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珀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方法:对采用HSCT技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移植后 死亡10例,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14例,天文馆原因为感染4例,死亡时间+16--+268天,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性间质性肺炎(IP)2例,败血症和肺部细菌,真菌,病毒混合性感染各1例,病死率16.7%(4/24);肿瘤复发6例,死亡时间+102--+741天,病死率25%(6/24)。结论:感染和肿瘤复发是HSCT后常见死亡原因,应积极防治感染和避免使用过量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降低移植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病例资料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16例,比较两组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老年组32例患者中死于心血管合并症28例(87、50%),其中心力衰竭19例(58.38%),心肌梗死5例(15.63%),恶性心律失常4例(12.50%);死于肺部合并症2例(6.25%);死于严重感染2例(6、25%);而非老年组16例死于心血管合并症2例(12.50%),均为心肌梗死;死于肺部合并症3例(18.75%),死于严重感染8例(50.00%),死于麻醉意外2例(12.50%);1例死亡因素不明。两组死亡因素具有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合并症,熟悉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完善的麻醉及心肺功能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住院死亡患者68例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分析医院感染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68例合并有医院感染的死亡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30d的患者医院感染的次数明显高于住院时间<30d的患者,且两者比较,因医院感染而直接导致死亡及使病情恶化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多见。结论;就医院感染与晚期肿瘤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护理角度对晚期肿瘤患者预防、治疗感染方面的护理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原则,研究长春瑞宾(盖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及地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来源于7家医院肿瘤科51例晚期消化道肿瘤,随机分成2组,盖诺组在FP方案(5-Fu、DDP)基础上加盖诺25mg/m^2第1天、第5天静脉推注;对照组在FP方案基础上加VP-160.1第1~5天静滴。结果盖诺组总有效率RR54.2%(13/24),CR率4.2%,PD率16.7%;对照组总有效率RR40.7%(11/27),无CR,PD率29.6%。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综合疗效盖诺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长春瑞宾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总有效率较高,近期综合疗效较好,长春瑞宾在消化道肿瘤上的作用及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对消化系悲性肿瘤晚期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作用。方法:对西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03—04/2004—04 4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19例,疗程6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47%(213/43)伴有抑郁症状,44%(19/43)伴有焦虑症状,氟西汀治疗6周末有效率达74%(14/19),治疗2,4,6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8,6.65.10.54.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伴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晚期胃癌患者22例,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确定肿瘤靶血管,灌注化疗,用药为奥沙利铂130mg/m^2,5-氟尿嘧啶(5-FU)750mg,对伴肺转移者行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伴肝转移者行灌注化疗后栓塞治疗,介入术后第2天始时辰化疗:采用微电脑控制的ZZB型全自动注药泵,预先设定各种药物的给药时间,具体为:亚叶酸钙(CF)100mg/(m^2·d),静脉滴注2h后再予5-FU 400mg/m^2,静脉滴注,10PM-10AM,连用4d,3~4周为1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患者生存期7~23个月,12个月以上有13例。治疗2周期后CR1例(4.5%),PR10例(45.5%),SD7例(31.8%),PD4例(18.2%);临床控制率为81.8%。治疗期间未发现与介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大出血等。结论介入治疗联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腹膜转移是胃癌主要复发原因和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死亡原因的20%~40%。胃癌属化疗相对敏感性肿瘤,联合化疗可使其生存期延长至10~12个月。紫杉醇(Paclitaxel)属于广谱抗肿瘤药物,对于多种肿瘤有效,近年来国外学试用紫杉醇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疗效显。本院2002年4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7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肿瘤在局部控制率以及近期疗效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72例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6Mv X线常规放射治疗加第3周起鼻咽腔内后程微波加热,每周1次,每例平均加热4次;对照组37例,采用6Mv X线单纯常规放射治疗。2组放射治疗剂量均为62~74 Gy/31~37 F,中位剂量68 Gy/34 F,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2.9%(29例)、14.3%(5例);对照组分别为59.4%(22例)(P〈0.05)和29.8%(11例)(P〉0.05)。咽旁间隙肿瘤CR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0%(21/25)、64.0%(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鼻咽腔内肿瘤完全消退时的肿瘤剂量;急性重度黏膜反应(3~4级)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癌能被患者所耐受,能改善局部控制率,是否能改善咽旁间隙受侵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待累积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终前是否终止透析治疗及原因,与相应支持治疗情况.方法 应用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及原始存档病历收集1998.1.1至2012.12.31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西血液透析中心所有死亡血液透析患者.比较提前终止透析与未终止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死亡原因等情况,并对提前终止血液透析患者的终止原因及支持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115例,年龄64.6± 14.2岁,中位透析龄5.4(0.3~21)年,其中男性69例,占60%.原发病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7.8%)、高血压肾硬化(23.5%)、糖尿病肾病(12.2%).死亡原因以脑血管意外(39.1%)、感染(15.7%)、心血管事件(10.4%)、猝死(8.7%)和晚期肿瘤(8.7%)为主.共9例(8%)提前终止透析患者,其中男性7例(77.8%),女性2例(22.2%),终止透析后中位存活天数为8.1天.终止透析原因:4例因晚期肿瘤恶液质终止透析,1例为严重感染,1例为脑血管意外,1例为技术原因无法继续给予肾替代治疗,另2例因经济因素患者本人要求终止透析.9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 结论 透析登记系统是了解临终期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治疗的有效工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西血液透析中心数据显示8%的临终患者选择了终止透析,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前终止透析组以晚期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的近期疗效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患者组(n=80)、良性肺部疾病组(n=60)、健康体检组(n=100)血浆中的TuM2-PK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TuM2-PK浓度、阳性率(23.1kU/L、69%)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11.5kU/L、5%)和健康对照组(9.1kU/L、3%)(P〈0.01)。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缓解者血浆TuM2-PK浓度(13.1kU/L)与治疗前(21.6kU/L)相比显著下降(P〈0.05);病情进展者血浆TuM2-PK浓度(63.5ku/L)与治疗前(23.4kU/L)相比显著升高(P〈0.05);病情稳定者血浆TuM2-PK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TuM2-PK阳性率显著下降,而化疗后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结论Tu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观察法对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的产生原因,及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108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0例出现膀胱痉挛,发生率55%。术后膀胱痉挛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的心理状况占85.0%;(2)引流管折叠、堵塞占71.7%;(3)导管刺激占25.0%;(4)冲洗液温度、速度不适占15.0%;(5)腹压增高占10.0%;(6)膀胱及尿道感染占1.7%。结论对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严重腹腔感染诊治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腹腔脓液细菌培养,G^-菌感染率为70%(28/40),G^+菌感染率为42.5%(17/40),感染2种以上细菌者15例,感染率为37.5%(15/40);死亡25例,死亡率62.5%(25/40),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及时使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策略;彻底清除腹腔感染病灶及充分的引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般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肿瘤急症的特点,探讨其救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1997—2006年收治留观的肿瘤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97例.77.7%入院前已诊断患有肿瘤。恶性肿瘤占98.0%。经急诊治疗后好转93例(47.2%),死亡50例(25.4%)。发生急症的肿瘤主要有肺癌(57.9%)、肝癌(5、1%)、直肠癌(5.1%)等。肿瘤急症常表现为感染(37.1%)、疼痛(11.2%)、出血(10.2%)等。67.7%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血象升高的患者中发生死亡的比例高于血象正常的患者(P〈0.01)。57. 0%出现贫血,多属于轻一中度,常见发生贫血的是肺癌(57.5%)、消化系统肿瘤(29.2%)。肿瘤急症的急诊处理主要是内科治疗,只有1.6%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结论: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及癌症生存者人群迅速增长,急诊医师应加强对肿瘤急症的认识,及时处理,避免危及生命,也为以后的治疗争取时间、提供机会。[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ACE、PVC、PEI三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生存率及门脉癌栓的消失率。结果:对照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7%(17/30)、40%(12/30)、20%(6/30)、6.7%(2/30),门脉癌栓消失率43.75%(7/16)。而治疗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36.7%(11/30)、16.7%(5/30),门脉癌栓消失率为64.7%(11/17)。两组间生存率及门脉癌栓消失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介入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5.
复方守宫散治疗肿瘤恶病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病质是指有食欲减退、消瘦、虚弱及全身代谢改变等表现的综合征。恶病质在肿瘤病人中普遍存在,在终末期病人约占80%。即使在早中期,也有一半左右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恶病质。大部分晚期癌症病人又表现恶病质,使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等有效抗瘤治疗。因此恶病质又成为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每周疗法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0例晚期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5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1例、鼻咽癌2例,给以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00mg/m^2dl、d8 3h静滴+顺铂80mg/m^2分为3~5天静滴;紫杉醇100mg/m^2 dl、d8 3h静滴+表阿霉素60mg/m^2 d2,静推,均为21天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的有效率为70%(14/20),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60%(9/15);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周围神经炎、肌肉关节痛为主,不良反应轻。结论:紫杉醇每周疗法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在老年急腹症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2月.2005年1月47例老年急腹症腹腔镜检查进行回厮陛分析。结果:47例腹腔镜检查者44例明确诊断(44/47,93.6%),2例因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而失败转内科治疗而治愈,1例术中因急性心肌梗死意外死亡;镜下完成手术40例(40/44,90.9%);中转开腹4例(4/44,9.1%);腹腔镜探查时间10—15min;腹腔镜治疗时间45~155min,平均102min;术后住院5-10d.平均8.3d。结论:应用诊断性腹腔镜诊断及治疗老年急腹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4例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缓慢静滴,1次/d,15~20d为一疗程,使用2—3个疗程。结果25%(4/16)的患者疼痛完全解除,43.8%(7/16)的患者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68.8%(11/16)。70.6%(24/34)的患者生存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67例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B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院从1958年至1992年底收治的86000余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临床诊断肾上腺转移瘤80例。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临床资料较完整的67例,共计83个肾上腺转移瘤分析结果显示:1.恶性肿瘤可经血行或直接转移至肾上腺,以血行转移为主;2.肾上腺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占70%(47/67),特别是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占40%(27/67)其次是恶性淋巴瘤占11.9%(8/67);3.发现肾上腺转移瘤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胆管癌术前分期探讨肿瘤大小,回声与壁浸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胆管癌肿瘤大小、回声与壁浸润程度的关系,本文对64例胆管肿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超声测量肿瘤厚径、长径与壁浸润的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以厚径1.5cm为界,≤1.5cm肿瘤31例,与管壁浸润的三个程度S1(未侵及浆膜)、S2(侵及浆膜)、S3(侵及浆膜外)的关系分别为25.8%(8例)、48.4%(19例)、25.8%(8例);肿瘤厚径>1.5cm24例,分别为12.1%(4)、36.4%(12)、51.5%(17)。肿瘤长径≤3cmS1、S2、S3的比例分别为21.6%(8/37)、46%(17/37)、32.4%(12/37);>3cm的肿瘤分别为14.8%(4/27)、37%(10/27)、48.2%(13/27)。结果显示,胆管肿瘤壁浸润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无关。对肿瘤回声观察,可见弱回声肿瘤壁浸润程度的超声诊断率较高(86%);强回声肿瘤最低(44%);肿瘤的回声直接影响壁浸润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