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新生儿肺炎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浆ET及26例患儿尿EGF水平。结果 肺炎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8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恢复期血浆ET及尿EGF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值均<0.01)。血浆ET与尿EGF水平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81,P<0.05)。结论 ET和EGF对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测定血浆ET及尿EGF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肺炎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患儿血清及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足月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停母乳72 h前后两次的患儿血清及母乳,分别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值、EGF浓度及母乳中的EGF浓度。结果 停母乳72 h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及EGF浓度较停母乳前显著下降(均P<0.05);而母乳中EGF浓度在停母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母乳中EGF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患儿血清中EGF浓度显著下降,其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过程中血、尿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 17例对照组新生儿和 31例ARF新生儿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和尿EGF水平。结果 肾衰组在少尿期和多尿期血清和尿EGF均显著下降 ,恢复期血清和尿EGF水平恢复至正常。肾衰组少尿期和恢复期尿EGF与同期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新生儿ARF过程中血、尿EGF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 ,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ER)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以及血清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变化,探讨IGF-I及EGF对新生儿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24h食管pH监测仪测定46例早产儿,15例无GER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放免法测定血清IGF-I、EGF及胃液EGF的含量。结果不同程度GER患儿IGF-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血清、胃液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产儿GER发生的程度与EGF含量有关,IGF-I水平与GER发生无关。EGF作为一种胃肠激素,对早产儿胃肠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动态变化,探讨EGF与窒息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对照组新生儿和60例肾衰组窒息新生儿及83例非肾衰组窒息新生儿不同时期血清、尿EGF含量。结果发病初期肾衰组和非肾衰组血清EGF水平均呈显著下降[(1.86±1.47)μg/L,(2.20±1.79)μg/L,对照组(2.95±2.20)μg/L;P<0.01,P<0.05]。肾衰组发病初期尿EGF水平呈显著下降[(3.63±2.31)μg/L,对照组(6.40±3.25)μg/L,P<0.01],且尿EGF变化与同期SCr呈负相关(r=-0.301,P<0.05)。恢复期肾衰组血清、尿EGF和非肾衰组血清EGF水平升至正常。结论在窒息新生儿ARF病程中尿EGF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与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骨钙素,铁蛋白及生长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免法对77例不同哺乳期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GF)、骨钙素(BGP)、铁蛋白及生长激素(G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EGF在初乳和过渡乳含量明显高于成熟乳和晚乳(P<0.001);铁蛋白在初乳中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低(P<0.05);BGP和GH在各期母乳间无显著性差异。认为乳中EGF、BGP、铁蛋白、GH及在各期间的变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胃肠功能障碍早产儿胃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后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寻找早期预测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客观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新生儿监护室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160例不同胎龄早产儿,随机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80例(观察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8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胃液中EGF水平变化,观察组收集样本时间均为症状表现12 h内,对照组为入院3 d内。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按不同胎龄分为4组:28~30周组,30+1~32周组,32+1~34周组,34+1~36+6周组,每组20例,观察组胃液EGF质量浓度(ng.L-1)分别为68.2±11.4,172.0±34.4,284.8±30.6,444.4±82.4,对照组胃液EGF质量浓度(ng.L-1)分别为:343.0±45.2,494.4±29.4,703.3±118.1,947.8±158.1,EGF随胎龄不同,分泌水平随之变化,胎龄越大,其表达水平越高。胃肠道EGF的分泌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结论早产儿胃肠衰竭时EGF分泌水平明显降低,反映了胃肠道功能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Nitrofen诱导的CDH模型胎肺中表达的情况,探讨CDH时肺发育不良的原因。方法实验组20只SD怀孕大鼠于孕9.5d时经胃管给予Nitrofen,正常对照组给食用油,孕21.5d时对所有孕鼠行剖宫产,取出胎鼠两侧肺组织进行EGF和EGFR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致畸率46.7%;CDH肺发育不良,处于假腺体期和原始肺小管期,EGF表达上调而EGFR表达下调(P<0.05),膈疝侧与非膈疝侧肺组织EGF及EGFR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产生CDH者胎肺内EGF和EGFR表达与无CDH者相差不大(P>0.05)。结论大鼠CDH模型中,腹腔内器官进入胸腔对肺组织的压迫可能并不是肺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肺发育不良于膈疝形成前就已发生。CDH肺发育不良与EGF EGFR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对子代早期甚至后期的健康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乳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属于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调节能量平衡,与婴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关注母乳中EGF的研究。该文综述了EGF的基本概况和母乳中EGF的含量、影响因素、主要功能及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标本选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92例患儿,女52例,男40例,年龄为40 d至13岁,平均年龄为1.6岁.组织标本取出后立即浸入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HE染色,同时采用含有正常血管的皮肤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血管瘤和2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进行EGF表达的测定.结果 E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P<0.0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E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在血管瘤中EGF的表达与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内皮细胞增生越强,EGF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 提示EGF与血管瘤的增生及退化有关,而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标本选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92例患儿,女52例,男40例,年龄为40 d至13岁,平均年龄为1.6岁.组织标本取出后立即浸入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HE染色,同时采用含有正常血管的皮肤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血管瘤和2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进行EGF表达的测定.结果 E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P<0.0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E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在血管瘤中EGF的表达与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内皮细胞增生越强,EGF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 提示EGF与血管瘤的增生及退化有关,而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标本选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92例患儿,女52例,男40例,年龄为40 d至13岁,平均年龄为1.6岁.组织标本取出后立即浸入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HE染色,同时采用含有正常血管的皮肤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血管瘤和2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进行EGF表达的测定.结果 E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P<0.0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E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在血管瘤中EGF的表达与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内皮细胞增生越强,EGF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 提示EGF与血管瘤的增生及退化有关,而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毛志芹  孙梅  李军  张惠  孟庆学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5):193-195,207
目的 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水平监测,EGF、NT、SS水平与临床因素关系的研究,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消化道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测定了56例窒息新生儿和39例正常足月儿生后1、3、7天血中EGF、NT、S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窒息新生儿血中NT、SS水平明显升高,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生后第7天窒息组EGF、SS水平恢复正常,但NT水平则仍较相应正常对照组升高(116.4,118.2vs 84.7ng/L),P<0.01;与临床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GF与1分钟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3149,P<0.01;NT与1分钟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368,P<0.001;NT、EGF分别与胎龄、奶量呈正相关,P<0.01;SS与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r=0.222,P<0.05。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血中NT、SS浓度升高,EGF浓度降低,且与窒息程度有关。表明窒息新生儿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CH)血清及胆汁引流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儿32例,根据血生化分为胆汁淤积型和肝炎型两组,对照组13例来自同期住院的无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宫内感染史,分别收集血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采用放免法检测标本中EGF、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4-C)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肝炎组、淤胆组、对照组中血清中EGF含量分别为(0.52±0.14)、(2.01±1.17)、(0.59±0.40)μg/L,HA含量分别为(293.85±196.02)、(608.68±268.48)和(183.27±106.31)ng/L,Ⅳ型胶原含量分别为(96.90±37.34)、(367.17±200.36)和(78.30±9.35)ng/L;十二指肠引流液中EGF含量分别为(15.93±7.64)、(6.94±3.76)、(2.75±0.40)μg/L,HA含量分别为(1402.13±439.17)、(1896.61±232.32)和(1411.12±332.26)ng/L,Ⅳ型胶原含量分别为(323.24±292.28)、(655.78±320.17)和(128.39±86.64)ng/L.(2)所有观察对象中EGF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3)肝炎组和淤胆组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且和血清中ALT水平正相关,肝炎组十二指肠液中EGF浓度显著高于淤胆组(P<0.05).(4)淤胆组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而肝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5)淤胆组血清中HA和4-C含量较肝炎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十二指肠引流液中HA和4-C含量较肝炎组和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肝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血清和胆汁引流液中HA和4-C含量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CMV感染可使局部EGF释放增加,肝胆组织中分泌的EGF通过胆道系统排泄,故胆汁引流液中EGF水平是一项反映肝胆炎性损伤程度及胆管排泄有无梗阻的综合性指标,小婴儿行十二指肠引流是安全可行的.(2)血清中持续的EGF高水平状态可通过促进肝间质细胞增生而产生胶原纤维,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婴儿CMV肝炎淤胆型易早期形成肝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地塞米松(DEX)对早产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72只胎鼠随机分为EGF、DEX 2个干预组和9 g/L盐水对照组,于孕19 d剖腹取胎鼠,称取胎鼠体质量;通过光镜、图像分析观察胎鼠肺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及SP-B)的表达,并通过计算免疫组织化学平均灰度值比较各组SP-A及SP-B的表达.结果 EGF组胎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398 60±0.073 05)g,(1.386 30±0.037 27)g],DEX组胎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319 20±0.053 26)g,(1.386 30±0.037 27)g].光镜下EGF组与DEX组胎肺可见到明显的肺泡腔结构,对照组肺泡腔尚未发育;图像分析表明EGF组与DEX组胎肺的肺泡腔与肺泡间隔面积之比均大于对照组(Pa<0.01).SP-A及SP-B在3组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SP-A及SP-B在EGF组和DEX组中的表达强度均显著增强(Pa<0.01).结论 EGF和DEX在SD大鼠妊娠第16-18天作用于母体,均能促进胎鼠肺的形态发育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对早产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二种药物对胎鼠肺的影响程度无明显不同,但产前应用DEX会降低胎鼠体质量,EGF无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肾积水EGF、TGF-β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肾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患肾,6例正常肾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患肾EGF蛋白的表达减少,仅2例患肾的极少数远曲小管细胞浆有EGF蛋白的弱阳性表达,TGF-β1蛋白的表达增高,大部分近曲小管、少数肾小球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极少数的远曲小管可见TGF-β1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结论 EGF、TGF-β1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和先天性肾积水患肾积水程度、患肾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水平监测,EGF、NT、SS水平与临床因素关系的研究,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消化道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测定了56例窒息新生儿和39例正常足月儿生后1、3、7天血中EGF、NT、S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窒息新生儿血中NT、SS水平明显升高,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生后第7天窒息组EGF、SS水平恢复正常,但NT水平则仍较相应正常对照组升高(116.4,118.2vs 84.7 ng/L),P<0.01;与临床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GF与1分钟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3149,P<0.01;NT与1分钟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368,P<0.001;NT、EGF分别与胎龄、奶量呈正相关,P<0.01;SS与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r=0.222,P<0.05.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血中NT、SS浓度升高,EGF浓度降低,且与窒息程度有关.表明窒息新生儿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支气管肺炎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六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及CD19+指标变化。结果:普通及重症肺炎组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症肺炎组CD4+、CD3+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在重症组更为明显,免疫水平的变化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皮生长因子对大鼠先天性膈疝模型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皮生长因子 (EGF)对先天性膈疝 (CDH)模型肺发育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对Ⅱ型细胞的影响。方法  2 0只雌鼠配种后第 8.5d给予除草醚 (Nitrofen) 1 0 0mg ;第 1 8.5d将孕鼠随机分为三组 :CDH ,地塞米松 (Dex)和EGF组。第 2 1d剖宫取出胎鼠及其肺组织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实验组致畸率达 61 .7%。EGF组与Dex组肺重量与体重之比 (Lw/Bw)均较CDH组高(P <0 .0 1 )。EGF组肺组织形态明显改善 ,并且随EGF剂量增加 ,改善作用明显加强。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EGF组Ⅱ型细胞分化较成熟 ,板层小体和细胞器多见 ;CDH组分化不成熟 ,胞浆内存在大量糖原颗粒。计数结果 :EGF ,Dex和CDH组平均分别为 65± 4 .5 ,31± 3 .1和 8± 1 .5(P <0 .0 5)。结论 EGF对CDH大鼠肺发育不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尤其对Ⅱ型细胞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EGF产前应用有助于纠正大鼠CDH表面活性物质缺陷 ,从而为CDH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最佳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的特点。方法分离新生24h大鼠的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bFGF+EGF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采用神经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通过胎牛血清诱导分化,鉴定分化细胞,进一步证实神经干细胞。结果bFGF+EGF能更好的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培养细胞呈nestin抗原阳性,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bFGF+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