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30岁女性患者1例,因反复腹泻、右上腹胀2个月余,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20 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术3个月后,复查腹部CT、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为巨淋巴结增殖症,透明血管型。术后3个月患者门诊随访,恢复良好,复查腹部CT未见肿物复发,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该病较为少见,病因尚不明确,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且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癌八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误诊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甲状腺微小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颈前肿物7例,颈部淋巴结增大1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瘤伴淋巴结增大3例,甲状腺囊肿伴淋巴结增大及单纯甲状腺囊肿各2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瘤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7例、滤泡状癌1例.本组术前误诊率高达72.7%(8/11),术中病理检查误诊率12.5%(1/8).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无死亡、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误诊率较高,术前细致查体并结合B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结节可提高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准确率.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是主要术式,对于可触及的淋巴结是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结外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叶县人民医院5例胃肠道结外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3例,女2例。5例肿瘤均为原发,术后影像学、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均无其他器官或淋巴结病变。其中阑尾1例,十二指肠2例,回肠末段1例,升结肠1例。发生在阑尾者以急性阑尾炎就诊,发生在小肠及升结肠者以腹部不适或腹泻腹胀而就诊,内镜检查发现肿物而手术。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阑尾病变表现阑尾壁局限性增厚边界模糊的肿块,升结肠表现为息肉样/蕈伞型肿物,十二指肠为多发性息肉状改变,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均符合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术后随访,3例60个月、1例36个月仍生存,1例于术后2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胃肠道结外滤泡性淋巴瘤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上与结内滤泡性淋巴瘤相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微波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微波手术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106例,完善微波手术治疗此疾病的方法。方法 用W.N.Z—1D2型智能微波治疗仪,针状手术探头,功率:30W,每个增生淋巴滤泡中心部位辐射2~3s。结果 有效率为96%,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微波手术切除增生的淋巴滤泡时,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只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方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误诊为食管肿瘤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资料.结果:4例均有进食不畅感,胸痛、咳嗽各3例,胸闷2例.X线胸片检查发现陈旧性肺结核2例;X线食管钡剂造影发现4例均为食管外压性缺损;纤维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局部隆起3例,病理活检2例为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4例均按食管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纵隔淋巴结干酪增生性结核.结论:临床医师对以进食不畅、胸痛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当食管钡剂造影检查为食管外压性充盈缺损,纤维胃镜检查为食管黏膜局部隆起而活检病理未查到癌细胞时,鉴别诊断中要考虑纵隔淋巴结结核.高度怀疑本病者,及时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 ,6 1岁。发现左腹股沟肿物 5年 ,左下腹肿物1年 ,近日出现压痛。查体 :左下腹及左腹股沟可触及多个结节 ,质硬 ,光滑 ,活动。超声示 :左下腹髂血管周围和左腹股沟多发实性结节。临床诊断 :淋巴瘤。病理检查 巨检 :淋巴结多个 ,直径 3 5— 5cm。镜检 :大多数淋巴滤泡较正常滤泡小 ,个别增生扩大。淋巴滤泡内小血管无明显增生及玻璃样变性。个别淋巴滤泡中心可见少量无定形红染物质 ,个别淋巴滤泡周围可见略呈同心圆排列的淋巴细胞 ,形成不典型洋葱皮样外观 (图 1)。淋巴滤泡间可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增生浸润 ,浆细胞内可见多…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9岁。4年前因下腹部肿物行全子宫切除,病理考虑分割性平滑肌瘤,建议密切随访。1年前患者因一过性晕厥就诊,CT检查发现胸腔与盆腔占位性病变,开胸手术证实肿物位于下腔静脉开口处,并突向右心房,行肿物切除。术后4个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时发现盆腔有数10个肿物,直径1~6cm,部分肿物与膀胱粘连,一些肿物与血管关系密切,行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肿物剔除术。  相似文献   

8.
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双侧睾丸多发性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该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阴囊隐痛,睾丸触摸到肿物,双侧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磁共振均提示双侧睾丸恶性肿瘤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睾丸肿物切除术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表皮样囊肿,腹股沟淋巴结慢性炎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表皮样囊肿.随访7个月无不适.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B超、磁共振检查对诊断本病有筛查作用,但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良性肿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肝脏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细胞腺瘤1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8例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其中7例获确诊;3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月,平均随访期为30.2月,除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出现复发外,其余患者未见复发及死亡.结论 肝细胞腺瘤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经手术切除后,肝脏良性肿物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复习1例妊娠期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17岁。妊娠时肿物迅速增大,流产后肿物明显缩小,短期内再次妊娠时,肿物持续增大。粗针穿刺活检结果提示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妊娠4个月时,患者接受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乳腺间质内出现特征性的裂隙样中空间隙,形似不规则的血管腔,内衬无明显异型的不连续的梭形细胞。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妊娠期以快速增大的包块为特征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非常罕见,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木村病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韦秀宁  戴冽  郑东辉  张白玉  莫颖倩 《新医学》2009,40(11):727-729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1岁,中位病程7年。表现为头颈部皮下肿物4例,背部皮下肿物1例,伴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腮腺受累2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4例,血清IgE升高4例,尿蛋白阳性1例。肿物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均见淋巴组织增生,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例均有淋巴滤泡形成及血管增生,有嗜酸性微脓肿形成2例。临床上对于头颈部无痛性皮下肿物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尤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升高者,应考虑到木村病的可能,进一步行肿物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肌内血管瘤(IMH)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8例IMH完整病例,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描述手术方式,提出手术要点.[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连带受侵犯的正常肌肉一并完整切除肿瘤,但有2例因肿瘤侵犯膝关节囊和整个股外侧肌,未能完整切除,但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并且肿瘤未有进一步生长.随访33例,时间18个月至13年,平均5.5年.2例复发,因复发肿瘤发展缓慢,患者无症状,未行进一步治疗.无感染病例,无恶变病例.[结论]IMH临床常以局部疼痛,或同时伴有肿物,或者仅以发现肿物为表现.疼痛往往在运动后加重.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怀疑恶性肿瘤时术前须行病理明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17例单发和多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曲渊  黄凯丹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4):266-269,I069
目的 探讨非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un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UCD)和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细胞增生(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esease,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我院1972~1999年间17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desease,CD)的临床、病理、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为CD,并按Frizzera标准病理分型为HV型、PC型和Mix型、原诊断标准为单个淋巴结病变,MCD必须有广泛淋巴结切除及我个淋巴结病变。结果 UCD9例,77.8%为HV型,33.3%有轻度的系统性症状,无其他脏器受局部复发或它处再发,11.1%恶变,HV型和PC型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论 UC  相似文献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首次行肿瘤结节切除42例,患侧腺叶部分切除6例,患侧腺叶次全切除8例.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1例.再次手术行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切除25例,患侧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31例.42例行颈部清扫术,2例加喉返神经松解.再次手术病理证实原发部位癌残留者2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原发部位无癌残留32例,其中3例颈淋巴结转移.本组首次手术残癌率42.9%(24/56),颈淋巴结转移率19.6%(11/56),占颈部清扫术的26.2%(11/42).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高,建议废止该术式.而对于残癌再次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有的效诊疗方法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以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认识。方法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患者22例,就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中,其中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3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5例(68.2%),全部术后病理确诊。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2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彩超检查结合术中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26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环指尺侧肿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未进行病理检查。本次发现原手术部位肿物就诊。查体:右环指尺侧肿物,位于中节指骨远端,局部可见手术瘢痕,无明显红肿,肿物质中,边界清楚,无压痛。超声提示: 右环指中节尺侧皮下实性低回声肿物,血流丰富——血管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见肿瘤蓝紫色,包膜菲薄,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及卵圆形细胞增生,局灶形成血管瘤结构,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肌性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肝局部结节增生三例误诊为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厚上  李涛  艾力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91-891
1病例资料【例1】男,41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肝方叶占位性病变。CT、MR I检查均示肝方叶有一3 cm×2 cm大小的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为小肝癌。查肝功能正常,甲胎球蛋白(AFP)阴性。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肝方叶有直径2 cm突出肝面的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质地中等,无包膜。行肿物切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示肝良性病变。石蜡切片镜检示肝小叶结构正常,局部汇管区小胆管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术后病理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痊愈出院。【例2】男,38岁。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3个月。B超、CT检查均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病理证实为阴囊Paget病而行肿大淋巴结活检和病灶广泛切除,对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Paget细胞.根据Ray分期:A1期6例,A2期3例,B期1例(6例肿瘤局限于表皮,4例浸及真皮).3例淋巴结肿大者经活检证实1例为淋巴结转移.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4年.1例因术后1年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余均未复发.[结论]对久治不愈的阴囊皮炎或湿疹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局部病灶的广泛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高山  游潮  蔡博文 《华西医学》2003,18(2):157-15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9—2002年收治的198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常见发病年龄为20-45岁,多见于后颅窝,囊性152例,实质性46例,绝大部分行CT检查,57例行MRI检查,5例行DSLA检查。囊性瘤全切147例,死亡3例;实质性肿瘤全切38例,部分切除8例,死亡6例。结论:CT、MRI和DSA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术中控制性降压和术后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是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治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对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病理结果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肿,6例诊断为良性病变,1例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1例未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证实为低分化腺癌。治疗方式:12例患者予以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或单纯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5例予以开腹手术附件切除术或单纯良性肿瘤剥除术,1例予以膀胱部分切除+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予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2例予以腹膜后肿物切除+降结肠部分切除+患侧卵巢部分切除术。结论观察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并早期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早期确诊肿块性质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