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术治疗鞍结节和嗅沟大型脑膜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结节和嗅沟脑膜瘤系颅底脑膜瘤的一部分,因与视神经、视交叉及双侧颈内动脉关系密切,术中容易造成重要结构的损伤和大出血的危险。1988年10月以来我们对17例鞍结节和嗅沟脑膜瘤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对其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和疗效讨论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2.1岁。1.2症状与体征17例患者均有头痛,16例伴有视力视野障碍,1例左眼外斜视,13例伴有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6例双目失明,7例单侧失明并发另一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双视野缩小,视力下降者4例。1例…  相似文献   

2.
嗅沟是颅内脑膜瘤较为好发部位之一,我院自1968~1978年共收治嗅沟脑膜瘤12例,约占同时期颅内脑膜瘤的6.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7例。发病年龄22~56岁,平均34岁。患者在自觉症状出现到来医院就诊时间最短3天(因意识不清急诊入院),最长3年,平均病程1年半个月。临床表现本组呈现头痛10例,呕吐5例,视力严重下降或失明7例,精神障碍2例,癫痫和昏迷各1例,嗅觉减退或丧失4例,视乳头水肿8例,视乳头苍白2例,有锥体束征4例,大脑性共济失调1例。  相似文献   

3.
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告了最近八年连续收治的嗅沟脑膜瘤共42例,占同期颅内脑膜瘤4.5%,临床表现以嗅觉障碍最为多见,但多被病人忽视,其次为视力障碍 就诊时肿瘤最大径超过6cm 者占2 3以上 本组肿瘤全切除40例(95%),次全切除2例 无手术死亡 平均随访5.8年,效果满意 文中对时期诊断及手术操作进行了讨论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例巨大嗅沟脑膜瘤(单侧者1例,双侧者3例)。提出早期诊断有赖临床医师对嗅沟脑膜瘤的重视,对出现一侧或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的患者,如能排除系鼻炎所致,即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本文还对单侧、双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占同期脑膜瘤住院患者的5 2 % (15/ 2 89) ,女性多于男性 (10 / 5)。平均年龄4 3 76 (2 0~ 78)岁。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 :3个月以下 1例 ,3个月~ 1年 8例 ,1年以上 6例。入院时症状和体征 :头痛 9例 ,视觉改变 5例 (视力障碍 2例 ,视野损害 3例 ) ,嗅觉障碍 8例 (嗅觉减退 4例 ,缺失 4例 ) ,精神改变 6例 ,癫痫 2例 ,运动障碍 2例 ,衰弱 1例 ,大小便失禁 1例。视乳头水肿 11例。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4例 ,CT12例 ,MRI 5例 ,血管造影 2例。治疗结果 双冠切口单侧或双侧开颅 ,显微外科切除肿瘤 ,先肿瘤…  相似文献   

6.
嗅沟脑膜瘤显微手术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8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冠状切口双额开颅11例,经单侧额下人路7例。肿瘤全切除16例,大部切除2例。术前原视力下降的4例中,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原有精神障碍的3例中,术后2例逐渐好转。结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嗅沟脑膜瘤全切与否与肿瘤的大小、供血、质地及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结构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控制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严密封闭额窦,修补被肿瘤侵蚀的硬脑膜是防止术后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的重要步骤: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鞍上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鞍上脑膜瘤 2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年龄 2 6~ 80岁 ,平均 4 3 2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神经放射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2 .临床特征 :本组病史最短 10个月 ,最长 4年 ,平均 2 6年。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障碍。其中 2 4例病人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单侧视力障碍者 18例 ,双侧视力障碍者 6例。视力障碍合并头痛者 18例 ,合并有内分泌障碍者 4例 ,精神障碍者 2例 ,嗅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者 2例。3.神经影像学检查 :本组 2 2例病人行CT及MRI…  相似文献   

8.
鞍上脑膜瘤     
正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多数呈良性(WHOⅠ级)、少数预后不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女比例约1∶2,主要位于大脑凸面(大脑镰或静脉窦旁),其次依次位于嗅沟、蝶骨嵴、鞍区、视神经管、岩嵴、小脑幕和颅后窝。发生于鞍区者(10%~20%)主要位于鞍旁、海绵窦、蝶骨嵴,也可位于鞍上,如鞍结节、前床突、鞍膈,少数位于鞍内。鞍上脑膜瘤多毗邻视交叉,以鞍结节、前床突和鞍膈为中心,呈宽基底向周围浸润,向前侵及颅前窝底、向后挤压视交叉,临床以视力障碍为主且多为双侧。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其中颅底重建5例.术后55%病人视力改善,大部分病人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首发症状为视力视野改变特别是伴持续性头痛者,应行CT或MRI检查,争取早期确诊;肿瘤形状及生长方向是影响肿瘤切除的主要因素,应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手术可以避免损伤鞍区的重要结构,对有颅底骨质破坏者需行颅底重建;应对鞍结节脑膜瘤进行细致分型,从而更有利于手术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0.
鞍结节脑膜瘤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病理证实的59例鞍结节脑膜瘤。平均病程2年7个月,均有视觉障碍。肿瘤全切除66.6%,术后视力恢复37.9%,死亡13.7%。认为仔细分析病程及症状演变,及早进行辅助检查,才能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冠状切口进路24例。单侧额下进路12例;肿瘤全切除34例,分期全切除2例;死亡1例。术前原视力下降的19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原有精神障碍的9例,术后6例逐渐好转。3例精神障碍程度减轻。25例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有3例在术后3年、5年、7年复发。结论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 结果本组病例中冠状开颅双侧额下入路12例,冠状开颅单侧额下入路3例,翼点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Simpson Ⅰ级切除13例,SimpsonⅡ级切除7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随访16例,时间5个月~5年,均行头颅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嗅沟脑膜瘤的手术人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来选择,手术者要结合自己的熟练程度灵活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嗅沟脑膜瘤患者临床表现及肿瘤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预后几个方面。分析表明嗅沟脑膜瘤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以嗅觉障碍为主,后期肿瘤巨大可表现为头痛、癫痫、精神症状、视力障碍、Foster-Kennedy综合征等。可采取的手术入路众多,常用的有额下入路、翼点入路、眶上入路,近年来内镜技术也应用于嗅沟脑膜瘤的切除,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其优点和缺点,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鞍结节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7.1%[1].由于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且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较大.我科近10年收治鞍结节脑膜瘤37例,现就其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30例(73.17%),Ⅱ级切除9例(21.95%),Ⅲ级切除2例(4.88%)。术后并发症:精神症状9例,癫痫2例,皮下积液6例,额叶出血1例,术后经积极治疗后病愈出院;无肢体功能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获得随访患者29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适合的颅底重建,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所有病人行手术治疗,翼点入路5例,额外侧入路15例。采用Karnofsky评分法评估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5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嗅沟脑膜瘤手术效果及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嗅沟脑膜瘤不多见,约占脑膜瘤的5%,为颅底脑膜瘤较为常见的部位之一。我们于1992年10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6例双侧嗅沟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全切(SimpsonⅠ、Ⅱ级),2例次全切(SimpsonⅢ级),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术后死亡1例。术前有嗅觉障碍的13例患者中,术后改善3例,无变化8例,恶化2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8例患者中,术后改善者6例,无变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术前有精神症状的6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术中去骨瓣减压的1例患者已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肿瘤全切病例中,2例患者有肿瘤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嗅沟脑膜瘤位置深在,且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鞍旁及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部切除30例,部分切除23例。术前栓塞13例,术后γ-刀治疗32例。术后9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视力改善,死亡8例。随访3个月~14年,22例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鞍旁脑膜瘤应首选翼点入路,鞍上脑膜瘤首选经额入路。  相似文献   

20.
报告52例小脑幕脑膜瘤,占同期颅内脑膜瘤的6.1%。病理分类以纤维细胞型较内皮型多见,这与肿瘤好发于小脑幕侧翼有关。恶性脑膜瘤占15%。颅内压增高是常见的症状,脑局灶症较少。辅助检查以动脉造影和 CT 脑扫描为可靠。手术入路依肿瘤瘤体所在部位而异,可采用幕上、幕下或幕上下联合切口。肿瘤全切除率为65%,手术死亡率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