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海洋微生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为甲壳类、软体类、海鱼类等食品.海水温度、盐度以及金属离子浓度会影响海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数水平,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逐渐成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海产品是否处理得当及人群自身的免疫力都会成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因素.通过教育改变消费者行为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的有效措施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的污染食品和可疑的污染来源,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处置的样品采集,提高检出率,增强事故处理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实验室数据,总结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引发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是食品储存和保洁不当而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其中,受污染的食物以熟肉为主,占总起数的35.29%。而副溶血性弧菌采样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病人肛拭子,达54.50%:其次是剩余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28%。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取证困难,但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关键环节,同时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流行病学原理,高效地掌握科学证据,快速、准确地处置事故,为群众保障安全的餐饮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细菌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中毒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采样,如消毒容器、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腹泻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潜在病原菌的测定。结果:25份食品样品中有1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加热卤制品分离出梅氏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而加热过的卤菜中只分离出梅氏弧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其他致病菌。结论:五起食物中毒,其中一起由梅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混合污染食品而引起,其余四起均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并非偶然,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相应技术指导,减少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有效控制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9年深圳市罗湖区食物中毒资料,对其中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总起数35.42%,发生时间集中在5~10月,中毒场所主要为餐厅,主要中毒食品为凉拌菜,潜伏期最短为2.5h,最长为23.5h。[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罗湖区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应加强市售食品制售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各可能污染环节的监控,控制好关键时期以及关键人群,做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力因子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从食品及食物中毒病人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结果 食品和临床病人分离菌株均含t/h基因,不含trh基因;临床分离菌株均含tdh基因,而食品分离菌株均不含tdh基因或含量少.结论 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  相似文献   

6.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张桂华,吕可莅唐山市卫生防疫站(063000河北唐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却不多见。1989年8月,唐山市南堡化工厂发生一起食用自制虾皮...  相似文献   

7.
据我省历年食物中毒发病报告资料分析,全省食物中毒发病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发病起数和患病人数均占各类报告食物中毒的首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有85.9%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病与进食海产食品有关。而海产食品中,又以海虾引起的发病较为多见,达47.3%。因此,预防与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别是防止因进食海虾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省食物中毒防制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探讨海虾在烹制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消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繁殖、残存或杀灭的关键环节,并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以冷冻海虾为原料烹制海虾类菜肴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选择杭州市区不同类型的三家饮食服务企业,根据HACCP方法原理及方法步骤,于1993年4月22日至5月6日进行了以下调查: 1.按点菜单开列的菜肴名称分别调查各家饮食服务企业烹制供应的各种菜肴品种,并向餐饮部主管人员或配菜人员了解各种菜肴所用海产食品及海虾类原料情况; 2.向加工制作人员了解海虾类菜肴的烹制操  相似文献   

8.
2000~2006年杭州市上城区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00年~2006年发生食物中毒时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5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85.33%.有6起食物中毒事件由二种致病菌引起,其中:2002年发生一起由EPEC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发生一次由EPEC大肠埃希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一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三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说明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海蛰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张家港市卫生防疫站毛珍美副溶血性弧菌属嗜盐性弧菌群,通常发现于海岸浅水和河流入海口的水中,广泛生存于海水、海底部沉积物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品或加工海产品后再污染其它食品而引起的。我市常有...  相似文献   

10.
于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10-3710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GB/T 4789.7-2003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结果]在剩余食品、呕吐物、腹泻物中分别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所中学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验,快速准确地查明原因,为食物中毒处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4789.7-2013)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在2名学生及1名老师的粪便、2份早餐留样食品(拌海带和拌咸菜)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控制食物污染源,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管理者及操作者卫生意识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患者和剩余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及这些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将食物中毒分离到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用诊断血清进行分型,并应用PCR 方法检测其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该起食物中毒分离株存在两种血清型O3:K29,O10:KUT,来自患者和剩余食品的所有分离株tdh和trh两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同一起食物中毒可分离到多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沿海地区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 ,由副溶血性弧菌与其它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屡见报道 ,主要是生食或加热不彻底的熟食。 1995年以前检出频率最高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 :K8,1996年以后由产生耐热的直接溶血毒素 (TDH)的O3:K6取而代之。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法有噬菌体裂解法、PCR法、PFGE法。采用免疫磁株法可有效地收集、浓缩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 ,可显著提高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荆门市某单位食堂因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内陆地区有效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24份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在咸鸭蛋、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凉菜砧板等标本中检出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的7株菌血清型均为O3∶K6,tlh、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的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属弧菌科(Vibrio)弧菌属,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或被此菌污染的食品,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1],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例高、危害大.患者可出现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和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因此在饮用水、食品检测和食物中毒源调查、传染病源调查工作中,常需要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法需要增菌培养、分纯、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步骤;该法的阳性检出周期至少要72 h,操作烦琐,且容易出现假阴性[2].因为在营养不足或应激的情况下,副溶血性弧菌很容易进入不可培养状态.本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利用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为临床和环境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提供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海珠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探讨造成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9-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某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宗数为35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宗数为1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宗数所占比例是34%。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当前该区食品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要对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较高的海水产品从采购、储存、加工、烹饪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减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是广泛存在于沿海海水产品中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省报告发病最多的食物中毒病种。据分析,我省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有42.9%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因此,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省食物中毒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为阐明我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指导防制工作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最近十年我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各类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结果431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份,检出率为1.86%;其中156份海、水产品检出7份,检出率为4.49%;57份腌腊制品检出1份,检出率为1.75%;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阳性菌株。结论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江苏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分析,了解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及大流行克隆存在状况,为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及收集水产品、食品及食物中毒病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患者的463菌株进行toxRS/new及毒力基因tdh、trh基因分析。结果:食物链中存在大流行株及致病株;腹泻病人分离株主要是大流行株,其次是致病株。结论:食品中的大流行株及致病株的出现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控制食物链中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尤其是大流行克隆株,是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敏国  张正东  林玉娣 《中国校医》2012,26(11):824-826
目的 探讨某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某市近10年卫生部门所掌握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资料,对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1.95%和50.98%.5-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多发期,6-9月为高峰.副溶血性孤菌中毒发生主要原因为交叉污染占45.13%,其次为加工不当占28.32%;中毒食品列前3位的分别为肉及其制品、混合样(快餐盒饭类)、水产品;宾馆饭店是首要责任单位,占发生数的53.98%,其次是集体食堂占发生数的16.81%,卤菜店和外送快餐单位则各自占到12.39%. 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应在5-10月加强对该菌的主动监测和预警.对重点单位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卤菜店和外送快餐单位要加强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