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向隔核投射,探讨大鼠隔核对海马Ghrelin调控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向隔区投射;采用立体定向电极毁损大鼠隔核,海马CA1区微量注射Ghrelin,利用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探讨大鼠隔核毁损后海马Ghrelin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隔核注射FG,7d后可见海马CA1,CA2,CA3区均有大量标记FG的神经元;海马CA1区注射Ghrelin可明显增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表现为跳台实验中大鼠从安全台跳下的潜伏期明显延长[(3.2±0.9)s,(6.9±1.1)s,P<0.05],5min内大鼠遭受电击次数明显减少[(1.8±0.4)次,(0.8±0.1)次,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19.5±3.2)s,(10.5 ±2.1)s,P<0.05],但隔核毁损后,可明显减弱大鼠认知作用,表现为跳台实验中大鼠从安全台跳下的潜伏期明显缩短[(3.9±0.8)s,(1.8±0.5)s,P<0.05],5min内大鼠遭受电击次数明显增加[(1.6±0.3)次,(4.0±0.7)次,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18.0±2.5)s,(32.8±5.5)s,P<0.05].结论 海马CA1区Ghrelin可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而该作用可能与隔核-海马间神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体核温度的变化,同时评价冷疗敷料方法的降温效果。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对照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对照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高对组和高冷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常对组和高对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常冷组和高冷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0 min。监测直肠温度(Tr),每20 min记录1次。结果 4组组内7个时间水平之间、时间水平组间及不同组间比较,湿热环境下大鼠Tr显著增高(P<0.001);冷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r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且环境温度和冷疗对Tr变化影响有交互作用(P=0.003)。随时间变化,Tr的变化趋势为常对组Tr缓慢下降、常冷组Tr有高低波动、湿热两组的Tr逐渐增加,Tr差值随时间逐渐增大。结论 湿热复合因素使烫伤大鼠的Tr逐渐增高;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方法能有效降低大鼠的Tr,阻止热损伤的进程,实验证明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是降低体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碱能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及其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和活动变化。在中性(25℃)、热(30℃)和冷(18℃)环境中,分别观察AVP(10μg/kg)和氧化震颤素(0.25mg/kg)对大鼠Tc和活动的影响。结果分别给置于25℃、30℃和18℃环境中的大鼠注射AVP或氧化震颤素后,均能引起大鼠Tc迅速降低,但18℃环境中Tc的降低比25℃和30℃更明显。3种环境温度中,氧化震颤素均能使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并持续更长时间。但18℃环境中,氧化震颤素增强AVP引起低温反应的作用明显大于25℃和30℃。结论①AVP引起的低温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冷环境中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②氧化震颤素能够增强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反应,此作用在冷环境中最明显,提示氧化震颤素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参与AVP引起的低温反应。  相似文献   

4.
替普瑞酮对不同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对持续热损伤大鼠、中暑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测定肛温(直肠温度,core temperature,Tco)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热仓中建立持续热暴露模型或暴露于41.0~41.5℃热仓中35min建立中暑模型,观察连续3d灌胃给予GGA(100mg/kg)后大鼠直肠温度变化及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或热损伤后在室温中的存活时间。结果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迅速,肛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4min,在热仓中的生存时间约为46min;GGA(100mg/kg)连续3d给药对大鼠基础体温无影响,但能轻微延长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min(P<0.05),而对大鼠体温从42.1℃到死亡的时间及在热仓中的总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P>0.05)。正常大鼠热损伤35min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约为20min,而GGA预处理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延长至195min(P<0.01)。结论GGA对持续热暴露条件下大鼠热损伤无保护作用,但明显延长大鼠中暑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和扣带回的联合毁损对甲基苯丙胺 (MAP)大鼠脑内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对照组、MAP组、MAP 毁损组和MAP 假毁损组,每组各 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立体定向 射频毁损杏仁核和扣带回,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边缘区D2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 ( 12. 7±2. 9 )比较,MAP组 ( 23. 3±5. 8)及MAP 假毁损组(20. 2±6. 1)大鼠边缘区D2受体阳性细胞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1); MAP 毁损组(14. 2±5. 1)大鼠边缘区D2受体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1 )。结论杏仁核和扣带回的联合毁损可以抑制MAP诱发的边缘区D2表达的亢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在湿热环境下皮肤温度的变化。同时,评价冷疗敷料方法的降温效果。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对照组(常对组)、常温常湿冷疗组(常冷组)、湿热对照组(高对组)和湿热冷疗组(高冷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湿热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对照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冷疗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5min。监测皮肤温度(Ts),烫伤5min后每20min记录1次。结果 4组组内7个时间水平之间、不同时间水平组间以及不同组间比较,湿热环境使Ts升高(P<0.001),冷疗使Ts降低(P<0.001),且时间与环境温度(P≤0.002)、时间与冷疗(P<0.05)、时间、环境温度与冷疗对Ts变化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常温组冷疗前后Ts降低了(1.92±2.13)℃,湿热组Ts降低了(2.36±1.03)℃。结论 在湿热环境下,腹部冷疗敷料有效降低了大鼠创面皮肤温度,阻止了热损伤的进程和创面余热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的研制及性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及性能的验证.方法 我们利用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原理,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实验将大鼠置于温度梯度箱内允许选择环境温度的范围为15~40℃,并且动物可以在箱内自由运动.光电探测器监测动物在梯度箱内所处的位置,同时用遥测系统测量体核温度.结果 (1)注射脂多糖(LPS)后大鼠的体核温度和选择环境温度均明显高于盐水组.(2)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可导致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在给药30min后,体温从37.4℃降低到35 7℃,同时动物选择环境温度降低4℃.注射盐水对体核温度和动物选择环境温度几乎没有影响.结论 我们研制的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可以作为监测大鼠和小鼠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可靠仪器.另外,行为性体温调节观察表明,AVP能降低体温调定点,因为在AVP引起低温期时,大鼠选择冷环境温度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湿热环境下大鼠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大鼠置于仿真模拟气候舱[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内,120 min后取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和GFAP在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表达并计录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反应.结果 在高湿热环境下行为学上动物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前爪抓挠面部;120min组中有2只动物死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湿热刺激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Fos和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体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对高湿热刺激的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持续游泳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Fos蛋白的时效性表达规律,探讨弓状核在持续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持续运动组(n=25),建立持续游泳运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运动后即刻(0 h),0.5 h,1 h,2 h,4 h大鼠弓状核内Fos蛋白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 结果 ①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极少量散在分布;②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游泳运动后即刻1 h内,弓状核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5),其中即刻即达最大值,0.5 h时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即刻减少(P<0.05),1 h时较0.5 h再次增多(P>0.05).而后在2 h,4 h 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回落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 结论 下丘脑弓状核在持续运动后机体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膳食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能饲料饲养大鼠建立膳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结果:DIO组大鼠、饥饿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DIO组大鼠与饥饿组大鼠比较,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禁食和高能饲料喂养均可上调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