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简称等速技术)开始于20世纪 60年代后期,首先由Hislop和 Perrine提出“等速运动”概念,此技术被认为是肌力测试和训练的一项革命。70年代初美国Cybex公司制造出第一台等速测试仪器。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等速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中,近些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由于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测试仪器可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并且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和优点,因此它对评价和训练各种运动系统疾病起重要作用,临床上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关节镜下小肩袖损伤修复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正常且肩袖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治疗)和训练组(采用等速训练方法治疗),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Thera-Band弹力带肩关节内外旋肌力训练,每组10~20个,每日3次;训练组在常规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内外旋等速肌力训练,每次15~20 min,每周2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训练前)和术后6个月(训练后),对2组患者均行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内外旋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患侧与健侧峰力矩差值比、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差值和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体重比差值等评定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训练后,训练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5.56±5.03)N·m]、内旋峰力矩[(22.03±6.18)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2.12±4.6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31.62±6.42)%],180°/s时外旋峰力矩[(10.60±5.71)N·m]、内旋峰力矩[(19.13±5.62)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4.90±6.34)%]、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7.83±6.04)%],以及对照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3.30±4.07)N·m]、内旋峰力矩[(20.07±6.95)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0.27±5.9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9.75±10.52)%],180°/s时外旋峰力矩[(7.15±5.43)N·m]、内旋峰力矩[(16.14±6.03)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1.19±8.49)%]、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4.75±8.80)%],均明显优于组内训练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训练后,训练组180°/s时患侧与健侧外旋峰力矩差值比[(15.58±41.76)%]、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差值[(5.04±1.88)N·m、(5.04±2.47)N·m]、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体重比差值[(7.02±2.14)%、(7.90±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袖力量,尤其是快速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对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ADL评分由治疗前的47.93±32.22,升至治疗后的62.86±37.29;MMSE由治疗前9.21±8.10,升至治疗后15.41±11.02;治疗前后比较P<0.01,而且恢复程度与GCS评分及康复治疗时间呈显著正相关,GCS评分高、接受训练的时间长、效果好。结论:等速训练是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杨某,男,21岁,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007年6月6日行"双踝关节及足弓矫形术",2007年8月入住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入院X线检查显示:①双足呈马蹄内翻矫形术后状态,右足仍有内翻;②右侧距骨发育不全,胫距关节解剖结构紊乱;左侧胫距间隙变窄,距骨向前滑移,呈半脱位状;③左足第5趾骨发育并趾变异.入院评估:按LOVETT肌力分级,双侧躯下肌为3-级,双下肢有明显萎缩,双侧髂腰肌2级,双侧臀大肌2级,双侧臀中肌2级,双侧股四头肌3-级,左股二头肌2 级,右股二头肌2-级,双侧胫前肌2-级,双侧小腿三头肌1级;右侧足内翻5°,不能保持跪立平衡,站立静态平衡0级(不能维持静态平衡),无法步行,轮椅代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等速反馈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恢复期脑损伤偏瘫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等速反馈肌力训练,治疗前后使用Isomove等速仪检测两组患者膝伸屈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 FMA )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转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20次治疗后,两组各生物力学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下肢运动功能、转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结论等速反馈肌力训练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等速肌力训练和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用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评定及训练系统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ACL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25例(等张训练患侧肌力)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术后第12、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试验组膝屈、伸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30°时的股内侧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等速训练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使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的患者短期(6个月)达到健侧屈伸肌力水平,并能达到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等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后功能评价和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等速技术是一项新的肌肉功能评价和训练技术,其在肌肉功能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速肌力训练时,运动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上设定,运动中阻力与肌肉实际力量相匹配,是一种顺应性阻力,这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始终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力,因此,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即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等速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等速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等速训练,n=11),B组(常规治疗&等张训练,n=9)和C组(常规治疗&等速训练,n=11)。结果:A组关节活动度(ROM)扩大(18.3±8.8)°,B组(29.4±15.7)°,C组(55.9±26.1)°。结论: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等速训练有助于扩大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在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膝关节屈伸肌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以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二组患者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双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18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法及足印法对二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进行分析[1]。结果:观察组患者步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步态的对称性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显著相关(r=-0.77,-0.73,P<0.01),与活动能力无关(r=-0.23,P>0.05) ;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r=0.82,0.77,0.75,P<0.01)。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双下肢膝屈伸肌群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等速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 ,它有传递负荷、保存动量和提供包括小腿在内的活动力匹配的功能。但它常会因创伤、炎症、关节制动及神经损伤等原因出现僵直、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膝关节屈伸运动受限、严重者伸位僵直、股四头肌纤维化、挛缩、弹性及活动度减小、髌骨活动度减少或丧失 ,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终生病残。膝关节僵直的康复 ,主要在于预防 ,在膝关节创伤或手术后及早进行恰当的康复干预 ,能有效地防止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且创伤后开始康复的时间与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有关[1] 。研究表明等速测试和训练在临床… 相似文献
15.
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1):44-47
本世纪60年代末,随着等速运动概念的提出及等速仪器的问世,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以其独特的功用和优点逐渐应用于矫形外科、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中,并在过去的近30年中得到开展和普及。国内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等速仪器,并进行了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6.
等速肌力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后力量训练的作用: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把等速训练作为运动员肌力测试和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应用等速肌力康复系统进行关节损伤后肌力训练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索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在关节损伤后肌力训练中的优势,为今后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康复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观察,试验于2008-03/05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验室进行.参试者:两名石家庄学院一侧膝关节损伤的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方法:对两名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患膝训练前后的屈伸肌群用澳大利亚的Kinitech等速康复系统进行了等速测试和评价.将患膝训练前后的屈伸肌指标、患膝与健膝的屈伸肌指标等一系列数据进行了对比,观察等速力量训练对膝关节屈伸肌恢复的效果.主要观察指标: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结果:两名受试者经过8周的等速力量训练,在60(°)/s和240(°)/s测试时的各项力量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PT值来看,受试者1的屈肌比伸肌增长幅度要大,而受试者2的伸肌则比屈肌增长幅度大,受试者1和受试者2在慢速测试时的BP和快速测试时的STW、AP这几项力量指标上,进步都非常明显,两人在快速测试时的耐力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结论:使用等速康复系统进行等速力量训练,对两人膝关节屈伸肌的力量指标均有明显提高.等速康复力量训练对人体膝关节手术后肌肉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2):92-95
1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1.1等速肌肉测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速肌肉测试主要应用于:①了解肌肉或神经肌肉功能损害程度;②确立基础值,帮助评价损伤的程度,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③作为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价和判断的重要定量指标。等速肌肉测试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躯体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肌肉拉伤、骨折、皮肤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等速肌力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迅速修复受损神经,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用。 相似文献
20.
吴伟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4):350-531
目的:探索等速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等速训练,n=11),B组(常规治疗&等张训练,n=9)和C组(常规治疗&等速训练,n=11)。结果:A组关节活动度(ROM)扩大(18.3±8.8)°,B组(29.4±15.7)°,C组(55.9±26.1)°。结论: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速训练有助于扩大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