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膀胱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l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确诊,术后病理证实,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25个月,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B超、CT、MRI及^131I-MIBG等对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0例膀胱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疗效满意。1例术后远处转移。结论 本病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膀胱癌,膀胱镜和CT是最具价值的检查手段,病理学检查方可作出正确诊断。膀胱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膀胱瘤铬细胞瘤8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4例,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随访0.5~16年,未复发7例,肿瘤转移硬膜外1例,术病极易误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学检查方能作出正确诊断,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肌层地应层尽量避免触动瘤体,肿瘤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体会.方法 分析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结果 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血尿是常见症状,B超、CT及膀胱镜可进行定位诊断,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少见肿瘤,应注意其临床特征,完善相关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与排尿有关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高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症状;4例均有血浆和/或24h尿中儿茶酚胺及VMA增高,结合B超、CT、MRI或膀胱镜可发现膀胱壁占位性病变。4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排尿后出现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检测血浆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结合。影响学和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该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收治膀胱复发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性,38岁,4a前出现排尿后心慌、头晕,到我院就诊,以膀胱肿瘤收入院,患者述最高血压25/17kPa,给予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回报“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排尿无心慌气短症状,血压正常。4个月前再次出现排尿后心慌、头晕、收入我院。入院体检:血压24/16kPa,心率90/min。B超:膀胱左侧输尿管口入口处可见4.9cm×4.5cm大小,偏低回声团,其中央回声强,不均质,边缘光滑,其基底宽并向腔内突起。印象:“复发性膀胱嗜铬细胞瘤”。CT检查:膀胱内左后壁可见约4cm×5cm软组织肿物影,边缘不规则,局部…  相似文献   

8.
方银忠  张永康 《上海医学》2001,24(11):666-666
病史资料 :患者 ,男性 ,34岁。因“阵发性头痛 1年伴排便不畅 2个月”于 2 0 0 0年 5月至我院门诊 ,当时测血压135 / 80mm/Hg ,直肠指检 (DRE)发现直肠前方 5cm× 5cm大小的质中肿块 ,与前列腺有较为明确的分界线 ,直肠黏膜平整。当晚诉头痛、视物模糊 ,且有呕吐及面色苍白 ,测血压为 2 0 5 / 12 0mmHg ,急予硝酸甘油、立其丁控制。后测 2 4h尿VMA为 19.3~ 2 1.7ng ;CT示“膀胱后壁 6cm× 5cm肿块 ,腹膜后及盆腔未见其他可疑肿块”。在充分扩容后于 2 0 0 0年 7月 10日于全麻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右侧输尿管管口…  相似文献   

9.
10.
1988年1月-2002年6月,我院共诊治膀胱肿瘤512例,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6例占1.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phe)的诊疗方法。②方法对51例ph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③结果51例中,34例有典型高血压表现,17例症状表现不典型。其中6例有家族史,3例并发甲状腺癌。49例经手术治愈.1例仅手术探查,1例术后残留小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④结论要特别重视对可疑的phe患者及家庭性phe患者的检查.以防漏诊和误诊;充分术前准备及有效地预防phe发作各种危象是手术成功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32例并就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进行总结。结果:131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飞  岑松  康新立  王为服  钟江  符厚圣 《海南医学》2012,23(10):107-108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海绵状血管瘤。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两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血管瘤临床极其罕见,预后良好,因其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7岁,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年1月6日,预产期2014年10月13日。停经8周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较剧烈,持续至孕4个月,于当地医院查尿酮体间断阳性,予补液等治疗后好转。停经25周查空腹血糖5.57 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运动、饮食控制后血糖基本达标。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胸闷,出现间断发热、出汗,伴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每日发作约10余次,渐频繁,就诊外院查血压145/100 mmHg(1 mmHg=0.133 kPa), 后复查血压正常。2周前因起身时晕厥就诊外院,予补液治疗,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憋,平卧时加重,血压175/100 mmHg,尿蛋白(+++),考虑重度子痫前期,给予解痉、降压、补液治疗。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占位,性质待查,以“重度子痫前期,腹部包块性质待查”转诊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嗜铬细胞瘤激光切除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通过回顾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尿道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特点。结果 2例术前诊断明确,充分准备。切除肿瘤时有创动脉监测血压、心率明显波动,适时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压和心率,手术过程顺利。结论术前需充分准备,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可帮助外科医生确定病灶部位。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7年至2007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7例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累及患侧输尿管口),2例行TUR-BT,1例行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6个月~2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报告1970年-2003年收治的8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72例(90%),恶性8例(10%)。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并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诊治体会。方法 测定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2 4h尿香草基苦杏仁酸 (VMA) ;做肿瘤CT扫描 ,同位素间位碘苄胍 (131I-MIBG)显像 ;口服酚苄明、心得安控制血压、心率 ,术前 3天置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 ,扩充血容量 (扩容 ) ;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麻醉 ;胸、腹膜外十一肋间径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NE、E、VMA升高 5 8例 ,占 89.2 %。CT扫描 5 4例 ,准确率 96 .3 %。131I-MIBG显像 5 5例 ,阳性率 10 0 %。术前未置管、扩容 12例 ,肿瘤切除后出现休克 ,其中 1例心跳骤停和 1例急性心衰均抢救成功 ;置管、扩容 5 3例 ,低血压 6例 ,补液后恢复正常。肿瘤包膜残留 5例 ,复发 2例 ,二次术后 1年死亡 ;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根治术后存活 <3年 1例 ,>3年 3例。结论 本病诊断 ,术后随访首选测定NE、E、VMA ,行CT扫描和131I-MIBG显像。术前置管、扩容是预防术中低血容量休克 ,补液过量的关键。硬膜外加气管麻醉对控制血压波动及抢救十分有利。胸、腹膜外十一肋间径路暴露好 ,并发症少 ,适用巨大的、与大血管关系密切的嗜铬细胞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作者主张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罕见的盆腔内骶前脊膜膨出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报道1例并回顾国内7例个案,结合国外献进行分析。结果包括本例在内的8个国内病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从5个月至52岁,平均14.9岁。所有病例主要表现为便秘和排尿困难,B超、CT或MR均可发现盆腔巨大囊肿,其中2例并发畸胎瘤,X片提示骶椎前裂,脊碘造影可见造影剂进入囊肿腔。8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骶骨拍片、B超及脊碘造影可确诊,CT及MR更具指导意义。单纯脊膜膨出以骶后入路手术安全方便,并发畸胎瘤需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