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 )、雌激素受体 (ER )及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情况 ,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 /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4 .0 % (2 2 /5 0 )。ER阳性率为2 8.0 % (14 /5 0 ) ,PR阳性率为 5 0 .0 % (2 5 /5 0 )。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 /ER同时表达率为 10 .1% (2 2 1/2 2 0 8个细胞 ) ,CgA/PR同时表达率为 2 0 .1% (4 90 /2 44 0个细胞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16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21例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31.3%、87.5%、81.3%和20.8%。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90.5%、23.8%、42.9%和81.0%。经2检验,Vimentin(2=25.50)、CEA(2=20.50)、ER(2=27.29)、PR(2=10.17)和p16(2=22.1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Vimentin、CEA、ER、PR和p16的表达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病理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的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例,进行病理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随访。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8、62岁。免疫组化2例患者ER、PR、PAX-8均为阳性,P16、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7均为局灶阳性表达。HPV术前检测均为阴性。随访结果为1例患者出现复发后放、化疗治疗至今,1例患者无病存活至今。结论 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极易与子宫内膜样癌转移相混淆,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较多样的免疫组化表型:ER、PR阳性表达,因此在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不仅需要对其组织学特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还需将组织学特征与患者的其他病史资料及检查、免疫组化表型、HPV检测等特征相结合才可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ER、PR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各预后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析, 采用EnVision System方法同时检测ER、PR。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分别为50.00%、44.41%。ER、PR表达阳性率在G2与G3间, 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非内膜样癌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 ER表达阳性率在肌层浸润深度≤1/2与>1/2间, 差异有显著性(P<0.05), PR表达阳性率在绝经前与绝经后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ER、PR表达, 结合癌组织分化程度对判断预后及指导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双原发癌)两部位癌组织是否有同源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05-01-01-2013-01-01收治的1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同一患者子宫内膜部位癌组织和卵巢部位癌组织中端粒DNA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分别检测免疫表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结果:16例患者子宫内膜部位癌组织端粒相对长度(3.601±1.497)与卵巢部位癌组织端粒相对长度(3.71±1.556)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3,P=0.175。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癌组织ER蛋白表达相同10例(62.5%),其中ER蛋白均阳性表达9例(56.25%),均阴性表达1例(6.25%);表达不同6例(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R蛋白表达相同9例(56.25%),其中PR蛋白均阳性表达8例(50.00%),均阴性表达1例(6.25%);表达不同7例(4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宫腔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癌组织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两部位癌组织的端粒长度相近,ER和PR在两部位癌组织中的表达也相似。由此推断两部位癌组织可能存在同源性,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R、PR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子宫内膜癌、3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和PR的检测.结果 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24.0%、20.0%;单纯性增生52.0%、44.0%;非典型增生70.3%、64.9%;子宫内膜癌62.1%、56.8%.正常内膜到单纯型增生及非典型增生阳性表达率呈阶梯样上升,子宫内膜癌略低于非典型增生,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ER、PR强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级中高分化Ⅰ级53.8%、53.8%;中分化Ⅱ级27.8%、22.2%,低分化Ⅲ级7.1%、0,低分化低表达.高分化高表达,Ⅰ级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强阳性表达率在年龄≤50岁患者41.9%、38.7%,>50岁25.9%、22.2%,≤50岁组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正常子宫内膜到非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出现ER、PR异常高表达.ER、PR表达高低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10(KLK10)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LK10在12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KLK10与ER、P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LK10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1.7 %(11/12)、78.9 %(15/19)、38.2 %(13/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Ⅰ、Ⅱ、Ⅲ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3 %(9/14)、30.0 %(3/10)、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高、中、低分化的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 %(8/12)、33.3 %(4/12)、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LK10表达阳性率为38.2 %,ER、PR表达阳性率为67.6 %、55.9 %,KLK10与ER、PR表达均呈正相关(χ2=0.448,P<0.01)。结论 KLK10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KLK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ER、PR的表达也降低,呈正相关。KLK10阳性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 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 5 1 5 % ,而PR、ER阳性者为 10 7%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 ,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分期、转移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0例(36.1%)、31例(37.3%)、45例(54.2%)、53例(63.9%)。C—erbB-2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的减少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p53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质溶解素2(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探讨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10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结论:MMP-10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TAT3、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子宫内膜癌(Ⅰ型114例,Ⅱ型12例)和50例癌旁组织中STAT3、ER、PR的表达。结果:STAT3、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浸润的新靶点。ER、PR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预后和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激素依赖的cyclinG1与孕激素受体亚型PRA和PR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cyclinG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低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cyclinG1与PRA、PRB蛋白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数,以5%作为判断标本阳性表达的标准,同时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灰度值反映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腺癌中PRA、PRB和cyelinG1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同时分析cyclinG1表达与PRA、PRB的相关性。结果:48例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PRA阳性表达分别为88.2%(15/17)、79.0%(15/19)、66.7%(8/12),PR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联性(P〉0.05);PRB阳性表达分别为47.1%(8/17)、15.8%(3/19)、8.3%(1/12),cycl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35.3%(6/17)、10.5%(2/19)、0%(0/12),PRB和cyclin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cyclinG1表达与PRB表达有关联性(P〈0.05),与PRA的表达无关联性。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PRB和cyelinG1的表达具有关联性,都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子宫内膜腺癌中PRB低表达可能是导致cyclinG1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陕西肿瘤医学》2008,(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的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分子分型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治疗的52例DCIS和224例IDC患者的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R、PR、HER-2的表达,并用×2检验综合分析其分子分型构成等特点。结果IDC组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CIS组[67.86%(152/224)比48.08%(25/52),)(X^2=7.18,P=0.01],IDC组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DCIS组[54.02%(121/224)比73.08%(38/52),)(X^2=6.28,P=0.01],而两组的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P=0.24)。DCIS组以HER-2阳性型为主要亚型,占44.23%(23/52),而IDC组以luminalA型为主要亚型,占43.75%(98/224),两组患者的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1,P=0.00)。结论检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ER、HER-2表达及其分子分型,可指导临床诊疗及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超声表现:36例表现为肿块有边缘毛刺,34例表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30例表现为肿块伴微钙化,血流丰富者31例。免疫分析:ER阳性率为56.7%,PR阳性率为75.0%,HER-2过表达率为30.0%。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声衰减组的ER阳性率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微钙化组的HER-2过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的表达情况,钙化征象可反映HER-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CerbB2、PCNA、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95.2%,65.1%,54%。C—erbB2、pCNA、ER、PR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pTNM分期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PCNA与组织学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与ER、PR均呈负相关(r=-0.344,P=0.000;r=-0.226,P=0.011)。结论:C—erbB2,PCNA过表达者预后差,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