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六字诀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福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六字诀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每餐摄食时间及呛咳次数、干预期间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每餐摄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及6.25%,低于对照组的43.75%及15.62%;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两组患者SWAL-QOL总分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字诀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每餐摄食时间,减少呛咳次数,降低误吸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2011年1 ~11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4.64%,(x2=9.4921,P<0.05);人均住院费用实验组( 15235.6±943.1)元低于对照组(18653.3±926.8)元,(t=21.470 3,P<0.01);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20.5±5.6)d少于对照组(32.4±7.0)d.(=11.026 9,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n=68)及观察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n=68),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专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认知行为、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预防误吸知识、预防误吸态度、预防误吸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窒息、反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干预能有效促进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误吸认知行为,提高患者的误吸风险评估能力,有效预防误吸的发生,并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5.
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入ICU的132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鼻饲液反流及误吸,即为实验组。对2009年1~12月收入ICU的117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鼻饲液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反流及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宋玎 《当代护士》2017,(8):106-107
目的探讨反馈式教育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反馈式教育指导方法指导患者行吞咽功能训练,即进行教育指导后由患者复述或示范主要内容。对两组患者经口进食接受程度、吸入性肺炎及吞咽功能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口进食接受程度、吸入性肺炎及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教育指导能够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摄食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联合饮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采用改良饮水试验后实施常规护理和指导,实验组在采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后实施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NRS2002总分3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留置胃管占比(25.00%)低于对照组(47.50%)(P0.05),且实验组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和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可正确干预患者的饮食,其联合饮食指导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管留置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针对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和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误吸的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15.56%);实验组患者就医满意度(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摄食管理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经口摄食干预,包括对患者吞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进食性状安全指导、制订食谱、实施经口摄食管理、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摄食管理可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口摄食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吞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度,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180例经吞水试验证实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饮食、吞咽基础功能训练;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吞咽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8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鼻饲过程反流、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反流、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行鼻饲的昏迷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将12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腔护理组、咳嗽反射刺激组、及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分别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四组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结果: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高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组与咳嗽反射刺激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低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我们除了加强口腔护理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咳嗽反射敏感性的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过程中血栓抽吸导管不能到达或通过病变(即使用失败)实现有效抽吸的影响因素。方法AMI住院行急诊PCI并于术中准备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患者722例,根据抽吸导管可否到达或通过病变分为抽吸失败组79例和抽吸成功组(对照组)643例,观察2组临床特征,分析抽吸导管到达或通过病变失败的原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失败组前降支为梗死相关动脉(infractionrelatedarteries,IRA)、直接支架置人率、术后ST段回落显著降低(P〈O.05).年龄、回旋支为IRA、多支病变、手术操作时间、就诊距血管再通时间、钙化病变、病变近端迂曲明显增加(P%0.05),分叉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变近端迂曲、钙化病变、回旋支为IRA是血栓抽吸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钙化、迂曲病变及回旋支闭塞所致的AMI可能是导致抽吸导管通过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评估早期中风患者吞咽评估与加强口腔护理对降低中风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中风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量表评估,评分15分者采取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30 d后观察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鼻胃管饮食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鼻胃管饮食患者例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早期Gugging吞咽功能困难评估与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护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居家护理模式,对168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按居家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3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0d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实现了脑卒中患者护理的专业性、持续性和延伸性,保证了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专业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邵建红 《全科护理》2011,(6):471-472
[目的]探讨假性延髓性麻痹留置鼻饲管病人采取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的方法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6例老年假性延髓性麻痹留置鼻饲管病人按入院时间前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的方法。研究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和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能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生长,较好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5.0%,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7.5%、35.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和重建,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改良吸痰法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建敏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901-902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吸痰方法,即从吸痰体位、润滑程度、插管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改良吸痰方法有助于提高吸痰效果,减轻患者呼吸道损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痰液引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单纯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1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为(86.8±36.7)h,明显少于B组的(164.4±77.5)h;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9±7.7)d,明显少于B组的(22.1±10.8)d;A组气管插管率为18.8%,明显少于B组的43.3%;A组、B组死亡率分别为15.6%、23.3%,两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6.7%,两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