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差别。方法将 10 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四肢静脉留置组 (4 0例 )与头皮静脉留置组 (6 0例 ) ,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χ2 =0 .15 ,P >0 .0 5 ;留置时间比较 χ2 =0 .6 1,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为了减少搬动头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可首选在患儿四肢留置套管针。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红梅  周霞  邓芳明  李波  乔芳  唐慧 《护理研究》2004,18(22):2042-2043
[目的 ]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方法 ]将 3 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病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 (182例 )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 (187例 ) ,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结果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 74.3 3 %,新式置入组 88.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新式置入方法明显提高了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改良固定静脉留置针对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风险的控制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穿刺部位疼痛程度、新生儿MARSI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R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不仅可降低MARSI发生风险,还能够提高新生儿留置针固定效果,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江春华 《全科护理》2010,8(31):2865-2866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8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传统的送管法,观察组91例采用改良送管法(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进针回血后用左手大拇指送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改良送管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传统送管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保存温度对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随机分为A组123例、B组119例、C组118例。A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存放科室库房货架,室温控制在(25±2)℃。B组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带外包装盒放入冷藏室2~3 h,冷藏温度0~5℃。C组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带外包装盒放入冷藏室2~3 h,冷藏温度5.1~10℃。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5)。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低温保存静脉留置针可明显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对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程序,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443例和改良组437例。传统组按照常规操作程序将输液瓶置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排尽空气后,进行静脉穿刺,双手配合置管。改良组按改进的操作程序用无菌生理盐水充满留置针管及肝素帽内,进行静脉穿刺,单手置管。并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改良组穿束4成功率及患儿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改良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程序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穿刺后的舒适度、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无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型小儿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在腹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应用头皮静脉留置技术,对照组应用大隐静脉留置技术,比较两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血栓、静脉炎及套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在深静脉血栓肢体溶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97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将其分为A组(163例,足背静脉穿刺)和B组(134例,大隐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B组(P<0.05)。A组的抗凝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足背静脉穿刺在深静脉血栓肢体溶栓中的效果显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经新生儿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手段的观察,分析临床采用该法的安全性及可实施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同期152例经大隐静脉和82例经肘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上(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堵塞、液体外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隐静脉组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肘部静脉组上腔静脉一次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新生儿,采用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高于肘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静脉输液途径在肠外营养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留置针、B组深静脉置管(CVC)、C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3.0%,B组为96.7%,C组为9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A组平均(1.5±0.14)d,B组平均(6.5±0.19)d,C组平均(138±4.03)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8例,B组3例,C组1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为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营养支持计划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有IVCF 置入指征的60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经股静脉组(30例)和经大隐静脉组(30例),分别经股静脉穿刺和大隐静脉切开置入IVC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VCF置入,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大隐静脉组手术时间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大隐静脉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腔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股静脉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04、3.30,P均<0.05)。大隐静脉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和穿刺口点血肿明显少于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67、7.93,P均<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因经大隐静脉置入IVCF、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新型、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2例新生儿(观察组)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75例(对照组)经肘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及上(下)腔静脉一次到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到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可作为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备选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压注射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注射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的效果。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患者2929例,分成观察组1292例和对照组16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CT增强扫描成功率,能有效减少对比剂外渗。  相似文献   

18.
杨天婷  吴明琴 《全科护理》2016,(17):1768-1770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方向在颈外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方向进针,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短(t=-4.856,P0.01),1次穿刺成功率高(χ~2=3.794,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242,P0.05);两组在静脉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P0.05)。[结论]离心方向颈外静脉穿刺是可行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最佳穿刺方法,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360例,按穿刺方法随机分为2组,包括直刺法180例、斜刺法180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和溶血凝血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2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4.4%;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溶血凝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行股静脉斜刺法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采血量大、一次能采集足够血量,能减少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减轻患儿痛苦。因此认为,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宜采用斜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