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研究显示,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案,对控制HBV传播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母婴双重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实验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实验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V-DNA阳性率与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预防婴儿感染乙肝病毒,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HBV的母婴传播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体较严重的常见多发病,传染力强、传播范围广、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及地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较为严重,部分病人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亚洲携带数字约高达1亿6千多万人,孕妇HBsAg阳性率最高者为太平洋的岛国高达50%,最低者为大洋洲国家,低至0.1%。 相似文献
4.
于萍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6):453-453
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区,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加强围产期的保健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围产期保健制度,对HBV感染孕妇进行筛查和监测,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检测和随访,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HBV)儿童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05-2017年山东省寿光市二级医院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5项指标,检出儿童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 共调查儿童1 939人,年龄1.5~14岁、平均年龄5.02岁;母乳喂养1 469人、人工喂养470人,检出HBsAg阳性55人、阻断失败率为2.84%;母亲HBeAg阳性的儿童,母乳喂养组(7.21%)和人工喂养组(8.47%)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0,P>0.05);母亲HBeAg阴性的儿童,母乳喂养组(1.20%)和人工喂养组(3.76%)阻断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0,P<0.05).结论 HBV感染的母亲,无论是HBsAg单阳性,还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在联合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均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80%~9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现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收治的19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探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途径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1],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进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一、现行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5μg,按0、第1月、第6月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是危害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5亿。我国人群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率9.5%左右,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 相似文献
9.
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对部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对其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抗-HBs等进行了动态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22例HBsAg( )孕妇分成四组,HBVac治疗组29例,HBIG组29例。左旋咪唑涂布剂与以上两者联合应用30例。未治疗组34例。均在孕26周开始干预观察,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法,122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随访产妇及新生儿HBVM变化。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治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10.35%。联合治疗组为3.33%。未治疗组为23.53%。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13.04%,行择期剖宫产者为0,经阴道分娩者为16.67%。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以上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不同分娩方式也影响传播,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66例HBsAg( )孕妇分成三组,第一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第二组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HBVac;第三组母亲于妊娠28、32、36周各肌注HBIG,婴儿用HBIG和HBVac(同第二组),血清检测HBVM采用ELISA法。21个月龄儿HBeAg阳性率分别为29.1%、20%、5.36%。孕晚期给予HBIG和婴儿给予。HBIG和HBVac联合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期干预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 6 0例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分成治疗组 31例 ,对照组 2 9例。治疗组均在孕 2 6周起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及外用左旋咪唑涂布剂 ,采用 EL 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 HBs Ag、HBAb、Hbe Ag、HBe Ab、HBc Ab,用 PCR电泳和 RT-PCR法测定 HBV- DNA及全长型和顿挫性转录体。分析母婴之间乙肝病毒分子水平上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外周血中 HBs Ag阳性者 2例 ,宫内感染率为 6 .4 5 %。对照组 4例 ,宫内感染率 1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组都有超过一半的患儿携带顿挫型病毒转录体。结论 携带 HBV孕妇于孕晚期给 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治疗后 ,可有效降低婴儿 HBs Ag和 HBV- DNA携带率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是指HBV在亲子代之间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和遗传传递。1.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患乙肝或者携带HBsAg的母亲于产前(宫内)、产程中(产道内)或产后不久将HBV传给婴儿,并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低可能与两种因素有关:母体血液中HBsAg滴度的高低和母体血液中是否含有HBe抗原(HBeAg)。唐氏[1]采用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研究35例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结果从胎心血中检测到HBsAg和抗-HBcIgM,从胎肝组织查出HBcAg和H…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在孕妇中HBsAg的携带率为5%~10%,经母婴传播而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为60%[1].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人群中4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母婴传播造成的[2].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菁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26(5):606-608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感染力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乙肝)危害性最大。我国是乙肝(HBV)高发区,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15%,且30%~50%是母婴传播所造成,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重大进展,现将近年来对母婴传播及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2002年起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采取不同方法,比较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分组选择自2002年3月—2005年1月我院产前检测中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4例(孕妇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及其所娩新生儿105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组)和联合免疫组(B组)。对照组孕妇48例,新生儿49例(包括双胞胎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男女比例0.88:1)。联合免疫组孕妇56例,所生新生儿5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0例,…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流程包括了妊娠期...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这一战略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率减少65%)[1]。其中,消除乙型肝炎(乙肝)对公共卫生威胁需要将5岁儿童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降至0.1%。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加强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实施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为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为进一步规范我国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临床管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3](以下简称“流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法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维乐命方案(方案1)阻断HIV母婴传播26例,2008~2010年联合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方案2)阻断HIV母婴传播47例.所出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观察至18月龄.结果 两种方案出生的婴儿外观均未见畸形,方案1出现2例婴儿HIV阳性(母儿均服药及仅婴儿服药各1例);方案2出现1例婴儿HIV阳性(仅婴儿服药),母儿均服药均为阴性.结论 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儿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选择17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肝功能正常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常规产前(孕7、8、9月时)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 IU,共3次,分别检测孕妇静脉血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脐血、静脉血的HBVM及HBV-DNA,根据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双阳且HBV-DNA( )孕妇阴道分娩所生新生儿双阳且HBV-DNA( )率为41.67%,剖宫产所生新生儿为6.67%,两组相比,P<0.05;双阳且HBV-DNA(-)孕妇阴道分娩所生新生儿双阳且HBV-DNA( )率为5.88%,剖宫产所生新生儿为7.69%,两组相比P>0.05.结论 剖宫产可降低HBV双阳携带且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