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4.
《临证指南医案》与苦辛泄降9法姚伟仁,戴坚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21300)主题词《临证指南医案》,治则汉·张仲景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辛散之"、"以苦发之"治疗结胸、痞证,开苦辛泄降之法门。清·叶天士将本法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杂病等,在《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5.
王来群  辛丽 《河南中医》1998,18(4):237-23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80例临床观察王来群辛丽冯秀英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穴,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笔者运用石学敏教授创制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8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该组病人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  相似文献   

6.
风寒湿痹痛的外治奇方“九龙针”河南省淇县桥孟乡大石岩中医诊所(456750)申怀文风寒湿邪引起的颈腰肩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西医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部分病人有禁忌症,远期疗效较差;中药治疗则以祛风散寒、疏筋活络止痛为主,但服药时间长,患者多不能坚持...  相似文献   

7.
史纪  徐春雨 《河南中医》1997,17(1):28-29
面部白斑等四项望诊体征与小儿肠道虫证诊断价值的分析评估史纪成书凤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徐春雨张汛河南省淇县中医院(456750)主题词面容诊断巩膜/诊断应用肠疾病,寄生虫性/诊断儿童应用面部望诊法判断小儿肠道虫证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诊治痹证的学术思想张凤鸣(河北中医学院050091)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痹证》,为医籍中记述痹证治疗经验的佳篇。叶案中56例,加复诊40例·次,共96案次,观其论述痹证的病因、病机、立法用药的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具有实际指导意...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理郁法的探讨陈俊孙福建省屏南县中医院(352300)理郁法是叶天士医案的精华部分,方论俱佳,颇多创见。笔者在学习《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郁证案例的治疗规律后,收益良多,现将心得试析于下。郁证的病因病机叶氏根据《素问·本病论》所述...  相似文献   

10.
《临证指南医案》痢疾治法探讨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43003)谭复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痢疾门治痢疾案中,辨证理法明了,处方法度严谨,用药灵活变通,指导临床应用,有较高参考价值,特作初步探讨。1清利湿热法叶氏认为"腹痛泻痢,无非湿热之化,此方清利...  相似文献   

11.
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络痛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络痛治法探讨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书中对于络痛的治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兹将其络痛治法探讨于后,不当之处,尚祈斧正。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路。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当邪入络脉,致络中气血壅阻,或气血阴阳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目前中国知网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展状况,为后续叶氏医案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纳入中国知网2016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研究《临证指南医案》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侧重点、原著各卷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法,数据挖掘法,二者结合法)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87篇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文献发表量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文献研究范围涉及《临证指南医案》全部10卷;叶氏的"阳化内风学说"和"胃阴学说"研究领域最受关注;《临证指南医案》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使用情况为理论分析法使用最多,共126篇;数据挖掘法27篇,二者结合法34篇。结论《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多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将更有利于这一临床著作的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系清代杰出医家,学识渊博,精于治疗。其门人搜集其临证资料,编撰成《临证指南医案》一书,笔者试就叶氏治疗情志病变方面特色,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怡 《陕西中医》2003,24(11):1047-1048
《临证指南医案》由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 ,成书于 1 746年。书中保存了叶天士诊病时的原始记录 ,经叶氏门人华岫云等人搜集编注而成。全书共分 1 0卷 ,其中卷 9为妇科医案 ,内分调经、淋带、崩漏、胎前、产后、症瘕及热入血室 7部分。经初步统计 ,其中调经门中共记载医案 5  相似文献   

16.
1764年华岫云收集了叶桂晚年医案,编为《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时症及杂症,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又题为《幼科要略》,附《温热论》及《种福堂公选良方》。据传《温热论》为叶桂游洞庭山时,门人顾景文随舟侍于左右,先生讲述,笔录而成。世之传本,一见于华岫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肿胀医案选按澡阳市中医院(213300)沈茂庚[关键词]肿胀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肿胀》门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肿胀的经验和技巧,其特色贵在因证立法,活泼遣药,而不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兹择其不同案例数则,试作按析,以供同道参考。[例1...  相似文献   

18.
徐国峰  颜芳  何文星  李敏 《新中医》2012,(7):181-182
徐灵胎在批注《临证指南医案》(下简称《医案》)时指出:“消渴之症,案中俱未备,宜详考之。”确实,《医案·三消》对消渴病进行了专门论述,但其他著作、其他篇章亦有较多消渴病的医案。现通过总结整理叶天土治疗消渴病的医案53则,对其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1理论源于四经典。病因病机认识全  相似文献   

19.
彭飞  商丹  黄福斌 《光明中医》2011,26(12):2419-2420
叶氏治疗胃脘痛以养胃阴见长,对于胃阳盛衰在胃脘痛发病中的作用,叶氏也给予了足够了重视,今就《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相关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叶氏以通补胃阳法治疗胃脘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虫类用药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方平  梅国强 《光明中医》2008,23(8):1060-1061
清代医家叶天士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用药轻灵,治病多奇中。其平生忙于诊务,著述甚少,《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是由华岫云等收集叶氏医案最多,收集病种最全,整理得最好的一部医案,成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其中偶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