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出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760个IVF-ET周期的胚胎移植技术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760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移植容易403周期、较困难305周期、困难52周期,后者与前二者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4.6%和5.5%,临床妊娠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管无血染440周期、少量血染271周期、多量血染49周期,多量血染与无血染和少量血染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9.6%和7.3%,种植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移植是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移植过程应操作轻柔,减少困难胚胎移植和出血的发生,将会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中男方精液参数对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374例因女方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助孕的出生结局,分为活产组、流产组及未着床组,比较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及取卵当日男方精液参数的差异.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前向运动精子(PR)比例由高至低分为五组,比较各组间活产率、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腹腔镜手术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因输卵管因素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294例不育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分组:A组: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28例;B组:双侧输卵管造口术42例;C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64例;D组: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80例;E组:单或双侧输卵管积水80例。比较5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C组的窦卵泡数少于B组,发育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其他4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4组相比,C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支数最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胚胎植入率为15.9%,临床妊娠率为27.5%,为各组间最低,其中胚胎植入率与A、C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妊娠率与A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E组最高(22.7%),其次为B组(14.4%),E与C组(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率E组最高,其次为B组,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适当预处理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输卵管近端结扎术不降低卵巢反应性,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低,是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较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接受不同宫腔操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助孕治疗的58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宫腔操作史分为宫腔操作史组(380例)和无宫腔操作组(200例),又根据不同宫腔操作方式将宫腔操作史组分为刮宫组(114例)和宫腔镜组(161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GT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腔操作史组及宫腔镜组的年龄显著高于无宫腔操作组(P<0.05),宫腔操作史组及刮宫组的转化日内膜厚度显著薄于无宫腔操作组(P<0.05),刮宫组的转化日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宫腔镜组(P<0.05)。宫腔操作史组及宫腔镜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低于无宫腔操作组(P<0.05),流产率显著高于无宫腔操作组(P<0.05)。刮宫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无宫腔操作组(P<0.05),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与无宫腔操作组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5.
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909对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夫妇,其中女方检查为正常或仅为输卵管因素不孕。采用改良巴氏法染色和Na-苯甲酰-DL-精胺酸-P-硝酰基苯胺(BAPNA)法分别对丈夫的精液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和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结果:顶体酶异常组中各项精液参数,包括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快速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精子密度均显著低于顶体酶正常组(P<0.01);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常规分析上述各参数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两组间取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百分率、胚胎移植数和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顶体酶正常组的受精率、仅一个胚胎移植的周期百分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顶体酶异常组(P<0.01)。结论:顶体酶活性异常与精液常规分析各主要参数的异常密切相关,可导致体外受精率显著下降。顶体酶活性检测在IVF结局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重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IVF-ET/ICSI治疗、年龄〈35岁的不育患者为对象,共449个周期。按BMI分为三组:低体重组(A组),BMI(18.5kg/m^2,共45个周期;正常体重组(B组);18.5kg/m^2≤BMI〈25kg/m^2,共356个周期)、超重组(C组),BMI≥25kg/m^2,共48个周期。比较三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C组Gn用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hCG日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MI过高会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用量增加和hCG日血清E2水平降低,早期流产率增加,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方年龄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行长方案IVF-ET助孕治疗的1 4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女方年龄分为38岁和≥38岁,又根据男方年龄再分为40岁和≥40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年限、采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数)和临床妊娠结局(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当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间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的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40岁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4,95%CI(0.597,1.251)];与夫妻双方年龄均35岁组比较,男方年龄≥40岁且女方年龄≥38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OR=0.318,95%CI(0.178,0.568)](P0.01)。结论在常规长方案IVF-ET周期中,控制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男女双方均高龄状态下,男方年龄可能对临床妊娠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期卵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356个移植周期2,967枚卵裂胚资料。结果将2,967枚卵裂胚分为早期卵裂胚组和非早期卵裂胚组,早期卵裂组优胚率显著高于非早期卵裂胚组(87.4%vs.62.9%,P〈0.01);将356个移植周期分为全部移植早期卵裂胚(A组)、部分移植早期卵裂胚(B组)和无早期卵裂胚移植(C组)三组,A、B组的临床妊娠率(53.3%vs.53.6%)、种植率(36.6%vs.32.1%)均显著高于C组(25.4%vs.14.9%,P〈0.05),且A组的多胎率显著高于C组(42.5%vs.19.4%,P〈0.05)。结论早期卵裂胚可作为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有效指标,选择性移植早期卵裂胚有助于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男方年龄将2008至2010年接受常规IVF-ET的夫妇170对分为3组,年龄<35岁组60例、35~39岁组77例,≥40岁组33例,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3组精液量[(3.10±1.22)ml vs(2.84±1.05)ml vs(2.80±0.79)ml]、精子浓度[(54.23±26.07)×106/ml vs(60.27±24.80)×106/ml vs(60.21±27.42)×106/ml]、活动率[(53.93±13.25)%vs(56.10±16.58)%vs(51.82±15.45)%]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的(a+b)级精子的百分率[(40.97±11.91)%]低于<35岁组[(48.47±11.78)%]和35~39岁组[(46.84±13.5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精子正常形态[(11.76±5.97)%]与<35岁组[(15.25±6.94)%]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81.52%)、卵裂率(82.61%)、优质胚胎率(52.33%)、植入率(18.06%)、妊娠率(33.33%)与男方年龄<35岁组(分别为83.18%、82.68%、56.99%、22.40%、40.00%)和35~39岁组(分别为78.78%、80.66%、55.01%、21.74%、38.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36.36%)与男方年龄<35岁组(8.33%)相比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有一定影响,而与受精、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第3天(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外受精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收集172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观察原发不育组和继发不育组、D3移植胚胎细胞数及评级、主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及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与临床妊娠的关系。结果继发不育组女方年龄高于原发不育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3.63%、23.73%。D3移植胚胎的细胞数在8细胞以上者妊娠率与细胞数不足7细胞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主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虽然年龄和不育年限高于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但移植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中各年龄段患者的移植胚胎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年龄低于35岁者有较好的妊娠结局。结论体外受精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果,临床妊娠结局主要与移植胚胎所含细胞数及评分密切相关。其次,年龄不足35岁,不育年限短的不育患者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胚胎移植策略对新鲜周期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新鲜周期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048个周期。根据不同的移植策略分成两组,A组(693个周期):第三天(D3)移植;B组(355个周期):根据胚胎质量行D3、D4或D5移植,即D3\D4\D5移植组。再根据年龄的不同将A、B组各分为3个不同亚组:A1组(n=371):≤30岁,A2组(n=187):30岁年龄≤35岁,A3组(n=135):35岁;B1组(n=207):≤30岁,B2组(n=108):30岁年龄≤35岁,B3组(n=40):35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种移植策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各亚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岁中A3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B3组(P0.05)。各个不同亚组的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及优胚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患者中B1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A1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比较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1组有高于A1组的趋势;两组的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年龄≤35岁中两亚组和35岁两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年龄≤30岁患者可根据胚胎质量灵活选择移植天数,其与单纯D3胚胎移植相比能够显著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且并不增加周期移植取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父亲年龄≥40岁对不孕夫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父亲年龄≥40岁对不孕夫妇体外IVF-ET术后妊娠、流产和活产影响的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其中包含父亲年龄≥40岁组872例,父亲年龄40岁组53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年龄≥40岁组的妊娠率(OR=0.80,95%CI:0.69-0.93,P=0.004)、生化妊娠率(OR=0.75,95%CI:0.57-0.99,P=0.04)和临床妊娠率(OR=0.74,95%CI:0.61-0.91,P=0.004)显著低于父亲年龄40岁组,其流产率显著高于年龄40岁组(OR=1.62,95%CI:1.05-2.51,P=0.03),在活产率方面两组无差异(OR=0.74,95%CI:0.40-1.37,P=0.34)。结论父亲年龄≥40岁会降低不孕夫妇IVF-ET术后妊娠率,增加流产率,但是不影响活产率。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处理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2~2005年在我院行IVF-ET伴输卵管积水的53例分3个研究组:①未处理组17例,仅行IVF-ET,未对积水进行处理;②直接切除组17例,行IVF-ET术前在腹腔镜下处理输卵管积水;③失败后切除组19例,IVF-ET失败后腹腔镜下处理输卵管积水后再行IVF-ET.结果未处理组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率15.8%(3/19),解冻周期妊娠率10.5%(2/19),平均周期妊娠率13.2%(5/38),累积活胎率17.6%(3/17);直接切除组分别为36.8%(7/19),23.1%(3/13),30.3%(10/32),41.7%(8/17);失败后切除组分别为16.7%(2/12),58.3%(14/24),44.4%(16/36),73.7%(14/19).失败后切除组的解冻周期妊娠率、平均周期妊娠率及累积活胎率均高于未处理组(χ2=10.374,P=0.001;χ2=8.903,P=0.003;χ2=11.305,P=0.001),直接切除组平均周期妊娠率及累积活胎率呈高于未处理组的趋势(χ2=3.377,P=0.066;χ2=3.360,P=0.067).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IVF-ET的妊娠率,妊娠结局不良,腹腔镜下处理输卵管积水后再行IVF-ET提高妊娠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获卵数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性,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制性促排卵(COS)策略,获卵数亦存在较大差异。获卵数较少时,可利用胚胎数减少,从而导致周期取消率升高,临床妊娠率降低。获卵数过多时,卵母细胞利用效率下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增高,影响最终妊娠结局。适量的获卵数可在充分利用卵母细胞、获得较满意妊娠结局的同时,减少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避免胚胎浪费,减少治疗费用。长方案作为目前临床上非常成熟的促排卵方案,在IVF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拟综述长方案周期不同获卵数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IV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甲状腺功能正常的636例患者资料,其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ATA+)者124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ATA-)者512例。其中,行新鲜周期移植者423例,ATA+者74例,ATA-者349例;行FET的患者共181例,ATA+者31例,ATA-者150例。结果研究显示IVF-ET中ATA+者TSH、Gn总天数显著高于ATA-者(P0.05),而IVF优胚率、ICSI优胚数显著低于ATA-者(P0.05)。ATA+者IVF-ET中TG-Ab、TPO-Ab水平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性(分别为r=-0.30,P0.05和r=-0.21,P0.05)。FET中ATA+者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ATA-者(26.67%vs.1.4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是接受IVF-ET还是FET的治疗,均对其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常规使用外源性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5 000~10 000 IU促卵泡最后成熟。然而注射外源性hCG有可能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及促排卵药物的普遍使用,OHSS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在超排卵过程中hCG日减少hCG剂量促卵子最后成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75个IVF-E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266/ICSI76)和畸精子症组(IVF78/ICSI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时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精子DNA碎片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年龄小于37岁且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1 0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男方入院时生育力评估检测的DFI值分为4组:DFI10%组(n=277)、10%≤DFI20%组(n=480)、20%≤DFI30%组(n=183)及DFI≥30%组(n=101),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胚胎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结果 4组间获卵数、MⅡ卵率及卵裂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DFI20%组的受精率(81.04%)显著低于DFI10%组(83.39%)和20%≤DFI30%组(83.59%)(P0.05)。优质胚胎率随着DFI升高呈现下降趋势,DFI10%组(44.87%)显著高于10%≤DFI20%组(41.21%)及DFI≥30%组(37.51%)(P0.05)。4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年龄小于37岁、接受IVF的女性患者,DFI的升高会对优质胚胎率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在黄体期补充雌二醇(E2)的意义及作用尚有争议,本试验随机前瞻性对照观察黄体期E2、孕酮(P)的变化及补充小剂量E2对妊娠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实施IVF-ET术的患者60例,其中输卵管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积水接受IVF-ET治疗的187例患者,按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案分为4组:腹腔镜患侧输卵管远端造口近端结扎组(A组,49例);B超引导下输卵管穿刺抽液组(B组,47例);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组(C组,43例);输卵管积水未行处理组(D组,48例);比较各组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以及临床结局。结果四组患者输卵管积水程度、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激素(FSH、LH、E2)水平、Gn用量及使用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最低,其中种植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B组种植率略低于A、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3%、14.6%)显著低于A、C组(分别为46.9%、41.9%)(P0.05),B组临床妊娠率高于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妊娠率相当(P0.05)。各组间流产率与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与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且患者接受度更高,是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较适宜的手术;B超引导穿刺抽液简单、经济、创伤更小,可提高胚胎种植率,但其妊娠结局的改善不明显,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