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刚  刘侃 《医用生物力学》1994,9(4):231-233
为定量科学地研究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作者把面部向前向下的生长发育作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并应用矢量原理对X线头影测量中的面轴进行定量分析。选择上海地区正常牙合人群头颅侧位片75张,分成替牙期、恒牙初期以恒牙期三组,依照矢量的四边形分解原则把三组人群的面轴分解成水平与垂直相两个分量。结果显示:三组人群面轴与其水平分量间夹角a的正切(tga)分别为2.35±0.042、2.35±0.054、2.35±0.048,方差分析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人群面轴水平分量分别为39.1±2.1mm、4  相似文献   

2.
颈椎终板的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的解剖结构及其抗压强度。方法:应用直接法测量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的终板厚度。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时,其抗压强度及椎体植骨面的位移。结果:各节段颈椎终板和上、下终板之间的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平均厚度为0.51±0.03mm。保留终板组与不保留终板组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360.2±256.3N和877.1±167.3N,差异非常显著。其椎体植骨面位移分别为1.14±0.59mm和2.35±0.75mm,差异亦非常显著。结论:保留终板能显著增加颈椎椎体的抗压强度,减少椎体植骨面的位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腓骨头关节面形态,为临床上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头移植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摄影测量法测量40例成人腓骨头标本,重建关节面数学模型,然后测量关节面倾角、弧长和曲率。结果:腓骨头关节面后倾角为(9.96±1.47)°,内倾角为(23.07±2.14)°,关节面冠状面弧长为15.9±1.90mm,矢状面弧长为12.8±1.30mm,冠状面屈率为0.154±0.028,矢状面曲率为0.136±0.028。结论:腓骨头可以用来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  相似文献   

4.
脊柱椎板厚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系统地提供颈、胸、腰椎椎板厚度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00例原配完整的脊柱骨标本椎板厚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结果:颈椎板(C1除外)C4、C5最薄,为3.0±0.7mm,C2最厚为6.4±1.2mm,呈明显中部薄两端厚的趋势;胸椎板T6最薄为6.5±0.9mm,T12最厚为7.6±1.1mm,厚度变化不明显,平均值6.8±1.0mm;腰椎板L5最薄为6.0±1.1mm,L1、L2最厚为7.7±1.1mm,L1~L5呈明显由厚变薄趋势,L5大于S1椎管后壁厚度。椎板厚度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间差异C7~L3有显著性(P<0.05),同序数椎板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结论:脊柱椎板厚度有明显的规律性,C3~C6为最薄段,C4、C5最薄,T12~L3为最厚段,L1、L2最厚;而胸椎板厚度(T1~T11)介于颈、腰椎之间  相似文献   

5.
面部组织移位入颅底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面部移位颅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腮腺管的位置和层次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动脉在眶下缘水平至鼻旁间距为9.9±5.0mm,至骨膜的深距为2.1±0.8mm;②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后,经腮腺、咬肌和颊区三段分布于面肌。在咬肌段,面神经紧贴咬肌表面行走,面神经颧支行于颧骨表面,至骨面的最小深距为1mm。结论:①旁正中切口不会影响面动脉;②掀翻面肌皮瓣时,颧骨表面和咬肌表面的面神经分支是易损伤区  相似文献   

6.
双肺上叶及右肺中叶的叶,段支气管的CT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左、右肺上叶、段支气管及右肺中叶、段支气管的CT显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具成人标本的左、右肺支气管树及其中左、右肺各13例CT影像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上叶支气管及右肺中叶支气管的内径分别为5.2±0.6mm、5.1±0.9mm和4.0±0.6mm。段支气管内径为2.3~2.6mm。左肺B1+2、B3的夹角分别为182.8°±3.6°和92.0°±5.0°;右肺B1、B2、B3、B4和B5的夹角分别为173.8°±14.3°、92.2°±2.0°、81.5°±4.5°、40.5°±10.1°和45.5°±11.0°。结论:可为CT诊断提供一个以数据为依据确定支气管异常的方法,通过调整段支气管与CT扫描层面间的夹角,可提高斜位CT扫描显示率。  相似文献   

7.
尾状核头三维空间形态与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尾状核头进行三维空间形态和位置的解剖学研究,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7只整脑114个尾状核头在三维切面上作2mm厚的连续切片,并在各脑片上直接进行观测。结果:尾状核头的前后径为14.0±1.7mm、左右径为8.3±1.0mm,上下径为17.7±3.7mm,体积为3127.6±5.2mm3,“靶心”坐标值:X轴为11.9±1.1mm、Y轴为22.3±2.1mm、Z轴为9.8±3.5mm,通过还原、重建,绘出空间投影轮廓图。结论:尾状核头的空间形态位置对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40日龄雄性Wj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C)组:腹腔注射赋形剂;糖尿病(D)组:腹腔注射STZ,55mg/kg体重;胰岛素及时治疗糖尿病(DCIR)组:给STZ3天后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延迟治疗糖尿病(DDIR)组:注8TZ30天后进行胰岛素治疗,结果是:C、DCIR、DDIR和D组的血清睾酮水平分别为639±2.97,5.62±2.77,507±3.76和,D组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1,0.001);离体培养间质细胞的睾酮生成量分别是6.04±5.02,1.58±0.51.0.63±0.17和0.50±0.23pmol/106,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0.001),DCIR组显著高于DDIR和D组(P<0.001);经Scatchard分析获得Kd值各组分别是2.74±0.59,3.31±0.91,2.63±0.94和4.31±1.29nmol/L,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max分别是13.12±3.07、14.71±2.96、6.39±1.82和7.23±246fmol/mg,DDIR组和D组显著低于C组和DCIR组(P<0.05)。  相似文献   

9.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3.0mm,肝上段长11.4±2.1mm,外径27.4±5.2mm,肝下段长27.7±6.7mm,外径为28.1±3.8mm;②肝十二指肠韧带长40.6±4.7mm,门静脉外径14.0±3.4mm,肝固有动脉长21.3±5.1mm,外径4.6±1.0mm;③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长24.7±5.2mm,外径24.5±3.1mm。结论:下腔静脉的膈上段、肝上段、肝下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段作为肝血流阻断的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比较忆扩钉固定术前、后椎间孔高度及面积的变化。方法:5具新鲜颈椎标本。于颈4,5间隙旋转植骨忆扩钉固定,在自制方盘上分别摄术前后侧位及左右45°斜位X线片。用MAS-1型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椎间孔高度及面积。结果:左侧椎间孔高由术前9.9±0.9mm增至术后10.5±1.1mm。右侧由10.2±0.7增到10.4±0.7mm。左侧椎间孔面积由术前46.1±4.7mm2增至术后48.1±5.7mm2,增大4.2%。右侧由术前45.4±5.2mm2增至术后47.1±5.4mm2,增加3.7%。SF检验均P>0.05。结论:颈椎前路旋转植骨忆扩钉固定对其椎间孔高度及面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骶管后壁全裂占1.4%~5.0%之间,作者在串一成年女性脊柱时,发现有13块胸椎合并骶管后壁全裂,报道如下: 第7颈椎横突孔里右双左单型,胸椎共13块,各胸椎的形态正常。骶骨为5节,前面呈上直下屈型,骶骨最大高径为 104 mm,上部、中部宽分别为 104 mm、80mm,最大弧度为 109mm;第 1、2、3、4骶后孔间距离分别为 40. 3 mm、 35. 2 mm、 30. 1mm、 29. 2 mm;骶角间距为 20 mm;耳状面下缘平S3下部;骶椎后壁完全开放,上部1/3边缘不整…  相似文献   

12.
与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有关的蝶窦口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蝶窦口等结构。结果:蝶窦口内径2.1±0.3mm,距鼻小柱前下缘58.6±3.8mm,距鼻腔底35.1±4.3mm,距颈内动脉海绵体部中段18.9±2.0mm,距视神经15.9±1.8mm。结论:进行蝶窦冲洗时应注意蝶窦口的位置、角度;进行蝶窦内窥镜手术时应注意蝶窦口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股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肌腔隙内的股神经嵌压症机理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40侧成人肌腔隙(男性28侧、女性12侧),对肌腔隙内相关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平均为113.3±1.1mm;肌腔隙浅边长为46.1±0.9mm;深边长为69.2±1.2mm;肌腔隙的深度为17.1±1.1mm;髂耻弓长度为31±0.6mm。肌腔隙内股神经横径为7.1±0.3mm;股神经距腹股沟韧带的深度为11.7±0.4mm;股神经横径中点到髂前上嵴距离为62.0±0.8mm。结论:肌腔隙内压力增高可导致股神经嵌压症,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沿腹股沟韧带由内向外切开髂耻弓减压。  相似文献   

14.
1273例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结构有无差异及其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Engesaeter、Terjesen、Graf、Morin-Harck四种超声方法对1273名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进行检查。结果:正常汉族新生儿髋关节。角59.1°±4.3°,β角48.8°±4.4°,髋臼指数:25.9±3.0,骨缘覆盖率:57.6±5.1%,股骨头覆盖率:46.9±6.8%,髋臼直径:15.6±0.8mm,股骨头直径:15.3±0.8mm;正常维族新生儿髋关节α角59.1°±4.4°,β角48.6°±3.8°,髋臼指数:26.1±3.2,骨缘覆盖率:57.2±4.6%,股骨头覆盖率:46.9±5.2%,髋臼直径:15.3±1.0mm,股骨头直径:15.3±1.1mm。结论:正常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髋关节各值有显著差异(P<0.0005)。  相似文献   

15.
骨骼常用牵引部位观测与骨牵引锥钉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和应用骨牵引锥钉,对成人四肢骨常用牵引部位行解剖学观测。方法:随机选择成人四肢骨标本,包括100根尺骨、股骨、胫骨及100个跟骨。观测其大体结构,测量其矢状径和额状径为:尺骨鹰嘴冠突部31.7±2.3mm和21.0±2.3mm,股骨粗隆最凸部34.5±2.9mm和54.4±3.8mm,股骨髁上2cm处20.1±2.52mm和43.0±2.7mm,胫骨结节最凸处41.4±3.5mm和35.9±3.6mm,跟骨距下、后缘各2cm处额状径26.2±2.3mm。结果:研制出长62mm、52mm和42mm三种规格的骨牵引锥钉。临床应用证明其简单易行,效果可靠,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被拉豁等并发症。结论:研制及应用骨牵引锥钉,观测成人四肢骨常用骨牵引部位的解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腓肠内外侧血管解剖特点及其在小腿创伤修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与腓肠内、外侧血管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肠内、外侧血管的长度、外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及其形态特点。结果:①腓肠内、外侧动脉起于动脉,伴行静脉注入静脉;②动脉起点至入肌段的长度内、外侧分别为4.1±0.7(1.8~6.4)cm、3.7±0.5(2.0~6.5)cm;③肌门处内、外侧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2±0.1(1.1~3.4)mm、2.0±0.1(0.9~3.1)mm;④肌门处伴行静脉有1~2条,内、外侧静脉外径为2.5±0.3(1.8~4.5)mm,2.3±0.3(1.5~4.1)mm。结论:腓肠内、外侧血管恒定、径粗、较长,是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受区可供应用的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到达额肌时,位于额肌的深层;②面神经颞支通常有1~4支,在颧弓上缘处,分别距颧弓后端8.1±2.1mm、12.6±1.9mm、17.5±1.9mm和17.8±2.1mm,均经过颧弓全长的后1/2部分。结论:根据手术层面不同,面部深层面手术应注意对颞区面神经分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群中人嗜T细胞病毒I型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收集广东省各类人群血清标本2224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抗体,结果:HTLV-1抗体阳性35份,总阳性率为1.57%,其中健康人群血清1810份,抗体阳性23份,阳性率为1.27%,献血员血清248份,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40%,白血病患者血清109份,阳性8份,阳性率7.34%,与健康人群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57份,阳性3份,阳性率5.2  相似文献   

19.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20.
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43例成人手标本上,观察了桡动脉鼻烟窝段的形态及其发出的筋膜皮支。结果:桡动脉鼻烟窝段的长度为2.5±0.1cm,其近侧端和远侧端外径分别为2.6±0.1mm和2.2±0.1mm;发自该段桡动脉的筋膜皮支有5.4(2~11)支,外径为0.5~1.0mm;皮瓣的面积为4cm×6cm左右。结论:可设计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对手部的血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