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5年上海市奉贤东部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上海市奉城医院感染门诊确诊的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常规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病毒早期检测,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56例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22.27%,其中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为12.89%,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9.38%。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一例发展为重症病例或死亡。结论:奉贤东部地区2015年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检出率较低。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三原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8月门诊收治的762例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笔者重点对401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病学分析,发现关中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具有年龄趋于幼小,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高峰集中在5、6、7三个月份的特征.临床观察中少数患儿因具有流行病史,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损害,肺炎和肝功能损害等,暂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笔者认为手足口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从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域分布等几个方面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患儿多来自当地。该病不会产生后遗症,但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结果: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加强日常监测与报告,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隔离,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96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在1~5岁,成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日期在4—7月和9—11月,发病多集中在儿童聚集点如幼托所等;患儿均有皮疹,56%有发热史,住院率为9.28%,住院患儿手足口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者占40%,1例住院患儿因神经源性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2±2.8)d。40例行病原学检测,其中EV71阳性18例,CoxA16阳性15例,阴性7例。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见人群聚集处,消毒不易彻底。合并有并发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处理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治疗以广谱抗病毒和增加免疫力为主,伴其他并发症者予对症治疗。无并发症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中医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春夏季节在我区流行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14例进行临床观察,并按传统医学中"湿温病"进行论治。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中,属邪伤肺卫者85例,占74.56%;卫气同病者27例,占23.68%;气营两燔者2例,占1.75%。通过中药内外共同施治,114例患儿中临床痊愈105例,有效9例。结论:中医药辨证、内外兼治本病尤其是一般病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96-398
目的 :对手足口病发病儿童体质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易感儿童的中医预防措施,以期对控制手足口病发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有所裨益。方法:制定问卷调查表,对临沂市人民医院2014年春夏之际发病的手足口病患儿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患儿辨证分型、病程、预后等,进行材料分析。结果:通过对1 939份有效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患儿体质类型构成比存在差异,阳虚、湿热、痰湿体质为儿童手足口病易感体质。结论:在手足口病防疫、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患儿体质特点,疾病高发期应针对易感体质儿童重点防疫,通过饮食、生活起居调理体质。治疗过程中,可结合体质辨证,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流行季节,6—8月最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特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9年6—7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手足口病保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南平市建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经分析可知,2~4岁年龄段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发年龄段;流动性大、人口密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段为5~7月。结论: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从发病年龄、发病区域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手足口病保健知识进行宣传,对手足口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流行季节,6—8月最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特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9年6—7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统计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60例患儿发病年龄和发病月份,对比分析。结果 5~7月份患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岁年龄患儿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临床上需要有足够重视,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高防治效果,避免手足口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体质规律,从而指导患儿平素饮食和调护,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280例小儿运用中医脉象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的儿童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症状及舌脉,总结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体质类型。结果:2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中,平和质2.1%,脾虚质56.1%,湿热质87.5%,痰湿质38.6%,心肝火旺质80.0%,特禀质16.8%。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脾虚质、痰湿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心肝火旺质、脾虚质。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体质多呈偏颇体质,以湿热质、脾虚质、心肝火旺质为主。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脾虚质和痰湿质为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心肝火旺质和脾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手足口病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3例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为10个月~9岁,其中10个月~4岁45例,4~6岁15例,6岁以上3例;发病季节3~5月11例,6~8月45例,9月~10月7例。以上资料可见本病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多发,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根据口腔、指、趾发生散在性小水疱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本组病例因条件所限未做此项检查。  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病,热程1~2天,发热多先于发疹或与发疹同时出现。皮疹特点:呈离心性分布,见于…  相似文献   

13.
李萍  黄维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58-5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008年手足口病的,晦床资料的分析及治疗,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门诊、住院患儿病例,分析前驱症状、皮疹特征、口腔黏膜病变、实验室检查、胸片及转归。结论:手足口病易发于夏秋季,年龄在9个月~5岁之间,幼托的儿童明显高于家庭带养的儿童,本病一般呈自限性,诊断容易,早期、及时的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和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5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占比达到88.09%;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中以夏季人数最多,占比58.33%,秋季次之,占比28.57%,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低,占比均不足10.00%;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会在手部、口腔、足部和臀部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多以口腔为首发部位,同时患儿均伴随有发热症状。其中也有很多患儿伴随发生咳嗽、恶心、呕吐症状,少数患儿伴随易惊症状。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应采取加强小儿手足口病社会宣教,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学校等幼儿集中地区的病情预防;加强医院急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等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8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手足口病变与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手足口病1~3岁患儿约占63.1%,高于其他年龄的患儿(P0.05),区域分布乡村发病率55.2%,城区44.8%,乡村明显偏高(P0.05)。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春节(4~6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集中为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结论分析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地域、季节等,加强儿童家属及幼师的预防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怎么看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目前流传的危害较大的疾病,有不少患儿因此不幸死亡。从中医的视角来看,首先应该明确手足口病是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温病"的特症是人体内热大而阴不足,医治时要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主要为外感时邪湿热、疫毒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并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400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对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 4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3岁285例,3~5岁94例,>5岁21例,<3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占71.25%(285/400);所有患病人群中,散居儿童265例,幼托儿童125例,学生8例,不详2例,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66.25%(265/400);经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显效278例,有效9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高达93.50%(374/400)。结论从调查结果来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较为严峻,以<3岁儿童为高发人群,经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缓解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病毒常见)[1]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临床1~5岁多见。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发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疾病。2011年6~8月本科共收治30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