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全天遮盖治疗对年龄在10~14岁弱视儿童是否有效。方法 51例年龄在10~14岁之间的有临床症状的弱视儿童,对其相对健眼全天遮盖,同时鼓励患者近距离使用弱视眼,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无提高,或弱视眼视力提高至与对侧眼视力相当,或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时,终止遮盖治疗。所有受试儿童视力均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结果 通过治疗,51例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提高0.46个对数单位。其中有3例因相对健眼出现视力回退而停止遮盖治疗;19例因双眼视力相当而终止遮盖;29例由于连续随访3个月后,视力无提高而终止遮盖。治疗结束后,42例坚持随访超过12个月,其中包括因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的3例,在撤除遮盖1个月后,3例该眼视力均回复到原来水平。42例弱视眼在撤除遮盖后平均14.5个月内,均无视力回退。结论 全天遮盖治疗能够提高10~14岁弱视儿童弱视眼视力,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屈光参差合并斜视性弱视,并且不会降低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2.
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108例(178眼)弱视儿童进行验光配镜、遮盖治疗及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愈率为77.69%,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愈率为76.46%,斜视性弱视的治愈率为69.57%,结论: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有密切关系。弱视程度越轻,开始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各类型的弱视以屈光不正性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47例78只弱视眼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作业.闪烁红光.海丁格光刷,后像疗法等。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94.9%.其中基本治愈率82.1%..3~6岁患儿总有效率96.7%,基本治愈率86.9%.7~10岁患儿总有效率88.2%.其中基本治愈率64.7%。轻度弱视总有效率100%.其中基本治愈率90.3%,中度弱视总有效率97.6%.其中基本治愈率83.3%.重度弱视总有效率40%.其中基本治愈率20%。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有效率96.6%.其中基本治愈率89.8%.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有效率89.5%,其中基本治愈率57.9%。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率较高.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密切相关.治疗时间越早.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121例(206眼)经过1~2年弱视综合治疗的儿童弱视患者,分成3个年龄组及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3种类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6岁、6~9岁组好转明显(有效率分别为84%、63%)但基本治愈率不高(分别为31%、18%),9~12组欠佳(有效率18%);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率分别为56%、83%、58%,而治愈率亦不高(分别为19%、33%、14%)。结论各种弱视只要及时治疗都能获得良好效果,年龄偏大亦不可放弃。关键是科学地组织、指导患儿进行治疗,加强患儿及家长同医院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行遮盖疗法及弱视训练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每日遮盖2 h;B组30例每日遮盖4 h。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B组BCVA相比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B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而言,早期遮盖时间越长效果越理想,利于提升矫正视力,治疗6个月后短时间遮盖也能达到长时间遮盖的效果,对治疗6个月后儿童应用短时间遮盖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57例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用1%阿托品眼膏,一日三次,连点三天。点状光视网膜检影镜检影验光。结果:各类弱视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点52.38%。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占86.78%。骖眼屈光参差越大,弱视程度越深(P<0.01)。合并共同性内斜视的患儿,调节性内斜视占96.7%。结论:各类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最高。弱视眼中远视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双眼屈光参差越大,弱视程度越深。斜视眼与远视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弱视的综合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69例(486眼)弱视儿童进行配镜、遮盖等综合治疗。结果: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优于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中心注视性弱视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弱视治疗的方法尽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传统的遮盖疗法仍是治疗弱视的基本手段。笔者将随访3~15年用传统性遮盖法治疗的123例216眼屈光性弱视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屈光性弱视123例,男60例、女63例,共216眼。其中屈光不正性102性,屈光参差性21例,初诊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二、方法全部病例初诊后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一天三次,连续七天,睫状肌完全麻痹后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严格遮盖健眼,或两眼交替遮盖,以5:2或4:3交替进行,单眼者以6:1交替进行,待视力≥0.9时再用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12月门诊经规范眼视光学检查,诊断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青少年128例(221眼),其中68例(116眼)纳入观察组,配戴RGP矫正视力;60例(105眼)纳入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并行增视能弱视训练。观察两组矫正视力后1、3、6、12个月视力,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随访终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2%和44.5%(P0.05),1年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5.0%和12.3%(P0.05)。观察组未发现严重接触镜并发症。结论 RGP较框架眼镜具有良好的光学优越性,对于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阿托品压抑治疗儿童弱视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眼科自2003年统计,在儿童屈光不正的群体中,弱视发病率约为2%~4%。药物压抑疗法对年幼的患儿具有不易引起遮盖性弱视、治疗依从性强等特点。为了解阿托品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弱视儿童进行压抑治疗的疗效,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并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03/2006-03自愿接受阿托品单眼压抑治疗的弱视儿童120例,在接受此次治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弱视治疗。其中108例坚持完成治疗,被列入疗效统计中。患儿年龄2~6岁,平均4.7岁。其中男60例,女48例。所有患儿初诊时均行眼部常规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且为中心注视的单眼弱视患儿。均应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戴镜矫正屈光不正。弱视眼矫正视力0.1~0.5,健眼矫正视力≥0.8,或较对侧眼视力高3行以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时分为两组:A组(每周用药一次)60例患儿,其中男35例,女2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45例,斜视性弱视12例,二者兼有的患儿3例;B组(每日用药一次)60例患儿,其中男41例,女19例。斜视性弱视8例,屈光参差性弱视48例,二者兼有的患儿4例。1.2治疗方式(1)A组:每隔6 d用1%阿托品眼膏约0.2 m g涂健眼1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儿童屈光参差行LASIK手术后实施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107/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并伴有中重度弱视的病例进行LASIK治疗,术后实施弱视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弱视的变化.结果 86例(107眼)弱视眼中,均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5行,28眼达到5.0.结论 LASIK术后实施弱视治疗是矫正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200眼)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和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每组50例(10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双眼视功能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干预后,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立体视、双眼视正常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异常率低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P<0.05)。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8.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综合疗法显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f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功能状况,讨论立体视觉功能障碍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两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内容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点平面图和立体图,要求被试通过红蓝滤光镜片观察图案,识别平面或立体图。采用SPM2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随机效应组分析方法获得弱视组及对照组在平面刺激和立体刺激下的平均图,并采用组间分析获得两组在立体视觉刺激下的差异图。结果两种图形刺激下,两组均见双侧枕叶激活;立体图刺激下对照组还可见双侧顶叶激活,弱视组仅见右顶叶激活。立体图形刺激下,对照组减患者组的差异图显示右侧枕叶和双侧顶叶后部激活。结论双侧顶叶后部激活下降或消失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障碍的一种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算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对9例左眼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组)和1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黑白棋盘格刺激下行fMRI,应用t检验对ALFF脑图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弱视组患者数据在预处理后被剔除。左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舌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和楔叶等区域ALFF减弱,左侧额中间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杏仁体和右侧壳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右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胼胝体和左侧颞中回ALFF减弱,双侧枕叶、右侧额中回和右侧尾状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弱视组中,与右眼接受视觉刺激时比较,左眼接受视觉刺激时右侧额下回、左侧尾状核、丘脑及前扣带回等脑区ALFF显著增强,双侧枕叶ALFF显著减弱。结论 任务状态下基于ALFF算法的fMRI不仅可反映弱视患者视皮层的功能损害,还可反映多脑区神经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全麻下头面部手术患者不同眼保护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眼保护措施对全麻下头面部手术患者的眼部保护效果,以寻找最佳的眼保护方法,并形成相关护理规范。方法将全麻下头面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三个观察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30例)。A组:将眼睑闭合后直接覆盖防水眼保护膜;B组:眼部涂布四环素眼膏,但不贴眼保护膜;C组:眼部涂布四环素眼膏后再贴眼保护膜。对照组则不予任何眼保护材料,仅将眼睑闭合固定。观察各组手术患者术后第1、3、5天内的眼部表现。结果各组眼部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C组最低,对照组最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下头面部手术患者,应采取必要的眼保护措施,而采取眼球涂布四环素眼膏后再贴眼保护膜,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眼保护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术中各种因素对眼睛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高度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2019收治的学龄前高度近视患儿129例129眼(右眼)的临床资料,对高度近视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129眼按等效球镜度数大小分为3组:A组(<-6.00~-8.00 D)76例、B组(<-8.00~-10.00 D)33例、C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收集160例(180眼)儿童弱视患者,治疗前进行散瞳检影、矫正视力、弱视类型和程度、注视性质检查,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矫正眼镜法和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远、近距离压抑和微量压抑)联合遮盖疗法,同时用弱视治疗仪进行综合治疗。随访时间1~5年,平均2.3年。结果:治愈162眼(90%),进步18眼(10%)。不同年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心注视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旁中心注视患者(P〈0.01);不同弱视程度患者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斜视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P〈0.01)。结论:儿童弱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准  张文兰  柯建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25-192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7~2010年间在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结果,为选择更理想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总计141眼,分别采用A组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0眼),B组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30眼),C组单纯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34眼),D组单纯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37眼) 四种显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48个月,比较各组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20%,B组术后无一例复发,C组的复发率为5.8%,D组的复发率为13.5%,四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5,P〈0.05),四组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发生了周边角膜云翳.[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或联合丝裂霉素C辅助疗法是治疗翼状胬肉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