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梅毒IgG抗体的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梅毒孕妇新生儿血清标本24例,并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被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相比较。结果 24例梅毒孕妇新生儿血清标本TRUST 18例阳性,TPPA和WB 24例均为阳性,WB 24例均检测出针对15Kda(千道尔顿)、17Kda、45Kda和47Kda多肽抗原抗体。结论蛋白印迹法是一种理想的梅毒确认实验,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RAWB)排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医院采用CLIA得到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血清样本66份,涉及64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1~50岁34例(第1组),51~70岁13例(第2组),71~89岁17例(第3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性的标本,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分析其在老年患者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梅毒筛查,对老年患者TPPA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 TPPA阳性的64例老年患者送检标本,用WB检测确证阳性63例,阳性符合率为98.4%,阴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TPPA测定抗梅毒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几乎全部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对TRUST结果则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免疫印迹法在献血员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TP-WB)在献血员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梅毒标准血清盘,分析2种TP-ELISA试剂和1种TPPA试剂检测的准确性及不足;使用WB法对无偿献血筛查的279份TP-ELISA试剂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分析ELISA阳性结果与WB结果的相关性及WB阳性条带的分布特征。结果在40份以TP-WB结果为金标准的血清盘中,XC和WT两公司的TP-ELISA试剂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00%,高于TPPA的88.46%,但两公司试剂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2.86%与85.71%,均低于TPPA的100.00%;在筛查的279份TP-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中,WB确认阳性216份,阳性率为77.42%;其中包括S/CO值5且两种ELISA试剂检测同时阳性的标本205份,其WB确认试验阳性率为100.00%,占216份WB确认阳性标本数的99.9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LISA法S/CO值5和双试剂阳性,与WB检测阳性分别存在统计关联(P0.01);216份TP-WB阳性标本WB条带分布分析,其中TP17条带与梅毒抗体Ig M阳性、TP15条带与Ig G及Ig G+Ig M阳性分别存在统计关联(P均0.01)。结论 ELISA法双试剂阳性且S/CO值5,基本可确诊为梅毒,WB试验条带阳性结果对献血者感染状况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与酶联免疫、免疫印迹法的符合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实验室自2008—2011年的初筛阳性并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阳性的样本,分析其三种方法的符合性,为艾滋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快速与eLiSa阳性符合性较高,达98.9%;快速与WB阳性符合性92.2%,eLiSa与WB阳性符合性93.3%,快速、eLiSa与WB的符合性相近.结论在一些尚未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地方建立快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为快速检测与eLiSa检测阳性符合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梅毒(TP),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第1组(13份)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和第2组(28份)对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筛检的可疑样本进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TP-WB方法确证检测并比较.结果 两组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证分别为6例阳性、2例可疑、5例阴性和12例阳性、2例可疑、14例阴性,阳性率为46.2%、42.9%;而用TP-WB法检测分别为11例阳性、2例可凝和18例阳性、2例可凝、8例阴性阳性率为84.6%、64.3%.结论 TP-WB法操作简便,结果易观察,无需特殊设备,灵敏度特异性好,更适宜各级实验室梅毒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8.
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血清为标本,通过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梅毒产妇所产新生儿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为对照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对阳性新生儿进行18个月跟踪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梅毒产妇所产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呈现阳性者为23例;经过18个月跟踪检测,26例血清阳性的新生儿均被诊断为先天梅毒。[结论]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敏感性高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该技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潜伏梅毒(隐性梅毒)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习近年来潜伏梅毒(隐性梅毒)研究的部分文献,综述潜伏梅毒的定义、发现途径、发生的原因、危害性、检测和治疗、护理.发现隐性梅毒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显著增长,且在梅毒全部患者中约占50%.此类型梅毒表面以健康状态出现,但大多保留了传染性,并可由潜伏梅毒孕妇胎传致先天梅毒.因此,在术前、孕前及各类体检中筛查隐性、潜伏梅毒患者至关重要,可以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特别是先天梅毒的发生.治疗隐性梅毒目前仍首选青霉素,但必须全程、足量、科学、规范,治疗后要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防止复发及抗梅毒不成功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垂直流技术的快速性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的精确性,建立垂直流免疫印迹检测技术(VWB),探讨其在检测尿液HIV-1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SDS-PAGE电泳和电转,将HIV-1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然后将膜黏合于自制反应槽的底部,并与真空抽滤系统结合构成垂直流免疫印迹法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对临床样本(12例HIV-1抗体阳性尿液样本,10例HIV-1抗体阴性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WB法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VWB法检测尿液样本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主要抗原蛋白带符合率高于WB法检测尿液样本.结论 VWB法检测尿液样本的结果与WB法检测血清样本的结果基本一致,是HIV-1感染确认检测方法的又一补充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东省2005—201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群中二期梅毒及隐性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梅毒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隐性梅毒发病率自2005年的17.37/10万(病例数3 300例)增加至2010年的49.79/10万(病例数10 100例),平均年增长率为24.55%,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呈快速递增状态(χ2=4.85,P=0.028);而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2.42%(χ2=3.31,P=0.069)。(2)年龄分布:主要以25~3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达85.45/10万~98.75/10万。(3)疫情上报医疗机构构成比: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0.86%;其次为妇幼保健院(14.26%)、皮肤病防治机构(10.32%);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仅占1.66%。结论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而隐性梅毒则呈快速增长趋势,提示应加大在育龄妇女中的梅毒筛查力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梅毒筛查能力建设,以控制育龄妇女人群中梅毒疫情的上升及母婴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6例先天潜伏梅毒儿的胎龄、出生体重,阐明埘孕期驱梅治疗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霞要性。【方法】总结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先天梅毒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母亲产前是否驱梅治疗将本组新生儿分为治疗组(母亲孕期有过正规驱梅治疗)和未治疗组(母亲孕期朱行驱梅治疗),统计患儿出生时的胎龄和体重;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8例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人院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娃症状。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两组间孕周数比较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有梅毒史母亲孕期正规驱梅治疗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减少低体重及早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隐性梅毒血清学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乌体林斯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妊娠晚期隐性梅毒TRUST血清学固定组(24例)、乌体林斯治疗妊娠晚期隐性梅毒TRUST血清学固定组(24例)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16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血清固定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细胞比例略低(P〉0.05),CD^4+细胞明显降低(P〈0.05),CD^8+细胞比例略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B细胞比例略低(P〉0.05),NK细胞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固定对照组比较,CD^3+、CD^8+细胞比例略低(P〉0.05),CD^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B细胞比例略高(P〉0.05),CD^4+/CD^8+比值略高(P〉0.05),NK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不平衡可能是妊娠晚期隐性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乌体林斯治疗可改善妊娠晚期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将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4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入院的晚期妊娠3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中早产、死胎死产、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晚期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早期进行梅毒治疗是改善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儿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筛查梅毒,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探索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105例,占住院分娩总病例的6.66‰;其中潜伏期梅毒70例(66.67%),一期梅毒30例(28.57%),二期梅毒5例(4.76%)。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864,P=0.05);外地、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有固定职业、文化水平高者(χ2值分别为14.404、25.259、20.662,均P<0.01);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经过比较,足月产、流产、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136、7.613、29.406,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筛查,早期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各研究课题的项目管理、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质量,总结各研究课题的经验和成果。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评估调查表和专家评审表对实施性研究课题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性研究课题培养了一批结核相关领域的人才队伍,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4篇;42项研究课题中7项研究被评为优秀,35项被评为良好;实施性研究课题促进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项目地区的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制定有关结核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结核病规划进程。结论通过对项目进行系统评价,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广应用到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促进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和有关政策的制定,同时,为今后开展结核病实施性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提高实施性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随访不确定样本补充试验结果,为首次HIV-1抗体不确定者补充试验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蛋白免疫试验(WB)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均于2~4周后进行WB复检,同时进行HIV-1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PCR-荧光法),对于≤5 000 cps/mL的样本间隔2~4周进行WB随访检测。结果 31例WB不确定样本中,核酸定量检测结果>5 000 cps/mL的样本5例,结果为未检出的样本26例。>5 000 cps/mL的样本中3例WB条带发生进展、1例多次WB条带无进展但定量检测结果为高值;1例定量检测结果为1 050 cps/mL样本,经过2次2~4周后随访WB条带有进展。来自VCT和其他来源样本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P<0.05),性别间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5)结论核酸定量检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疑难样本进行鉴别诊断,患者应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补充试验方法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探索蛋白印迹(WB)确认实验阴性对照和阴性样本条带重复使用的可能性,以降低使用HW抗体确认试剂的成本。[方法]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和Genelabs公司生产的HW1+2型(HIV BLOT2.2)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试验。用新试剂和已使用过的阴性对照和阴性样本的WB条带分别对8份阴性样本、12份卫生部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提供的HIV抗体阳性样本和20份HW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抗体确认试验,用该试剂盒提供的弱阳性质控样品对试验样本进行5次重复比对实验。[结果]使用过的WB条带与未使用过的WB条带进行HIV抗体确认试验,结果是一致的。[结论]该方法一旦在全国近200家HW抗体确认实验室推广使用,假设每个实验室每周进行1次确认实验,每年将可以为国家节约HIV抗体确认试剂费近2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4—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HIV抗体筛查与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近几年HIV感染状况及防控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辖区内HIV初筛有反应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或免疫层析快诊试验进行复检,对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运用EXCEL和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2100份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确证实验,阳性为1485份(70.71%);阴性为452份(21.52%);不确定为163份(7.76%)。确证阳性男女性别比为7.95∶1。复核试验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91.33%。WB确证阳性标本条带100%出现gp160和gp120。71.43%不确定标本出现gp160。结论两次复检双阳标本确证阳性率高,一阴一阳的样本多为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结果不确定标本可加做CD4、核酸检测和病毒载量等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