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晨僵等)、RF、ESR、CRP 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RP、RF、ESR 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来氟米特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56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对照组52例,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0.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RF、VAS指数及DAS28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LEF+MTX)和对照组(MTX),每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姜淑华 《西部医学》2016,28(11):1562-1565
目的 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银苓消肿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症状积分、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ESR、CRP及RF水平显著下降,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15mg/周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来氟米特10mg/d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18例,占47.4‰对照组不良反应13例,占34.2%,联合组消化道受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但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方面不良反应突出,需加强患者的随诊和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7.
王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4-164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试验的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对照组31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16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6周进行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方海燕  姚兴琼 《甘肃医药》2014,33(2):117-119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来氟米特+益肾蠲痹丸治疗,对照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主观及客观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85.O%,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SR、CRP、晨僵时间、VAS、HAQ等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探讨其优质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52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联用组68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效果半年。结果:联用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组(P=0.01);联用组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晨僵持续时间、ESR及CRP均显著少于单用组(P0.01);联用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组(P=0.04)。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平均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关节不良症状,且安全可靠,是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刘积平 《右江医学》2012,40(3):320-322
目的观察自拟五藤三虫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五藤三虫方)6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60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和体征及ESR、RF、CRP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五藤三虫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控制炎性症状、改善病情,对活动性RA具有颇佳的近期疗效,效果优于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病人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抗风湿方,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和血钙、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于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ESR、RF、CRP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血钙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LT、ESR、RF、CRP、血钙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ld三角、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梅 《中外医疗》2014,(33):45-47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7%,两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SR(血沉)、 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感染、血液系统指标异常、骨髓抑制、严重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试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痛、腹泻1例,上呼吸道感染0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0例,皮疹0例,肝酶异常0例,共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腹泻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1例,皮疹1例,肝酶异常2例,共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类风湿相关因子,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穿山龙颗粒,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和洛索洛芬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3%,ESR、CRP、R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16.
余文景  许静  梁翼  李敏  沙湖   《四川医学》2018,39(1):83-8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床疗与安全性。方法选我院80例RA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RF、ESR、CRP、IL-1、IL-6、TNF-α)、疗效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可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complementary use of the extract of Artemisia annua L.(EAA) on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RA). Method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All the 159 participates with active R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80 cases) and EAA group(79 cases) using concealed random allocation method.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medicated with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for 48 weeks; and patients in the EAA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leflunomide, methotrexate plus EAA(30 g/d). At the time points of 0, 12, 24 and 48 weeks, the clinical outcome measures, including objective pain score, tenderness score, number of painful joints, 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 score for quality of life, levels of serum rheumatoid factor(R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CCP-Ab),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C reactive protein(CRP), visual analogue score for pain(VAS), and the overall efficacy were detected and recorded. Results:The objective pain score, number of painful joints and ESR at 12 weeks, tenderness score and HAQ at 24 weeks, and the tenderness score, number of painfull joints, 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HAQ, CRP, RF and CCP-Ab at 48 week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EA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 or P0.05). At 24 and 48 weeks,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the EA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drawal rate of corticosteroids within 12 weeks post-treatment and lower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in the EA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 or P0.05). Conclusion:EAA plus methotrexate and leflunomide wer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than the routine use of methotrexate and leflun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RA.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数字单盲法分采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观察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分级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83.82% vs 92.65%),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0.29% vs 4.41% ),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关节功能分级明改善 (P均<0.05)。结果提示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增高,不良反应下降,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26-129+134
目的探讨蠲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RF、抗CCP抗体、ESR、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开放、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雷公藤治疗组(n=35)和甲氨蝶呤对照组(n=3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接受蠲痹饮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蠲痹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健脾补肾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使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似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实验室检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安全指标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药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