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青光眼见于青光眼手术后,双眼同时发病临床少见,本科近2a收治2例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同时手术均并发恶性青光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5岁,因左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2d于2010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自述9月28日晨无明显诱因突感左眼胀痛不适,伴眼红及左侧偏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至当地卫生院求治,用药不详。症状未见缓解,遂于当日下午转至当地市医院,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给予甘露醇注射液、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7岁,因右眼红肿、疼痛,伴剧烈头痛2d,于2009年7月9日入院。患者11年前右眼曾被打伤,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球顿挫伤、右眼视神经挫伤,治疗3个月,出院时右眼视力手动/眼前。人院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正上(+),颞上(+),余各方位(-);左眼视力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2011年武汉爱尔眼科医院31例(3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及青白联合术后者分别为28眼(82.4%)、4眼(11.8%)、2眼(5.9%)。方法 回顾恶性青光眼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平均随访(21.7±6.5)个月。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阿托品治疗有效者4眼 (11.8%),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2眼(5.9%),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12眼(35.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23.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8眼(23.5%)。术后1个月恶性青光眼复发者3眼。眼压由治疗前的(42.5±11.8)mm Hg降至治疗后的(15.3±4.2)mm Hg(P=0.000);前房轴深由治疗前的(0.3±0.4)mm升至(2.4±0.4)mm(P=0.000)。术前矫正视力大于指数的18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1~0.3者7眼,0.3以上者6眼。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少量玻璃体积血,1眼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阿托品过敏。结论 恶性青光眼多需晶状体玻璃体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保存视力效果。(眼科,2013,22:38-41)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本文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本身、抗青光眼药物、手术及激光治疗等方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A型眼科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不同瞳孔直径下眼前节和后房结构的解剖特征.方法 正常对照组24例(48眼)及PACG组24例(48眼)按照检查时瞳孔直径(d)分为以下3组:d <2.5 mm组,2.5 mm≤d≤4.0 mm组,d>4.0 mm组,进行眼轴测量和UBM检查.眼轴长度采用STORZ-A型眼科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前节各项参数采用Zeiss-Humphrey-840型UBM检查.结果 PACG眼较正常眼前房浅,眼轴短,小梁网虹膜夹角变小,房角开放距离缩短,睫状突高度减小,巩膜外侧面与虹膜长轴的夹角、与睫状突夹角减小.PACG眼的角膜厚度较正常眼增厚,分别为(584.208±78.210) μm、(577.583±39.681)μ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瞳孔阻滞的参数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G眼与具有正常瞳孔直径的眼相比,瞳孔直径越大,小梁网虹膜夹角越小,根部虹膜越厚,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越小,而正常眼的根部虹膜厚度、小梁网虹膜夹角、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与瞳孔直径无相关性.结论 PACG眼与正常眼解剖结构在任何瞳孔直径下均不同.PACG眼随瞳孔直径增大,眼前节更为拥挤,睫状体旋前增加房角关闭可能. 相似文献
7.
极少数伴有渗出性睫状体、脉络膜或视网膜脱离的急性全葡萄膜炎可出现双眼急性高眼压、浅前房、房角关闭等症状体征,类似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既往国外文献将其归为可逆性闭角型青光眼(transientangle-closure glaucoma)旧。但按恶性青光眼的现代概念,应将其归为非典型恶性青光眼,该型青光眼临床上较为罕见,在发病初期较难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我们报道二例病例的临床诊治体会,以提高对该类型青光眼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恶性青光眼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青光眼,发生于内眼手术后或闭角型青光眼经缩瞳剂治疗无效,而出现的浅前房、高眼压,对患者视功能的损害相当严重,是眼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见到1例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于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7例965眼的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眼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未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50眼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高眼压情况、房角结构、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单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选取的9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30眼,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房角完全关闭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21,95%CI为1.434~8.876)、术前持续高眼压(OR=2.483,95%CI为2.123~11.543)、眼轴长度(OR=2.654,95%CI为1.547~12.678)、房角完全关闭(OR=3.212,95%CI为1.543~8.675)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我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房角完全关闭均可增加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该类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缓解后角膜厚度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选择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手术治疗缓解者40例40眼,对侧未发作眼(40只)做为对照.通过手术眼压控制到正常范围2周后,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时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3 d者占总例数的75.00%(30/40),眼压>60mmHg者(1 mmHg=0.133 kPa)占总例数的80%(32/40).发作跟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31.24±33.08)μm,对侧眼为(538.29±30.53)μm.发作眼较对侧眼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发作眼中央角膜厚度较对侧眼薄.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重症眼病之一,致盲率极高,一旦误诊误治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终身失明。现就我院2003年8月~2005年1月共收治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9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了台湾三军总医院2001—2004年实施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2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结果,其中急性闭角犁青光眼急性发作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平均随访32个月(26~42个月)。所有患者shaffer前房角分级均〈2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为药物降眼压(静脉注射高渗剂、乙酰唑胺0.25日4次,2%毛果芸香硷日4次,0.5%噻吗心安日2次,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83岁.1月前曾因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人住我科,给予降眼压处理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前房正常,1周后球结膜拆线出院.1个月后患者因急性胃肠炎严重腹泻,住我院内科治疗.1d后,诉左眼视力下降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33例单眼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对侧眼为对照,测量角膜内皮各参数。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对照眼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六角形细胞百分数(6A)显著性减少(P<0.05),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平均细胞面积(AVE)、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幅度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25,P=0.002)。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体积增大,多形性增加,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作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良好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例1,张××,女,59岁,务农。于2005-01-13以左上睑不能抬起,伴眼红、胀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10d之主诉就诊。发病前1wk开始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自服去痛片可缓解症状。10d前,突然出现左上睑不能抬起,伴眼红、胀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曾在当地按“青光眼”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既往高血压病史数年,一直药物控制检查:T37℃,P80次/分,R21次/分,BP130/100mmHg(1mmHg=0.133kPa)。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5,左:指数/30cm。眼压右17.30mmHg,左46.31mmHg。左上睑下垂,左眼球向上内、下运动受限。 相似文献
1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来势凶,一旦误诊误治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视力损害,致盲率极高。现就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误诊的10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是常见的难治性致盲眼病,有关抗青光眼术式与眼压控制及术后视力关系分析多见报道.本文通过对187例(21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病程,眼压及术后视力与瞳孔形态改变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病程短、药物能控制眼压者瞳孔尚能缩小,滤过手术后保持圆瞳孔者视力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对双眼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患者的诱因、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房角形态及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曾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2例因眼科检查时诱发,2例患者有剧烈情绪波动史;双眼前房深度:最浅眼为1.4mm,最深眼为1.9mm,每位患者双眼前房深度差别均小于0.2mm,周边前房深度均小于1/4CT或完全消失;双眼房角状态:22只眼静态下均为窄VI房角,动态下18只眼有不同程度的粘连闭合,4只眼呈完全开放状态。结论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基础眼睛的患者,全身或局部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不恰当的眼科眼科检查也会诱发双眼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