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人,男,69岁。因头痛1 mo,双下肢运动障碍、表情呆板近2 wk。于2 0 0 3- 0 7- 1 0入院。检查: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脑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 级。病理反射未引出。CT显示:沿胼胝体压部向上双向生长肿瘤,大小约6.0cm×5 .5 cm×5 .0 cm。对称性侵犯双侧侧脑室,无脑积水。肿瘤呈较为均匀的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增强扫描病变均匀增强。根据影象学表现:a.来源于胼胝体;b.两侧对称性;c.蝶翼状外形;d.高度强化。诊断为:胼胝体压部胶质瘤可能性大。经神经外科及伽玛刀中心专家会诊,考虑到病人年龄大、体质差,肿瘤较大、…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1年收治2例经MRI证实的胼胝体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58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h入院,既往诊为“高血压病”5a.体查:血压125/85mmHg,神志清,定向力完整,记忆、理解、计算、判断力正常.颅神经(-),左侧上肢肌力V-度,左下肢肌力Ⅳ-度,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入院后1d查头颅CT未发现异常.左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人院2d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Ⅲ度,查头颅MRI示:右侧胼胝体膝部、体部梗塞.诊断为:①胼胝体梗塞,②原发性高血压Ⅲ期.给速避凝、灯盏花素针等治疗,住院33d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V度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40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 3月于 2 0 0 1年 1 0月1 6日入院。查体 :神志清楚 ,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颈阻 (+) ,闭目难立征及其加强试验 (+) ,余检查 (- )。 CT:小脑蚓部见一约3.2× 3.9cm囊性占位 ,增强后于右后壁见一约 0 .5cm增强点。 MRI:小脑扁桃体向枕大孔下移约 1 .0 cm,颈段脊髓内见T1 呈低信号 ,T2 呈高信号 ,临床诊断 :(1 )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 ,(2 )颈脊髓空洞症。于 2 0 0 1年 1 0月 2 3日行后颅窝探查 ,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节除术。术中见枕鳞部颅骨增厚达 1 .5cm,纵行切开小脑蚓部 ,距皮质约 3 cm找到肿瘤 ,约 4…  相似文献   

4.
正常成人海马结构、杏仁核及前颞叶的MRI体积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正常成人海马结构、杏仁核及前颞叶体积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对 10 2例 2 0岁及以上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受试者分组后行头颅斜冠状位 MRI扫描 ,在 T1 WI上测定各结构体积。结果 标准化后前颞叶体积均值 :右侧 :2 0岁~组 5 9.0 7± 2 .0 2 cm3;4 0岁~组 5 5 .5 5± 2 .2 3cm3;≥ 6 0岁 ,5 2 .88± 2 .0 7cm3。左侧 :2 0岁~组 5 7.2 5± 2 .15 cm3;4 0岁~组 5 3.2 3± 1.72 cm3;≥ 6 0岁组 5 1.6 3± 2 .0 2 cm3。杏仁核体积均值为 :右侧 :2 0岁~组 1.5 4± 0 .0 9cm3;4 0岁~组 1.38± 0 .0 8cm3;≥ 6 0岁组 1.2 9± 0 .0 9cm3。左侧 :2 0岁~组 1.37± 0 .0 9cm3;4 0岁~组 1.2 9± 0 .0 8cm3;≥ 6 0岁组 1.2 3± 0 .0 9cm3。海马结构 2 0~ <6 0岁年龄段正常值右侧为 :2 .5 2~ 3.11cm3,左侧 2 .4 0~ 2 .98cm3;≥ 6 0岁组右侧及左侧正常值范围分别为 :2 .33~ 2 .6 5 cm3,1.98~ 2 .6 4 cm3。海马结构体积在 6 0岁以后减小较明显。上述结构体积在男女及利手分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MRI能有效地评价海马结构、杏仁核和前颞叶的体积 ,为临床某些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胼胝体脂肪瘤的CT征象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胼胝体脂肪瘤的CT检查结果.结果 6例均为胼胝体区低密度病变,CT值-20 - -115 Hu,形态不一,病灶周边及中间可见点及弧线状钙化影.其中累及膝部(2例),体部(1例),膝部及体部(1例),压部(1例),累及整个胼胝体、双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及脉络丛并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结论 胼胝体脂肪瘤为颅内罕见良性肿瘤,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更为罕见.CT对本病的发现与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月通过内窥镜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12例 ,取得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3岁 ,平均 4 5岁 ,息肉分布为 :食管 1例 ,胃底 1例 ,胃体 3例 ,胃窦部 3例 ,十二指肠部 4例。其中 1例为 3个息肉 ,其余均为单发息肉 ,息肉总数 14个 ,息肉小于 1cm 8例 (9个息肉 ) ,1~ 2cm2例 ,大于 2 cm2例 (3个息肉 )。1.2 治疗方法 采用日本 Pex EG- 2 90 P内窥镜及 NM- IK注射针 ,注射无水酒精。术前备好 1‰去甲肾上腺素 ,病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常规…  相似文献   

7.
<正> 例1,男,4岁,从6m高处坠落伤6h,昏迷史不详,呕吐3次。检查:烦躁不安、定向力差、双瞳孔不等大、左φ0.5cm,对光反射迟钝,右φ0.3cm,对光反射灵敏,颈抗(-)。给脱水、镇静、对症等处理。入院后第4d患儿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行为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但仍诉头晕。1月后复查,患儿无任何不适及阳性体征,CT示胼胝体压部脑挫伤已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的MRI征像。结果胼胝体体部部分缺如4例,缺如段长度为1.5。2.5cm;胼胝体压部缺如或失去正常球茎状结构6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均缺如1例,胼胝体前后径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3;胼胝体各部分均变细、变薄、变小1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形态变小、呈细线状1例。其中,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分别为胼胝体脂肪瘤3例,脑裂畸形、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脑白质发育不良各1例。结论MRI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直接征像清晰、准确,以正中矢状面显示为佳。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多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roca区在大脑半球横断面上的准确定位,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以AC-PC线为基线,获取4mm层厚连续横断层MR图像和脑横断层标本。在连续断层标本上对Broca区的断面表现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分析和统计。结果(1)在AC-PC线断面上,外侧沟前支出现率为左侧13.6%。右侧16.7%;三角部出现率为左侧20%,右侧40%;岛盖部出现率为左侧26.7%,右侧30%。(2)在首次切及胼胝体压部的断面外侧沟前支出现率为左侧60%,右侧53.3%;升支出现率为左侧90%。右侧83.3%;三角部明显增宽,出现率为左侧93.3%。右侧86.7%;岛盖部出现率为左、右侧均为86.7%。(3)在切及穹窿联合断面外侧沟前支消失,升支出现率为左侧100%,右侧96.7%;三角部和岛盖部出现率左、右侧均为100%。(4)在胼胝体即将消失的断面上,三角部出现率为左、右侧均为10%;岛盖部出现率为左侧30.7%,右侧26.7%;升支消失。结论Broca区首次出现在前后连合平面至胼胝体即将出现的1~2个断面上,外侧沟前支出现是三角部和岛盖部首次出现的信号,穹隆联合平面是显示Broca区的最佳断面,至胼胝体消失后1~2个断面Broca区才消失。  相似文献   

10.
刘锐  李小顺  闫鲲 《医学争鸣》2004,25(18):1662-1662
1 临床资料 女 ,4 8岁 .右侧腰部疼痛不适 2mo ,加重 1d .2mo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不适 ,未在意 ,入院前 1d症状加重 ,伴恶心、呕吐 3次胃内容物 ,尿色、尿量正常 ,无尿痛、尿急等 .查体 :体温 37.8℃ ,右肾区叩痛阳性 ,其余未发现异常 .尿白细胞 ( ) ,尿蛋白 (+) ,Hb 99g/L ,B超检查右肾下移 ,于肝肾间隙可探及 11.0cm× 5 .4cm异常回声区、边界不清、回声杂乱 ,可见少许液区 .提示右肾区脓肿 .CT增强检查 :右肾区可见一巨大肿块影 10 .2cm× 12 .5cm× 16 .0cm ,密度不均 ,CT值 - 80~ 12 0Hu .入院诊断右肾脂肪血管瘤 .…  相似文献   

11.
张慧玲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2,23(24):2295-2295
1 病例报告 女 ,5 2岁 .三叉神经痛 7a,每年春秋季发病 ,每次持续 10~ 2 0d ,自行缓解 .经服药、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无效果 .于 1995 11来院就诊 .就诊前晨起发作 1mo ,右侧颏孔轻微刺激 ,迅速放射至颞部呈阵发性、电击烧灼样剧痛 ,持续 10min .患者面部浮肿 ,精神疲惫 ,全身蜷曲 ,不能张口讲话 ,确诊病损支为右侧三叉神经Ⅱ ,Ⅲ支 ,颏孔触痛最为明显 ,眶下孔次之 .在强制体位下 ,5g·L-1布比卡因行颏孔局部浸润 ,2 4h后证实该区域止痛效果确切 ,即行颏孔穿刺 ,5 g·L-1布比卡因局部注射留置注射针头 ,间隔 2 0min ,…  相似文献   

12.
梁新强 《医学争鸣》2002,23(22):2093-2093
1 临床资料 我们 1990 - 0 1/ 2 0 0 1- 12收治大型听神经瘤 4 2(男 14 ,女 2 8)例 .年龄 10~ 6 4 (平均 38)岁 .病程 2 mo~ 2 0a,平均 2 a.肿瘤直径 3~ 4 cm 10例 ,4~ 5 cm 15例 ,5~ 6 cm17例 ,6 cm6例 ,平均 4 .3cm.左侧 2 3例 ,右侧 17例 ,双侧 1例 .患侧皆有耳听力障碍 ,其中耳鸣 35例 ,听力下降 2 2例 ,听力消失 10例 ,头昏头晕者 15例 ,患侧面部麻木者 10例 .除第 颅神经损害外 ,第 颅神经损害 9例 ,第 颅神经损害 10例 ,后组颅神经损害 6例 .走路不稳或持物不准 4例 ,共济失调者 11例 ,双眼震颤者 14例 .出现同侧偏瘫者 4例…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大鼠脑外伤时脑温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且无创的测量脑温的方法。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麻醉致伤后 ,随机分为A、B 2组实施亚低温治疗 ,A组测量脑温和直肠温度 (肛门内 1 5cm) ,B组测量脑温及体内温度 (肛门内 7cm)。结果 :A组大鼠脑温为 ( 3 1 0 7± 0 69)℃ ,直肠温度为 ( 3 1 75± 0 64 )℃ ,直肠温度与脑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B组大鼠脑温为 ( 3 1 18± 0 64 )℃ ,体内温度为 ( 3 2 3 4± 0 94 )℃ ,脑温与体内温度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0 1) ,但体内温度与脑温呈高度正相关 (r=0 .978,P <0 0 1) ,相关方程为 :Y(脑温 ) =1 0 10X(体内温度 ) - 1 4 79。结论 :测量体内温度 ,从相关方程可推算出脑温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 1 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 ,对 1 8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人施行经鼻内窥镜微波射频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顽固性鼻出血中 ,男 8例 ,女 1 0例 ,左侧 1 0例 ,右侧 8例 ,年龄 34~ 68岁。均因鼻出血 ,反复行前、后鼻孔填塞无效就诊 ,出血部位见附表。附表  18例患者鼻出血部位部  位例次鼻中隔中 ,后段 5嗅 裂 区 3下鼻甲后端 4Woodruff静脉丛 3中鼻甲后蝶腭动脉区 2鼻咽顶部 11 .2 手术器械 ①鼻内窥镜 :外径 3mm ,观察方向0°、30°、70°;②WFL EⅢ射频 (微波 )耳…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44岁,不规则腹痛伴白带增多 6年余,加重伴经期延长半年,B超示:①右侧附件实性包块;②左侧附件小囊肿。病理检查:子宫大小 8cm×6. 5cm×4. 5cm,颈管长 3cm,外口直径 3. 5cm,肌壁厚 2. 2cm,内膜厚0. 3cm。一侧输卵管 7cm×1. 0cm×0. 5cm,部分迂曲,管径可达 1. 0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3 4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累积剂量DT42 -5 6GY ,1-3个中心 ,8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病灶体积 0 .3 8~ 45 .68cm3;分割方式 :6~ 7GY 次 ,3次 周。结果 随访 3~ 4年 ,AVM闭塞率 64 .71% (2 2 3 4) ,疗后 2年再出血率为 5 .88% (2 3 4)。结果显示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病灶体积大小是影响AVM疗效的关键因素。AVM的体积 <10cm3闭塞率为 87.5 % (14 16) ,明显高于体积 >10cm3的 44 .44 % (8 18) (P <0 .0 1)。平均闭塞恢复期与治疗体积有关 ,体积 <10cm3的 1.2 2 2年短于体积 10cm3的 1.769年 (P <0 .0 5 )。结论 总生物剂量均为 80GY左右时 ,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AVM的体积 <10cm3有较高的闭塞率且完全闭塞所需时间较短 ,是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栓塞的有效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所致的尿崩症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非常少见 ,笔者从近 10年办理的 5 0 0 0余件案件中发现 2例 ,现报告如下 :1 案例资料1 1 张某 ,男 ,5 5岁 ,农民。 1999年 2月 10日乘车发生翻车从 3m高处摔下 ,当即昏迷。入院查体意识Ⅰ级 ,GCS评分 7分 ,颅神经 ,深浅感觉 ,四肢肌力 ,共济运动无法查。右颞部有一长约 3 5cm头皮裂口 ,双瞳孔直径均为 0 2cm ,光反射灵敏 ,颈阻抗阳性 ,四肢肌张力增高 ,双膝反射阳性 ,双腹壁反射阳性 ,双侧巴彬氏征阳性。头颅CT示 :右侧颞部脑内血肿、硬膜下薄层血肿 ,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小梗塞。同…  相似文献   

18.
本院于 2 0 0 2年开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2例 ,平均年龄 4 2岁 ,女 3例 ,平均年龄 4 1岁 ,4例为原醛症 ,1例为柯兴氏症 ;4例瘤体位于右侧 ,1例位于左侧 ,其中 1例右侧有双瘤体 ,瘤体直径大小约 2 5~ 0 7cm ,平均直径约 1 3cm。1 2 手术方式  5例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全麻 ,70度侧卧位 (患侧朝上 )。充分气腹后 ,分别于脐周 ,下腹部置 10mmtrocar,肋缘下锁骨中线 ,剑突下置5mmtrocar ,脐周孔置腹腔镜镜头 ,肋缘下孔置爪形拉勾 ,另 2孔置操作钳。…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168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4月 ,应用国产LDRF - 5 0A型射频治疗仪通过电子胃肠镜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 10 7例共 16 8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均因腹痛或便血等症状接受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检查 (内窥镜系日本产富士能EG - 2 5 0HR型电子上消化道镜和EC- 2 0 0MR型电子下消化道镜 ) ,发现病灶并取活检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息肉 ,其中男 6 4例 ,女 4 3例 ,年龄 6~ 82岁 ,平均 4 2 3岁 ,单发 78例 ,多发 2 9例 ,最多 1例 15颗 ;直径 <0 5cm 2 8颗、0 5~ 1 0cm…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颌窦发育过大 ,牙根尖接近窦底 ,拔牙时可造成上颌窦穿孔 ,根尖进入上颌窦内 ,并可出现口腔上颌窦瘘[1] 。上颌窦开窗术取残根等方法手术损伤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我科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鼻内窥镜行上颌窦内残根取出术 ,并应用其配合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应用鼻内窥镜取出上颌窦内残根 4例 ,其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4~ 5 5岁。 4例患者口腔上颌窦瘘瘘孔面积 0 .2cm× 0 .5cm~ 0 .3cm× 0 .5cm ,|7瘘孔 1例 ,|6瘘孔 2例 ,6|瘘孔 1例。术前残根定位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