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LI)的病死率高达40%~60%,虽然败血症、创伤、肺炎、烧伤、输血、体外循环和胰腺炎等多种因素均可以诱发ALI,但是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中最终发展成ALI的比例并不高,而且ALI患者的转归各不相同,表明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有关。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表现为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最常见形式,可由于单核苷酸的置换、缺失或插入造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很多基因的多态性与ALI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对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凝血相关基因及其他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被认为是多因素疾病,目前有关其遗传因素的研究涉及了遗传方式及基因组的潜在突变位置等。最近的报道显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家族与O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在TLR基因中普遍存在,并对TLR功能产生影响。前期研究证实,TLR-9基因的(-1486T/C)启动子多态性与末期膝OA有关,而作为同属于核内体TLR、均以病原相关分子方式来识别病毒和细菌核酸的TLR-3,7,8,其功能性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膝OA有关,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朱巍 《脊柱外科杂志》2007,5(4):252-253
系列研究证明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存在遗传性。另外,有证据表明AIS可能与褪黑素缺乏及褪黑素信号途径功能障碍有关。褪黑素受体1B(MTNR1B)基因位于与AIS相关的染色体片段上,其可能与AIS的发病有关。本文作者通过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采集一组示踪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来研究MTNR1B基因的多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和Apa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筛选出无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者50名及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21名.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VDR基因TaqⅠ及Apa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VDR基因Apa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qⅠ各基因型频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组中TT型较为多见。且两组人群中基因型为TT者21h尿枸橼酸含量明显低于同组的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1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VDR—TaqⅠ单核降酸多态性间存在遗传相关性,而与VDR ApaⅠ单核苷酸多态性关系不明显。VDR基因TaqⅠ位点的TT型基因有望成为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遗传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6.
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17例正常对照组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90C〉T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分析其与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不存在内含子^861-20T〉C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虽然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L4,5、L5S1的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位点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无关,但启动子^-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疾病的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髓炎目前仍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骨髓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在骨髓炎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对骨髓炎易感性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骨髓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目前基因SNPs与骨髓炎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K15 Phe31 Il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膀胱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STK15 Phe31 Il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危险性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K15 Phe31 lle三种基因型(Phe/Phe、Phe/Ile、Ile/Ile)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25%和55%,在对照组分别为28.3%、41.6%和30%,分布差异具狰统计学意义(P=0.021)。携带STK15 Ile/Ile基因型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比携带STK15 Phe/Phe基因型者增加159%(OR=2.59,95%CI=1.019~6.622),此种风险增加在吸烟患者中更为显著(OR=5.33,95%CI=1.282~22.192)。未发现STK15Phe31 Ile基因多态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相关。结论STK15 Phe31 Ile基因多态可能是膀胱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个体间的疼痛反应和对镇痛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遗传因素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进入高通量测序时代,肾上腺素能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疼痛和镇痛敏感性相关性研究逐渐深入。肾上腺素能受体是介导儿茶酚胺作用的组织受体,有9种不同的亚型,其中参与疼痛和镇痛敏感性的主要是α2A、β1和β2受体。ADRα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样性,并且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相关,ADRβ1基因的rs1801252和rs1801253多态性与痛觉过敏和镇痛效果相关,ADRβ2基因的第16位(Arg16Gly)和第27位(Gln27Glu)多态性可能与药物耐受和个体间分娩疼痛差异性有关。本文将从以上三种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疼痛敏感性和镇痛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PO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0例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45例陕西回族正常对照男性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的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其与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的CC,CT两种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8),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7.76倍(95%CI=0.89~66.58)。结论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与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风险存在关联,可能是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青岛地区人群胃癌的发病率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分析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胃癌、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患者中CTLA-4-1661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Hp检测采用病理学诊断。结果:1)胃癌组启动子1661位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携带AG+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胃癌的风险提高2.63倍。2)以AA基因型并HP阴性者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阳性、AG+GG基因型并Hp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其中AG+GG基因型并Hp阳性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4.04倍(P=0.008)。结论:CTAL-4-166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瘦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297例胃癌患者、10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40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基因多态性,采用病理学诊断和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rs2075786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与萎缩性胃炎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6%VS125%),TT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风险增加2.23倍(95%CI:1.46~3.40),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40.3%、64.8%、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2.73(95%CI:1.74~426)、196(95%CI:1.44~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TERT基因rs207578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GC)长程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肾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瘦素受体(LEPR)基因的多态性。Koh等发现.在LEPR基因的5种多态性(Lys109Arg、Gln223Arg、Ser492Thr、Ala976Asp、Pro1019Pro)中,Gln223Arg在骨质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而且有可能受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本研究对LEPR基因Gln223Atg单核苷酸多态性、血清瘦素水平与应用GC患者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因IFN-γ+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IgA肾病患者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从131例汉族IgA肾病患者和1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SSP)技术检测IFN-γ基因+874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分析其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 IgA肾病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IgA肾病患者不同基因型发病时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基因+874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易感基因,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患遗传因素,且可能影响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IH)症的关系,探讨特发性高钙尿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76例湖北地区汉族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及1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并分析了CaSR基因的第7外显子3个簇集的多态性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结果特发性高钙尿病例和对照组CaSR基因的第7外显子第986、99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11位未见有多态改变。但特发性高钙尿组组内CaSR 990位GG纯合子和RG杂合子个体的24h尿钙排泄量较RR纯合子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R基因不是特发性高钙尿的易感主基因,但第7外显子990位A/G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影响尿钙排泄,可能是特发性高钙尿中调节钙排泄的遗传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蛋白的聚集现象。并与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p53基因第4外显子的第72密码子具有CCC/G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在前阶段研究中发现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基础上,本实验旨在设计并装配成一套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信息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等,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有关不同人群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性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的遗传模型包括GT+TT与GG比较,TT与GT+GG比较,TT与GG比较以及等位基因T与G之间比较。结果: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可能具有相关性(OR=1.259,95%CI=1.202-1.319, P<0.001);T等位基因频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的相关性在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群中有统计学意义;在总体人口中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可能具有相关性;在总体人口中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多态性与抗CCP抗体阳性或RF因子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仍可能具有相关性。结论: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可能具有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可能独立于患者RF因子以及抗CCP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遗传多态性是造成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CYP450酶系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种族间及个体间对同一底物代谢能力的不同。现就镇静安定药、吸入麻醉药、局麻药、镇痛药的药物效应与CY45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实现个体优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与峰值骨量高低和骨量丢失速度密切相关,而遗传与环境因素参与了峰值骨量的达到、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调节。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可解释60%~80%骨密度(BMD)的变化。近年来,对导致OP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已对约60种与骨代谢有关的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表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IgA肾病(IgA 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的90例维吾尔族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性与IgAN发病的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性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的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的SNP位点rs5882115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的SNP位点rs963903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