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在寄生虫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0例粪便标本用盐水涂片直接镜检法、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判断。结果 460例粪便标本中,人工涂片镜检法及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4%及2.2%。两种方法检测寄生虫的符合率为98.9%,Kappa值为0.756。结论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测与人工镜检法符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较快,检测过程无需人为接触标本,生物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粪便中查找寄生虫卵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提高虫卵的检出率 ,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资料。我们在门诊粪便样本中 ,检查了 5 8份粪便样本 ,分别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凹玻片饱和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比较 ,认为凹玻片饱和盐水涂片法虫卵检出率高 ,现报道如下。1 方法与步骤1 1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1 1 1 滴 1~ 2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1 1 2  用竹签从粪块的不同部位挑取绿豆粒大小的粪便 ,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范围约占玻片的1/ 3~ 1/ 4 ,厚薄以模糊见到背景文字为宜 ,剔除粗大的颗粒和纤维 ,立即镜检或加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以粪便为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方法。方法:取粪便标本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观察标本中细菌数量、种类及比例。并进行显徽照相;对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培养,分离病原菌,并与镜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因菌群失诃导致的腹泻。直接镜检表现为细菌数量和种类普遍减少,或某一类细菌增多或减少,或呈单一种类细菌;由某种病原菌引起的腹泻,直接涂片多数只能见到革兰阴性杆菌,且细菌数量少或极少!一般均与培养结果相符。结论粪便细菌菌谱分析能直接或间接为临床提供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资料。尤其能准确地提示因各种原因造成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快捷、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涂片进行镜检结果分析,提高阳性检出率。方法 用萋-尼氏染色法对768份痰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干酪痰、脓痰阳性检出率高;粘液痰检出率次之;唾液阳性检出率较低;血痰阳性检出率为零。结论 血痰为不合格标本。  相似文献   

5.
穿刺液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部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2种方法对细菌检出率的比较,探讨细菌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分析细菌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43例部穿刺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104例片镜检阳性标本中有31例(29.8%)细菌培养阴性;39例涂片镜检阴性的标本中有13例(33.3%)细菌培养阳性。31例未经抗生素治疗的脓肿穿刺液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均阳性,而且结果一致,结论:经验用药后再采集细胞培养标本是影响细菌培养阳性的主要原因,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细菌培养检查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綦玉兰  卓礼梅 《新医学》1995,26(8):405-40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3例结核性胸液,并与涂片镜检及培养方法对比。PCR检测胸液结核菌阳性率达69.8%,明显高于涂片镜检7.5%及培养5.7%,P〈0.005。表明PCR是快速检测胸液结核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异常增高应警惕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3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45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0~8.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8.1%-15.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着单核细胞比例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也增加。结论当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以上时,需行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早期发现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制片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的阳性率与无菌棉拭子取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的检测方法与无菌棉拭子取分泌物直接涂片进行超高倍显微镜检测。结果液基薄层细胞涂片中线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出直接涂片镜检,而滴虫、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的检出率远不如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高。结论为了提高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中病原微生物的阳性率,在留取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标本同时还应留取分泌物常规检测的标本,最大限度减低漏诊、误诊病例。  相似文献   

9.
苏加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924-925,927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粪便中肠道致病菌培养的方法。方法粪便标本由微生物检验人员常规做粪便性状观察和盐水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用5%血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作一般细菌培养。结果 200例腹泻患者粪便病原微生物检验诊断回顾性分析,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的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已不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结论传统的单一使用一种SS琼脂平板已经难以适应肠道致病菌发生的重大变迁,用5%血琼脂平板、中国兰平板、SS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对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并在培养之前,由微生物检验人员常规做大便性状观察和盐水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炭凝集试验(CAT)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其对秋季腹泻的病原诊断价值,我们应用该试验对34例秋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秋季腹泻组:1996年11月~1997年2月儿科病房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34例,其中重型2例,轻型32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1岁1个半月。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l)年龄6月~2岁;(2)急性腹泻,水样便不含脓血及粘液便,镜检有或无脂肪球,偶见少量白细胞;(3)起病急,可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4)病程具自限性;(5)发病季节:秋…  相似文献   

11.
218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一般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2~4d。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生素治疗无效,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期间因腹泻来就诊患儿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对一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时,于显微镜下见到一种肝吸虫卵样的物质,同时在该病人所服的保健药中亦找见该物。经反复观察并结合病史认定为灵芝孢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three sequential stool specimens are necessary for reliable detection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routine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There were 175 patients in whom a single species of intestinal parasite or ova was identified on at least one occasion when three stool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over a period of 14 days from the first recorded specimen. Examination of a first stool specimen detected parasites and/or ova in 102/175 patients (58.3%); examination of a second specimen identified an additional 36 positive patients (20.6%) and examination of a third specimen yielded a final 37 previously undetected patients (21.1%).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t least three stool specimens should be examined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Even with such practice, it is not possible to guarantee that there is no infestation, but examination of fewer specimens would run a definite risk of false nega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微波场对微生物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场对微生物DNA的作用,了解微波杀菌机理。方法用免疫电泳法和基因扩增法对经微波照射处理悬液内指标菌DNA进行检测,观察其损伤情况,并与普通煮沸加热法作平行比较。结果经微波加热沸腾和非沸腾状态处理的微生物,总DNA条带出现弥散或缺失。微波场铜网屏蔽和煮沸加热处理的微生物,总DNA条带无缺失现象。微波场照射处理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和大肠杆菌,在温度升至72℃时,非连续处理后DNA条带无损伤现象;在温度上升到85℃时,非连续处理后DNA条带明显减弱。结论微波场对微生物DNA有损伤作用,温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微波对微生物DNA的破坏作用增加,提示微波场对微生物的作用存在非热效应,也存在热效应。  相似文献   

15.
经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分析,冻干IgG经80℃作用2h后,其β 折叠构象及侧链氨基酸生色基团和肽键未见明显变化。作用时间延长至72h,β 折叠含量则明显减少,氨基酸生色基团和肽键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蓝移,分子变构。溶液中的IgG经60℃处理10h后也有一定程度的变构。  相似文献   

16.
以类炭疽杆菌芽胞为试验菌测定作用时间、浓度、温度、有机物与pH对氧氯灵(含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作用的影响。其n值为1.25,QC_(10)值为2.32;氧氯灵-1500的D值为3.55分钟,Q_(10)值为-2.10。结果表明氧氯灵-1500为一快速灭菌剂,但杀菌作用的浓度与温度效应较明显。在试验条件下,有机物对杀菌作用影响不大。药液pH值超过3时,杀菌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大肠杆菌为对象,研究二氧化氯杀菌机理。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镜观察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1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10 m 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以10 mg/L与100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很快即出现大肠杆菌蛋白质漏出现象,其漏出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00 mg/L的二氧化氯作用后,细菌体内ATP、钙离子、钾离子等均有明显漏出,但对核酸损伤不明显。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10 mg/L二氧化氯作用60 m in,大肠杆菌菌体仍保有较完好的外部形态,胞质仅有轻微的凝集现象;100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壁有显著皱褶,少数菌体胞壁出现破裂。结论核酸并不是二氧化氯杀菌时的靶位点,胞内物质的渗漏与细菌致死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可能在于对细胞质的凝集作用上。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examined the blood of man and of the rabbit, dog, guinea pig, sheep, and goat. There exist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size of the red blood cells of these animals, but the total surfaces of the chromocytes See PDF for Structure from 0.1 cc. blood do not show a similarly great divergence, because animals having very small cells (goat and sheep) have much greater quantities of these cells in their blood than animals with blood cells of larger dimensions (dog and rabbit). We give all the results of our experiments, omitting only those in which we were unable to avoid losses in the procedure of evaporation of the acetone. It is clear that all our results fit in well with the supposition that the chromocytes are covered by a layer of fatty substances that is two molecules thick.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构建稳定高表达抑癌基因 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 ,研究p15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将抑癌基因p15的cDNA构建到高效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 pcDNA3 neo中的EcoRⅠ /XbaⅠ位点 ,构建成p15真核表达质粒 pcD NA3 p15 ;通过脂质体法将pcDNA3 p15质粒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 9,经G 418筛选 ,获得稳定高表达 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及相应的表达空载体的对照细胞模型 ,并经Western分子杂交分析证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p15高表达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 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流式细胞光度术表明 p15同时阻遏细胞由G1 期向S期及G2 期向M期的转换。结论 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 ,癌基因c myc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可能是p15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对优氯净杀菌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最低有效浓度及最短有效时间为试验剂量,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两种有机物影响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含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与1.5%小牛血清白蛋白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与不含有机干扰物组比较,50%小牛血清和1.5%白蛋白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均有轻度影响。结论,所试验的两种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