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枢·骨度第十四》中所述之尺寸,所用度制取于何时何制,折合尺寸如何,一直令历代医家困惑不解。一般认为,从成书年代看,《灵枢》和《素问》一样,基本上是成书于战国时代,只是个别的篇卷掺入了汉代的内容。据此,似可认为经文中之尺制源于战国的可能性为大。但从我国度量...  相似文献   

2.
《针灸逢源》为清代针灸学家李学川编撰。李学川有感于当时医学界“独事方药,视针灸为小技而忽诸”的现象,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于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撰成《针灸逢源》。他认为《灵枢》、《素问》书虽存,而知刺法者很少,所以集《灵枢》、《素问》,“特揭经脉、刺法诸篇,以补医林传诵所阙”。李学川发扬《内经》针灸理论裨益后学,对于振兴针灸事业有较大的影响。1《针灸逢源》的内容《针灸逢源》共6卷。卷1、卷2集自《灵枢》、《素问》等共112篇,附有作者注解。卷3则荟萃针灸专著和诸家医论之精华,主论针灸法,如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子午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略广西近代著名中医、"广西派针法"传播者罗哲初所留手本《针灸发微》和《针灸节要发微》。方法探究两书内容,讨论罗氏发微引据和发微意义。结果两书为罗氏摘取《灵枢》、《素问》等古籍原文和针灸临证经验,对节选经文进行发挥阐释,尤其将其中有经无穴、有穴无治的经文详加注解。结论两书是现代针灸文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徐疾补泻手法,在《灵枢》和《素问》中分别予以不同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而《素问·针解》却用“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疾按之”述之。对于第一段经文,《灵枢·小针解》就  相似文献   

5.
概述《黄帝内经》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谓《针经》、《素问》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从之。至唐王冰又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后世宗此,悉以《素问》、《灵枢》为《内经》之双壁。而《九卷》、《针经》、《灵枢》等,是为同书而异本也。《黄帝内经》秉承易理,博采诸家,以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天人相应、整体运  相似文献   

6.
《释名疏证补》总集了历代研究《释名》的学者对《释名》之注解,明引医经注家包括毕沅、王先谦、王先慎、叶德炯、苏舆、王启原、孙诒让等人,其中多援引《素问》、《灵枢》之经文。这些引文皆对《释名》条文及注文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下就医籍引文所释对象与所起作用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7.
一、《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张仲景《伤寒论·序》称“撰用《素问》九卷”,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今有(《鍼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鍼经》即《灵枢》,较为晚出。《素问》早有残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针灸的发源地,历代关于针灸的专著及涉及针灸的著作不下二百余种,由于年代久远,亡佚大半,兹就其现存的重要著作,选择十三种,扼要地介绍于下: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3世纪)的作品,内容分《素问》与《灵枢》两部。其中《灵枢》八十一篇,多数是讲针灸疗法,对针灸的理论阐  相似文献   

9.
《素问》与《灵枢》齐名,后世论刺灸《灵枢》多于《素问》,本文分六个方面探讨《素问》有关刺灸理论之临证应用.一、列别脏腑靖络经脉针灸的特点是由经辨证,由证识病,通过一定穴位激发经气,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素问》  相似文献   

10.
《类经》将《内经》原文全部收录 ,重新分类编注。其中有 83篇《内经》原文是以整篇的形式编入《类经》而没有被分割。其他《内经》原文中 ,以一整篇分成几个完整的单节者占多数。整部《内经》被编入《类经》的前十一类中 ,其中有三节原文重复出现。对《素问》与《灵枢》间严重重复的六节经文 ,其中五节是取自《素问》而舍《灵枢》,一节是取《灵枢》而舍《素问》;重复不甚的经文 ,予以保留。《类经》对极少数《内经》原文的段落节次进行了调整 ,对辞句不作变更。《内经遗篇》,除一节被收录其他卷之外 ,其余内容独立成一卷 ,以与《内经》正文相别。《类经》的第十二类为“汇通类”,收录的内容是《内经》重要原文的摘要。  相似文献   

11.
《灵枢·九针论》:"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其中"苦走血,咸走骨"在《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血"。本文通过心配土说以及《灵枢·五味论》、《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中的相关经文论证《灵枢·九针论》最初的经文应当是:"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  相似文献   

12.
正"方""员"学说是《内经》提出的有关针刺补泻的一个命题。但因《素问》与《灵枢》的记载恰好相反,故多有争议。《素问》认为"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灵枢》则认为"泻必用员"、"补必用方",二者对于"补泻方员"叙述相异,而历代释解也不明确。目前《针灸医籍选读》认为《灵枢·官能》篇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内经》“秋、湿、咳嗽”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光明中医》2010,25(3):355-357
本文探讨《黄帝内经》中《素问》、《灵枢》有关四时感邪伏而发病的三处"湿"字意义。从历代医家对此三处"湿"的理解入手,并从其本身之义、气候、病理、内经经文解释等方面对"湿"字进行考证,提出三处"湿"已经包括了燥的内容,并认为应符合临床为根本理解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30卷,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 ,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 30卷 ,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 ,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1 提出“心亦受邪”的观点  《灵枢·邪客》中云 :“心者 ,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素问》缺第七一卷的问题,唐·王冰撰《素问·序》中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  相似文献   

17.
正《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经典之作。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并以其为指导,著书立说,行医治病。对后世临床医学影响深远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明言"撰用《素问》《九卷》(即《灵枢》)"。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祖国医学最早记载按摩的医学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虽已散佚,但在《内经》中关于推拿之论述仍然不少,《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份,共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其中《内经·素问》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二篇,《内经·灵枢》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七篇,凡四十余条。  相似文献   

19.
赖文 《中医药文化》2002,19(2):7-10
举《素问·宝命全形论》和《灵枢·外揣》之例,说明读《内经》要注意三个问题理解表面上浅白文句所蕴含的深意;理清逻辑关系,读出观点;紧扣经文宗旨,避免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二部分组成。其《素问》书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素问》书名魏晋之际皇甫谧认为《素问》九卷、《针经》九卷,即是《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书名自张仲景首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