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霞 《中外医疗》2013,(23):65-65,67
目的探讨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诊断、治疗,减少误诊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该科确诊的28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及咯血"三联征"患者仅有1例,胸闷、气喘18例,晕厥4例,胸痛、咳嗽、咯痰4例,咳嗽、咯痰、发热1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诊断PE有很好的相关性。下肢深静脉彩超示有3例患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PE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医技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并观察其好发部位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肺栓塞54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CT肺动脉造影(CTPA)、增强CT、血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均有助于诊断。溶栓治疗组13例,存活9例,单纯抗凝组41例,存活39例。结论:PTE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CT-PA、血D-二聚体是确诊PE的重要方法,正确而恰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铁链  袁涛  吴琦  周伟 《中国医刊》2005,40(2):35-37
目的评估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97例临床可疑PE病例行CTPA检查,其中81例同时行核素灌注扫描并拍摄胸片,47例行下肢深静脉影像学检查.以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标准为确诊标准,评估CTPA的诊断效能,并与核素扫描比较.结果 97例中,根据确诊标准诊断PE 68例、除外PE 29例.CTPA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59%、100.00%、96.29%.在同时行核素灌注扫描的81例中,根据确诊标准诊断PE58例、除外PE 23例,CTPA与核素灌注扫描诊断PE的敏感度分别为94.83%、89.66%,特异度分别为100.00%、69.57%(u=3.299,P<0.001).32例PE下肢深静脉影像学检查阳性28例(87.5%).结论螺旋CTPA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作为P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T)隐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6收治AECOPD合并PE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ECOPD合并肺栓塞主要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晕厥,下肢疼痛。结论:诊断方法用螺旋CT进行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缺少大型诊断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试验性治疗来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6例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疑诊病例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试验性治疗及主要临床特点进行确诊或疑诊,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溶栓后PaO2和主要临床特点明显改善。结论螺旋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基层医院医师提高对PTE的诊断意识,对高度疑似PTE病人早期进行试验性治疗,有条件者行螺旋CTPA确诊,这对提高基层医院对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CT在周围型肺阻塞(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01~2018.01间收治94的疑似PE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扫描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LungPBV及LungVessels处理,观察CTPA、CTPA+LungPBV、CTPA+LungVessels对全部栓子的检出效果,并计算LungPBV、LungVessels与CTPA在周围型PE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分析94例研究对象CTPA、LunPBV、LungVessels图像,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共确诊32例患者为周围型PE,检出率为34.04%,分析32例周围型PE患者1920支血管,发现172支栓塞肺动脉,其中55支为段动脉、89支为亚段动脉,28支为亚段以下动脉;单纯CTPA共检出152支(88.37%)栓塞肺动脉,CTPA+LungPBV共检出162支(94.19%),CTPA+LungVessels共检出167支(97.09%);LungPBV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4.74%;LungVessels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0.23%。结论LungPBV能有效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情况,LungVessels可通过碘含量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子,LungPBV与Lung Vessels软件结合CTPA均能有效提高周围型肺栓塞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在周围型肺栓塞(P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内黄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58例疑似PE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接受CTPA、DEPI检查,比较CTPA联合DEPI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显示,158例疑似PE患者中,40例确诊为PPE;CTPA联合DEPI检查准确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PA、DE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PA联合DEPI应用于PPE诊断中,能显著提高灵敏度、准确性,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循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青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从而早期干预、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青年肺栓塞患者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栓塞患者无危险因素者28%;危险因素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2%,外科手术后30%,无基础病者83%;临床表现中,症状以呼吸困难(84%)、咳嗽咳痰(51%)、胸痛(49%)多见,体征以发热(50%)、紫绀(33%)、肺部听诊湿啰音(31%)多见;误诊漏诊43%;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者59%。结论青年肺栓塞患者多有危险因素,以DVT、外科手术为主,基础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做出诊断的关键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胸痛的病众多,临床对胸痛鉴别困难,文中旨在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DSCTA)在胸痛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以胸痛为主诉并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记录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疾病以及肺动脉疾病发生率。结果 418例患者纳入研究,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CA)292例,主动脉CTA89例,肺动脉CT成像(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PA)15例,CTCA联合CTPA 2例,CTCA联合主动脉CTA17例,CTPA联合主动脉CTA3例。209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47例患者有主动脉疾病,5例出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1例患者同时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PE,3例患者同时有ACS和主动脉疾病,1例同时患有主动脉疾病和PE。其他162例患者未发现冠状动脉、主动脉或肺动脉病变。结论 DSCTA在提示胸痛病因中有重要价值,其中ACS是最常见的胸痛原因;主动脉疾病次之,PE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0例患者的CTPA图像的表现.结果:10例PE共累及58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左肺动脉主干7,处,右肺动脉主干8处,肺叶动脉15处,肺段动脉28处.结论:多层螺旋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肺内间接改变,是PE的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病例摘要:患者,男,23岁,农民,因半年前受凉后出现乏力、低热、盗汗、纳差、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偶带血丝,并感胸痛,尤以咳嗽时为重,在当地私人诊所给予药物静点半月(药物名称及剂量均不详)后症状略缓解.半年来上述症状时重时轻,并感体重减轻,此期间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肺结核合并感染”,给予抗痨、抗炎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1周前再次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感呼吸困难、失眠、夜间不能平卧、咳嗽带金属音、无痰、胸痛加剧,以左侧为甚,既往体健,吸烟4年,家族中无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2.
徐慧芬  谭杏珍 《包头医学》2012,36(4):209-211
目的:讨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7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8%。辅助检查情况: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78%)、心电图出现SIQIIITIII(8%)、血浆D2聚体阳性(100%)、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26%)、下肢深静脉彩超阳性(21%)、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栓塞征象(8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血气分析和血浆D2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早期诊断依据,CTPA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肺栓塞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收集丽水市人民医院47例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易患因素、辅助检查、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胸痛、咯血等。常规筛查项目中,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筛查的较敏感的指标;进一步确诊检查中,CTPA诊断的阳性率为93.3%,ECT显像的阳性率为73.2%。溶栓治疗的治愈率为92.0%,单纯抗凝治疗的为58.8%,但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1.8%)。溶栓治疗后复查PaO2和CTPA两项检查可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疗法治愈率为100%,但样本数量少,待以后分析。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患者,及时测定D-二聚体,进行CTPA等检查。疗效比较:介入治疗治愈率最高,溶栓治疗次之,然后是抗凝治疗,但临床医师必须辨证分析选择,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及时正确的诊断肺栓塞的方法 和肺栓塞的发生诱因.方法 以2002年-2003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入院的15名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诱因、诊断、治疗和转归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为多发性肺动脉栓塞,确诊大块肺栓塞6例,死亡3例,非大块肺栓塞9例均存活.首位病因为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余为慢性心肺疾病、手术、肿瘤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66%、胸闷86%、咳嗽53%、咯血33%等,常见的体征有呼吸急促73%、心动过速53%、紫绀40%、肺湿罗音46%、下肢肿胀60%等.D-Dimer、LDH等测定、动脉血气分析、ECG、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CTPA、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为诊断PE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准确手段.结论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PE的前提,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PE患者中长期卧床者31例(88.6%),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22例(62.9%),胸痛伴或不伴濒死感19例(54.3%),晕厥5例(14.3%);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典型PE三联征者7例(20%)。35例PE患者中,临床治愈17例,好转15例,死亡3例(2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1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PE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及妊娠等有关,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早期抗凝或抗凝溶栓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效果。②方法 对31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其中呼吸困难22例(70.9%)。31例中经螺旋CT-PA确诊PTE28例,诊断率达90.3%,核素肺通气十灌注(V/Q)扫描16例,显像诊断9例,诊断率达56.6%,溶栓治疗治愈率达88.8%,抗凝治疗治愈率迭63、6%,比较溶栓前后氧分压(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CTP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④结论 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螺旋CT(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改善过度通气,血管再通也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性心包炎(TBP)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23例TB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病人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窦性心动过速等表现.病人在治疗(10~45)d内心包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吸收.结论 中青年病人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E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AECOPD合并PE 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ECOPD继发肺心病患者易合并PE(86.8%),最突出的症状是咳嗽咳痰(92.1%)及呼吸困难(76.3%),体征常见窦性心动过速(73.7%)、下肢不对称性肿胀(55.3%);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D-二聚体>0.5 mg/L患者占84.2%,超声心动图多伴肺动脉高压(占65.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占76.3%.结论:AECOPD合并PE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对诊断合并PE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无法解释原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并研究无法解释原因的AECOPD合并PE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无法解释原因的AECOPD患者83例(年龄55~85岁,平均63岁)。入院24小时内行肺动脉增强CT(CTPA)及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等。据CTPA把病例分为合并PE组及不合并PE组,均检测动脉血气、D-二聚体D-dimer、BNP及LDH等。结果 51例合并PE,32例不合并PE。合并组与不合并PE组的临床因素:卧床、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晕厥等有统计学意义。合并PE组D-dimer明显高于非合并PE组,且有统计学意义。D-dimer与动脉血气呈负相关。结论不明原因解释的AECOPD患者卧床、深静脉血栓,D-dimer等是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PE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81例临床怀疑PE患者采用四排探测器多层螺旋CT行CTPA,其中26例患者行联合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对治疗患者行CT随访观察,阴性患者3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81例患者共进行172次CTPA,25例患者检出P(E30.9%)。11例患者检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lism,DVT),其中10例患者合并PE。16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余患者9例PE患者行抗凝治疗。随访CT证实溶栓后24h,11例PE缩小,5例消失。2周和1个月复查,除1例慢性PE保持不变,5例患者见段及亚段小栓子外,其余患者栓子消失。90d复查CT,仅有1例患者PE复发。DVT于6例患者中消失,4例缩小。CTPA阴性患者3个月后电话随访无PE临床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肺栓塞诊断与随访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