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ECG)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其产生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QTd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死因,因此将其作为AMI预后的一项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200例AMI患者QTd和JTd的动态观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无显著意义;且溶栓后24小时QTd,JTd延长最大,发病1周后两组QTd,JTd基本恢复,提示AMI溶栓后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且是引起室速、室颤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测定70例AMI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目的是分析体表ECG的QTd增加与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QT间期离散度 (QTcd)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发生复杂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 ,我们检测了 6 2例DCM患者的QTcd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本院 1993年 3月~1998年 12月经彩色心脏B超 (仪器为美国HD 2 0 0 0 ,探头为 2 5Hz)证实的DCM患者共 6 2例 ,其中男 4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 8± 13)岁。有电解质紊乱、束支阻滞、心房颤动以及应用影响QT间期药物者除外。1 2 分组 根据住院过程中心电图或心电监测分为以下三组。 (1)复杂组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扑动 (均经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AMI后48小时内收住CCU患者56例,首次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所测QTd值与VA事件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生VA组QTd值694±165ms>无室性心律失常(NVA)组QTd505±87ms(P<005);QTd与VA分级序数呈显著正相关(γ=056,P<001)。如以QTd=694ms做为判断CVA下限值,则敏感性为85%,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69%,准确性95%。结论:QTd与AMI早期VA密切相关,可做为预测CVA及猝死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1,4(4):234-235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 10 0例 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 2 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结果 5 5例QTcd大于 6 0m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小于 6 0ms的患者。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c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早期测定QTcd是防止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重要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7.
J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关系邵佩君李合友马元辉张洪稳测定分析2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电图JT间期离散度(JTd),旨在探索AMI时JTd增加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985年1月~1993年12月住院治疗A...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分析李卫东郭艾玉郭锐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程度,是心室肌复极不均一的反映。本组对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40例正常人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探讨QTd在临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租多学都认为Q—T问期离散度((ⅡH)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在缺血吐心脏病时)的一个无剖而敏感的预测指标,但少数学也持反对意见。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这一问题,本采用消除QRS间期对QT、测定值影响的方法,探讨了41例冠心病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认为Q-T间期离散度(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时)的一个无创而敏感的预测指标,但少数学者也持反对意见。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消除QRS间期对QT测定值影响的方法,探讨了41例冠心病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5年10月~199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检出室性心律失常者(研究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58±17)岁;未检出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55例,男42例,女13例…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入院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平均年龄(63.11±11.86)岁。无电解质紊乱,无心房颤动或扑动;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40例,无心血管疾病,性别、年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静息休息10分钟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AMI组选用入院后首次心电图除常规12导联外,必要时加做右胸或V_6~V_8导联。记录纸速为25mm/s。QT间期测量从QRS波群第一波折起点至T波终点。如存在U波,QT间期测量到T波和U波间弧线的最低点。各导联连测3个,取其均值。不论何导联从最长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QT间期(QTmin)即得QTd。校正QT间期(QTc)=QT/√R-RQTcd导联心电图QTcmax与QTcmin之差。为减少测量误差,AMI组和对照组的全部心电图由一人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13.
14.
QT离散度与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离散度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 QT间期的差值 ,近年研究发现 ,QTd可反映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性 ,不少学者报导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尤其伴室性心律失常者 QTd增加明显。临床观察 ,QTd增加的确与室性心律出现相关。本文观察我院 AMI组与对照组两组 QTd情况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 1998- 0 6~ 2 0 0 1- 0 6入院 AMI42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4.3岁。无心房纤颤或扑动 ,无传导阻滞 ,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 48例 ,无心血管疾病 ,性别、年龄与 AM… 相似文献
15.
许学升!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3)
198 9年美国CAST(Cardiacarrhythmiasuppressiontrial)研究的结果发现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恩卡尼、氟卡尼、莫雷西嗪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用时 ,因致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率增加[1] 。该研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恩卡尼因此而停止使用 ,氟卡尼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 ,由此改变了人们一往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 ,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概念 ,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局部或广泛心肌引起电生理特性如有效不应期 ,传导速度等改变 ,致QT离散度 (QTd)显著增加 ,而致心律失常。本文观…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55-4556
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随访期间QT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室间隔厚度改变情况。两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QTd及室间隔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QTd及室间隔厚度逐渐降低或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QTd及室间隔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室功能,延缓心肌增厚,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彭放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12(4):202-202
为了评估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完整无缺人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回性单盲法分析38例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的未校正的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离散度。结果:二种方法所测量物QT离散度在心律失常与无心律失常组间差异分别均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彭放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4)
目的:为了评估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38例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的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二种方法所测得的QT离散度在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间差异分别均具显著性,且各种离散度以≥60ms为标准对预测发病1周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825%,P>005。结论:各种QT离散度≥60ms可作为预示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