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对肝包虫囊肿的诊断价值与分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肝包虫囊肿的诊断价值与分型。材料与方法:收集我们两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囊肿52例,根据病理结果及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囊型肝包虫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表现为单囊单房型、单囊多房型、单囊假分隔型、实变钙化型及感染型。结论:CT不仅可早期诊断出无症状带虫者,并能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病理形态的典型影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囊性包虫和泡性包虫的CT表现。讨论CT对肝包虫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手术证实的100例包虫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肝囊性包虫65例,单房性包虫囊肿38例,多房性包虫囊肿20例,含子囊性包虫42例。钙化30例,合并感染7例,破例7例。肝泡性包虫5例。大多成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浸润灶,病灶边界不清,包膜不明显,大部分有钙化。结论:CT对肝包虫的分析及鉴别诊断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肝包虫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肝包虫病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 43例肝包虫病行MRI扫描 ,重点分析本病的磁共振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本组 43例肝包虫病患者男 2 4例 ,女 19例 ,年龄 13~ 6 9岁 ,平均 35 .3岁。 43例肝包虫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MR成像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 35例使用PhilipsGyroscanTs Ⅱ 0 .5T超导型扫描机扫描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 8例使用CyroscanACS NT1.5T超导型扫描机。矩阵 2 5 6× 2 5 6 ,2 5 6× 5 12。采用自旋回波 (SE) ,快速自旋回波 (TSE) ,脂肪抑制序列 ,质子密度序列 ,并使用呼吸门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及CT对囊性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10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包虫囊肿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资料,采用WHO分型标准将肝包虫囊肿分为CE 1、CE 2、CE 3a、CE 3b、CE 4和CE 5型。结果:肝包虫囊肿CE 1型9例、CE 2型13例、CE 3a型12例、CE 3b型24例、CE 4型22例、CE 5型25例,超声和CT测得囊肿最大径与术后标本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超声和CT不仅能准确判断包虫囊肿的位置、数量和大小,而且能反映不同时期包虫囊肿的病理变化对其进行分型,对囊性肝包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包虫破入胆道的CT诊断,提高临床术前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肝包虫破入胆道21例,回顾分析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受感染的包虫囊肿腔壁见缺损,囊壁缺损区相通胆道,沿管腔分布索条状及膜状多层高密度灶.结论:CT对肝包虫破入胆道的准确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6例肝包虫病的CT诊断,根据其病理改变及CT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单纯型;Ⅱ型:內囊分离型;Ⅲ型:多子囊型和Ⅳ型:实变钙化型。肝包虫病的分型有助于CT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CT还能准确显示肝包虫病的并发症和术前判断囊肿的部位、数目和大小,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膜腔包虫病的CT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腔包虫病的CT表现为分型。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腔包虫病,26例合并肝包虫病,16例有肝包虫病手术史,2例有外伤史。28例均行CT常规平扫,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单纯型14例,内囊分离型2例,多子囊型7例,实变钙化型5例。结论:腹膜腔包虫病多合并肝包虫病,与肝包虫病手术史关系密切。CT表现与肝包虫病相似,分型可参照肝包虫病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衰减值(computer tomography attenuation value,CT attenuation value)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肝囊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及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CT是一种常规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已广泛地应用。本文总结 2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CT扫描病例 ,并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 ,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 2 0 0例中 ,男性 133例 ,女性 67例。年龄 2 0~ 68岁 ,平均 4 2岁。病程半个月至 10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及下肢麻木等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扫描。CT机为岛津 5 0 0 0T。患者仰卧位 ,常规扫描L3-S1段脊柱 ,层厚和层距均为 5mm。扫描参数为 12 0Kv、12 0mA、2 .0Sec,矩阵5 1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泡型多囊肝超声诊断与超声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微泡型多囊肝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并与MR影像进行对照印证.结果 17例微泡型多囊肝超声诊断符合12例,诊断符合率70.59%(12/17);误诊5例,占29.41%(5/17).MR诊断符合率100%(17/17).微泡型多囊肝均表现为肝实质非均匀性回声增强,呈粗大点条状、等号状或斑片状、筛网状非均匀分布;部分病例除以上改变外,还显示有单个或散在分布的几个毫米级的典型囊肿回声;依据异常回声的肝实质内有否超声可显示的典型囊肿,而将其分为Ⅰ型(经典型)、Ⅱ型(非经典型)两类.本组Ⅰ型7例;Ⅱ型10例.结论 超声对微泡型多囊肝的准确诊断虽不及MR敏感、可靠,但他具有MR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因此,仍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囊肿合并细菌感染的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52例56个肝包虫囊肿合并细菌感染的声像图特征,均经手术病理及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其主要的声像图特征是囊壁变化和囊内容物的诸多回声,诊断准确率98.2%。  相似文献   

12.
黄韬  刘佳  罗彪  朱红  曹茜 《华西医学》2014,(9):1650-1652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51例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诊断均采用CT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辅以包虫囊液皮内试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行内囊摘除术39例,腔镜下内囊摘除术3例,肝病灶切除术9例。结果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包虫病均能有效诊断,二者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2.5%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几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肝包虫病。结论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能有效诊断肝包虫病,而肝包虫病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肺囊性包虫病 (简称肺包虫) 的声像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B 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6 例共 104 个肺包虫病例。结果: 1. 生存期包虫与衰亡期包虫各具影像特征, 本组B 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 94.23% 。2. 生存期肺包虫87 个 (83.65% ), 其中93.10% 的包虫合并支气管瘘。衰亡期包虫17 个(16.35% ), 全部存在支气管瘘。结论: 1.B 超对肺包虫病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2. 肺包虫遵循从生长到衰亡的自然发展规律, 形成支气管瘘是肺包虫衰亡的重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包虫囊肿的CT表现,评价CT对本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包虫囊肿的CT表现。以10mm层厚。行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17例肺包虫囊肿中,单发12例,多发5例。共29个病灶。75%分布于肺边缘区域。破裂7例。感染9例。主要征像为园形或卵园形均匀的水样密度的囊性病灶。特征性的征象为囊壁上点状或细弧线形钙化;囊内多于囊的显示;破裂时的新月征、水上浮莲征、腔内蛇影征。继发感染时囊周片状炎性实变。结论:将CT应用于肺包虫囊肿的诊断能发现隐蔽区的病灶。定位准确。并能有效显示肺包虫囊肿的特征及并发症的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各种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62例,其中30例经手术治疗,8例穿刺引流,24例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结果:病变多位于右叶,单发居多,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其特征表现为①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多不均匀。②病灶腔内分隔呈多房及花瓣状。③脓腔内积气。④环靶征。⑤周围环状强化。⑥强化后病灶附近可见小脓肿。结论: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与病变进程有密切关系,采用平扫和强化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表现,包括103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和3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两型包虫病的CT表现各有其特征:前者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囊肿,CT值近于水。而囊壁的显示及钙化、子囊出现和囊膜剥离征象则具有特征性;后者的CT特点为不规则的低密度灶内常伴钙化、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周边部见到小囊泡,邻近肝边缘收缩内陷,健叶代偿性肥大,其中以小囊泡征象和钙化最为重要,文章着重讨论了本病CT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CT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确诊的30例肝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的CT图象特点以均匀一致的低密度为主,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病灶内更低密度的出现率与病灶大小成正比,病灶内偶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完全充填或不完全充填。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7例行MRI检查,4例行CT扫描.[结果]11例均表现为颈前区偏于一侧的巨大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增厚、毛糙,其中5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1例囊内可见分隔影,1例表现为多发性囊肿.4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6例T1WI呈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T2WI及抑脂像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囊壁可见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发现偏于颈前区一侧巨大囊性肿块伴囊内气液平面、囊内分隔影、多发性囊肿等CT和MRI表现时,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An unusual case of hepatic hydatidosis complicated by transphrenic migration of the hydatid cyst passing through the right hemidiaphragm, and penetrating the inferior pulmonary lobe causing a bronchial fistula, is presented.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tudy permitted the correc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