.1(2.9,6.8)mg/L和4.5(3.0,7.0)mg/L,较对照组无改善,两组痰培养在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雅安、资阳两市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1 203例肺结核病患者,在全程督导下使用FDC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 20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ADRs为328例,ADRs发生率为27.27%,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56%)和神经系统(26.89%)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07%。患者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ADRs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肝损害发生率月度分布的趋势不明显。男性(28.64%)与女性(32.56%)AD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60岁组(33.26%)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19.27%)(χ2=21.13,P〈0.05)。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ADRs最常发生在治疗初期,因此治疗初期需要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ADRs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药相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28例来我院就治的肺结核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强化抗痨方案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应用中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64例,总有效46例,占71.9%;治疗组64例,总有效60例,占93.8%。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肺结核有效率明显好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中西结合可以减少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肺组织修复,对杀灭结核茵起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Il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血氨、LN和PCHI水平分别为(76.48±10.85)U/L、(71.81±16.67)μmol/L、(52.13±4.71)mmol/L、(100.53±5.73)μg/L和(107.36±11.30)μg/L,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9、4.012、2.187、2.021、3.232,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56.67%,x2=0.535,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36,P〈0.05)。相对危险度为2.9(字2=10.28),95%置信区间是(1.51,5.55)。两组患者在转氨酶水平、重度肝炎发病率和需要调整用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之一,这类患者在密切监测下仍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刘春英  周建华 《现代保健》2014,(35):127-129
目的:观察评价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不同药物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地奈德组与氨茶碱组各43例,氨茶碱组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氨茶碱治疗,布地奈德组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3个月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布地奈德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氨茶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咳痰量与气促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咳痰及呼吸困难情况均有改善,且布地奈德组的咳痰量与气促指数明显低于氨茶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布地奈德组总有效率为9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可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功能及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长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自贡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耐药结核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全市各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从肺结核患者分离培养的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采用比例法对8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KM、AMK、CPM和OFLX)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本研究组共对28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总耐药率为27.02%(77/285),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21.94%(52/237),复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52.08%(25/48);总的耐多药率为11.58%(33/285),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6.33%(15/237),复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37.50%(18/48),对8种抗结核药物INH、RFP、OFLX、SM、EMB、KM、AMK和CPM的耐药率分别为17.19%、12.98%、11.93%、11.23%、5.61%、0.35%、0.35%和0%;耐单药者31例(10.88%),耐2药20例(7.02%),耐3种及以上药者26例(9.12%)。结论本次耐药监测结果表明自贡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耐药菌传播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2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市胸科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有新发和复治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利福平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20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9.11%(79/202),总耐多药率为10.89%(22/202)。初始耐药率为35.11%,获得性耐药率为46.48%。获得性耐多药率16.90%,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7.63%(χ2=4.08,P=0.049)。2004年度获得性耐多药率36.36%,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5.66%(χ2=5.95,P=0.02);2006年获得性耐多药率与初始耐多药率相同,均为13.51%。复治患者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7.89%、46.48%、36.6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5.21%;初治患者单耐药率和多耐药率均为16.03%。结论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病疫情严重,特别是初始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故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