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63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PA对63例患者肺动脉各级管腔内的栓子均明确显示,共累及肺动脉303支;图像分析结果伞部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和(或)左右肺叶、段、亚段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和血管阻塞;部分显示肺栓塞的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厚及扩张、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不张及实变(肺梗死)等.6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复查CTPA,其中,栓子完全消失者47例,栓子明显缩小者11例,溶栓治疗效果差者3例,考虑为慢性肺栓塞.结论 64层螺旋CTPA是临床最有效的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疗效评价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效果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64层CT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处理。患者复查采用相同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有下肢静脉栓塞、4例有恶性肿瘤、3例有近期手术病史,2例有近期外伤史。CTPA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32例患者中显示受累肺动脉221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实变、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肺栓塞治疗后复查有24例患者1月内肺动脉栓子消失或明显吸收缩小(占75%);6例患者吸收不明显(占18.7%);2例死亡。结论:64层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形态、部位及其它间接征象,并能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老年患者行螺旋CT 血管造影及二维或三维重建.CTPA 扫描参数取层厚2.0 mm,螺距1.5,用SmartPrep 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 64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40例确诊为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850支.CTPA确诊36例,4例共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CTPA 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对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着重探讨肺栓塞的好发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 CT对我院70例疑似PE的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24例,共发现栓子125个。栓塞部位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占72.00%),以肺段动脉栓塞最多见(占56.00%),栓塞类型以偏心型肺栓塞(占52.00%)为主。间接征象中,胸腔或心包积液5例,肺梗死7例,肺动脉高压9例,马赛克征或肺少血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等。双侧肺栓塞21例,仅右肺栓塞3例,7例PE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CT,血栓均有减少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同时配合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快速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并行CTP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20例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肺栓塞18例,CTPA均发现肺栓塞,共发现栓子108个,左右肺动脉主干4个,肺叶动脉30个,肺段动脉50个,亚肺段及以下动脉24个。栓子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中央型54个,偏心型19个,混合型22个,完全梗阻型13个。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8例)、韦斯特马克征(3例)、心脏形态改变(5例)、静脉回流改变(6例)、心包积液(2例)和胸腔积液(8例)。结论:128层CTPA在诊断肺栓塞、栓子定位和分型、判断栓塞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的CT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在肺栓塞的诊断中的作用及多层螺旋CT的优势。方法采用单层螺旋CT或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所有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及下肢静脉血管造影,统计栓塞的数目及类型。结果44例肺栓塞中,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栓塞的34例,单纯肺栓塞的10例。单层螺旋CT及16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总的栓塞显示率分别为12.1%及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肺段及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25.3%及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亚段及亚段以下显示率分别为1.1%及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下肢血管造影是肺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16层螺旋CT在检查肺栓塞方面优于单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主肺动脉、叶肺动脉、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72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阳  王晓阳  高源统  罗敏   《放射学实践》2009,24(3):267-26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23例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分析PE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分型,比较常规横断面图像、MPR、VR和MIP图像对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23例患者CT共发现栓子345个,其中中心型栓子67个,附壁环型115个,完全闭塞型37个,不完全闭塞型126个。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2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5例,肺动脉高压5例。横断面图像共检出栓子345个,MPR共检出320个,与横断面图像比较,MIP和VR图像对栓子的显示效果(分别为164和82个)相对较差(P〈0.05),尤其是对肺叶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内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低于横断面组(P〈0.05)。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PR、MIP及VR等图像重组方法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辅助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亚段肺栓塞诊断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讨亚段水平周围型肺栓塞的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GE ligtspeed 16)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屏气时间长短,设定3组扫描参数。结果:CT诊断肺栓塞31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9例。3组扫描参数均可清晰显示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子。高质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成像质量最高,常规扫描模式次之,高速扫描模式再次之。结论: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选择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急性肺栓塞诊断可以达到亚段水平。2组常规扫描模式更为适宜PE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MSCT 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CTEPH 患者24例及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患者8例。分析 CTEPH 患者 CT 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特点,总结其直接和间接征象,并与非 CTEPH 患者进行对比。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PA 24例,744支动脉;CTEPH 直接征象以附壁栓子为最多见,占受累支数的55.35%,其次为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中心型部分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偏心性充盈缺损;35.01%的栓塞血管管腔变细,0.89%的血管管腔扩张,无任何变化的占45.24%;CTEPH 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00%)及右心增大(95.83%),其次为马赛克征,心包腔或胸腔积液,肺内磨玻璃样影,肺梗死及肺不张或实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最常见的 CTPA 征象依次为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影、支气管动脉扩张及室间隔位置异常。结论(1)CTPA 能够清楚地显示 CTEPH 的类型、直接和间接影像学征象;(2)心脏的 CT 表现不足以鉴别 CTEPH 和非 CTEPH;(3)慢性肺栓塞的程度并不能够反映 CTEPH 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6例患者行MS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46例共发现栓子698个,其中肺动脉主干4个,左右肺动脉41个,叶动脉114个,段及亚段动脉539个。直接征象:①)血管截断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完全闭塞;②轨道征,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位于血管中央,周围有对比剂环绕;③偏心性充盈缺损,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偏向管壁一侧,边缘欠光整;④附壁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①肺窗观察见局限性的血管纹理稀疏,呈"马赛克征";②肺梗死,表现为肺外围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或条状实变影;③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准确诊断,是无创、快速、安全、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可追踪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图像,将原始图像复制到EBW4.0工作站,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共检出了7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14处(右主干10处、左主干4处),肺叶动脉24处,肺段动脉26处,亚肺段动脉12处.CT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可分为完全性或部分性.结论 64层CTPA具有准确、高效、无创等优点,可直观、立体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及类型,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有望成为肺动脉栓塞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 30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患者64层螺旋CT检查的精心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精心护理在肺动脉栓塞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或复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临床确诊或疑诊肺动脉栓塞85例患者(分别为40例和45例)于64层螺旋CT检杏或复查(包括肺动脉造影和深静脉造影)前后,均得到精心护理。结果造影术前与术中的护理保证了本组患者中肺动脉造影和深静脉造影的成功进行,而术后护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源自上述检查的并发症。结论精心护理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检查中,始终起着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临床疑诊PE患者行MSCTA检查,并将薄层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与容积重建(VR)。结果CT诊断PE8例,共35处肺动脉栓子,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26处,亚段及以下栓子9处。栓子显示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以及完全性充盈缺损。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各级栓子的部位和形态,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右心功能的标准,探讨64层CT肺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了临床疑诊肺栓塞的41例行CTPA检查的患者,阳性组根据右心功能、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肺动脉压力指数分组,薄层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分析各组数据中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中肺栓塞阳性24例,阴性17例,CTPA诊断右心功能不全1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功能不全11例。以超声心动图为标准,64层CTPA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76.9%,Kappa值为0.669,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对于主肺动脉干(PA)、升主动脉(Aorta)、上腔静脉(SVC)、奇静脉(AV)、冠状静脉窦(CS)、PA/Aorta比、LVd、RVd及RVd/LVd比之间比较,第一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PA、PA/Aorta比,LVd、RVd及RVd/LVd,CS;第二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PA/Aorta比。结论 MSCTPA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在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对心功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半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对8例行手术治疗病例的CT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4例,心内型4例.8例手术病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