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林  杜怡峰  孙学东 《山东医药》2010,50(9):115-116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发热、头痛、行走不稳伴记忆力减退9个月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38℃,午后明显。查血常规示WBC9.1×10^9/L,ESR61mm/h。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7%,血尿轻链定量均高于正常。腹部CT示肝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予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未好转,  相似文献   

2.
女性患者,37岁,主因颈部肿大11个月,双下肢疼痛伴口渴、多饮2个月余,加重伴纳差20余天于2003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1个月(妊娠7个月)时,自觉颈部肿大,当时无怕热、多汗、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而有明显口渴、多饮且双下肢浮肿,B超示甲状腺左侧单发结节伴囊性变,甲状腺功能正常,孕9个月时胎死宫内,引产术后口渴和多饮症状明显好转。入院前2个月余(即再次妊娠后1个月)自觉双下肢疼痛伴口渴、多饮、乏力,并有上腹不适、返酸。入院前20余天自觉症状加重伴纳差,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血钙5.66mmol/L(↑),血磷1.22mmol/L,碱性磷酸酶(ALP)191U/L(↑)。血钾最低水平为2.54mmol/L,甲状腺功能FT3 13.6pmol/L(正常值3.5—6.5),  相似文献   

3.
例1,男性,30岁。因腹胀3个月人院。体检:颈静脉充盈,双侧肩呷下线第7助以下浊音,双季助区及脐以下可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自下而上,肝助下4cm,腹水征(+),双下肢高度水肿。B超示肝脾均显著增大,胸、腹腔大量积液,下腔静脉上段狭窄(0.6cm)。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中下段明显扩张,直径最粗达2.scm,于胸11水平变窄.呈鸟嘴状,胸10水平未见下腔静脉影,同时见大量造影剂进人肝静脉。肝功能川147U几,GGTill.8*/l。,HBsAg(+),余无异常。例2,男性,28岁。困腹胀、纳差、乏力7个月人院。查体:巩膜黄染,双侧肩脚…  相似文献   

4.
汪涛  侯鹏  吴志强  殷健 《胃肠病学》2009,14(12):767-768
病例:患者男,36岁,因间断肉眼血尿伴尿频6个月,消瘦2个月,下腹部CT示膀胱右后壁有一大小约8.4cm×7.8cm的菜花状软组织肿块,浸润乙状结肠、直肠?盆腔淋巴结转移?拟诊“膀胱癌”于2009年3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13年。1年前出现间断稀便。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慢性病容,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入选导管消融术后随访无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复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52例,平均年龄64.65±10.18岁(38~76岁)。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心室率为68.92±7.53次/min,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心室率分别为75.58±6.48次/min、71.13±6.45次/min和68.90±7.28次/min。43例随访6个月时的心室率为70.47±5.95次/min。22例随访12个月时的心室率为69.95±5.35次/min。除术后1周平均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消融可引起心率增加,以术后1周最为明显。症状明显者可增服控制心率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1岁,1个月前因外伤造成左锁骨、股骨骨折及脑震荡,在当地医院急诊手术治疗。术后1天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2352U/L,CK-MB286U/L,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保守治疗7天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当地医院心脏超声示心脏前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室壁瘤。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心力衰竭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1岁9个月。因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4年7月6日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可触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示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异常流出道,长约5.5mm,左心室稍大。CT检查示左侧胸腔巨大占位病变。X线胸片示左下肺可见囊性阴影,其内可见分隔,壁薄,位于后基底段。  相似文献   

8.
3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均采用间断缝合法修补二尖瓣裂,用自体心包片或涤纶补片超越冠状静脉窦水平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均痊愈出院。34例随访6个月~6a。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9例、Ⅱ级5例。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内径为(29.0±6.6)mm,右心室内径为(18.3±6.7)mm,左室舒张末内径为(37.9±7.3)mm,主肺动脉内径为(19.9±4.8)mm,与术前[分别为(35.1±7.6)、(26.7±9.6)、(41.3±7.8)、(24.8±7.9)mm]相比,P均〈0.05;二尖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认为手术治疗PECD,绝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防止传导束损伤及恢复二尖瓣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住院督导的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住院督导的短程化疗效果。方法 将16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观察疗程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满2个月X线病灶改变及6个月的转归队列分析。结果 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占81.8%、88.6%和63.8%、75.0%、;X线胸片明显改善,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病灶吸收分别占80.7%、67.7%,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5.5%和80.0%。结论 实施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取得显著成效,对门诊治疗不能保证规律用药者可考虑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8岁,因发热伴头痛腰痛3d入院。既往因双下肢水肿4个月于2年前住我院,尿常规示蛋白(+++)。无RBC及管型;血细胞沉降率2mm/1h;蛋白定量(24h)5.6g,血Alb27.9g/L,球蛋白26.7g/L,BUN12.34mmol/L,Cr91μmol/L,总胆固醇20.26mmol/L,三酰甘油5.86mmol/L。肾穿刺病理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经免疫、自身抗体、乙肝病毒标记物等检查除外狼疮、糖尿病、紫癜、肝炎相关所致继发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合并肝转移临床误诊和误治的原因。方法本组肝占位为首发症状者7例,伴有囊性或囊实性病灶者5例,合并类癌综合征者9例。结果误诊时间为1~57个月,平均为19.7个月。确诊前9例有1次以上的误治。针对性治疗4例无症状时间平均为19个月,平均存活期4.9年。一般治疗6例症状间隙期平均为5.7个月,平均存活期3.7年。结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率,加强针对性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术后6个月。心电图示右室起搏心律。半月来患者常感头晕、目眩、心前区不适,复查心电图见附图所示:第1,2,4,5,7,8个QRS波群后有倒置P(P-)波,RP-间期逐渐延长(0.28s→0.40s),第3,6个QRS波群后无P-波,形成典型3:2室房传导,诊断右室起搏心律,文氏型室房传导阻断。讨论文氏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相对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为主要改变。本例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前持续存在1度房室阻断,植入起搏器后因未见连续、规律的P波发生,而描记不到明确的前向…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重感染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差异很大.我们对85例HP根除后患进行1~2年随访.定期于停药后3,6,12,18和24个月进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查。在停药后12、24十月或当呼吸试验呈阳性结果时分别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取胃赛及胃体粘膜行尿素酶、组织学及培养等检测HP.并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①发现HP阳转在停药3个月有6例(7.1%)、6个月有1例(1.2%)及6个月必后无l例②经随机引物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停药3个月感染之HP菌株分别与该患治疗前HP菌株具有相同的电诛图谱,表明停药早期检出的HP感染实为复发而非再感染③本组病人中有20例患在治疗前有l~7次的溃疡出血史,根除治疗后在随访1~2年中无1例再发出血。结论:中国人HP根除后年重感染率低于2%,与发达国家报道相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因左乳肿物3个月.肿物迅速增大1个月.于2005年1月就诊。左乳肿物质硬、固定、无压痛.乳头无内陷。B超示左侧乳腺实性占位。拟诊左乳肿瘤,行乳房肿瘤局部切除术。术中于左乳头旁见一直径3cm的肿物,切面灰白.质硬.部分区域出血坏死.与周围界限不清。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病例:患者男.38岁.因“中上腹胀痛3周”于2005年5月4日入院。饥饿时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无发热。患者体质量减轻6kg,近1个月内常腹泻。无结核病史.无烟酒嗜好。胃镜示胃体上部至幽门前区黏膜增粗隆起,溃疡形成,大小约3.0cm.覆秽苔,质地硬,病灶累及胃窦部.蠕动消失(见图1A)。幽门螺杆菌阴性。病理检查示黏膜慢性炎症伴增生性息肉。  相似文献   

16.
例1 男性,61岁。因腰部酸痛10个月、反复出现双下肢肿1个月,于2004年10月12日入院。近1个月出现眼睑水肿,尿量减少,全天尿量少于800ml。入院体检:血压165~10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眼睑、双下肢肿。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3.4mmol/L,肌酐744.7μmol/L,血沉60mm/h;IgG18.68g/L,C反应蛋白(CRP)20mg/L。B超示双肾体积增大,双肾盂积水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示,血液本底计数较高,双肾功能曲线呈持续上升型(梗阻图形),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减低,左肾14ml/min,右肾16ml/min。CT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相似文献   

17.
穆荣  刘栩  栗占国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0):744-744
患者女,40岁。主因“多关节肿痛伴口干、眼干6年,双下肢麻木、无力4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6年前开始间断双膝、双肩、双腕、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伴晨僵大于1h,每次持续可达数月。逐渐出现双手掌指关节屈曲畸形。伴双眼干涩、口干,咽干食困难。于我院查类风湿因子(RF)1:320(+),抗核抗体(ANA)1:160(+),抗SSA(+),抗SSB(+),双手关节x线示多个关节骨质破坏,S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唇腺活检示“灶状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腺体破坏”,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干燥综合征(sSS)”,予柳氮磺吡啶0.75g,3次/日,甲氨蝶呤(MTX)15mg/周及泼尼松7.5mg/d治疗,病情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8.
例一李琳(化名),女,53岁,体形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两个月后,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甘油三酯2.5mmol/L。医生给她用二甲双胍片1.5克/日,治疗了6个月,血糖仍未达标,联合来得时10单位/日,两周后查空腹血糖5.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甘油三酯1.2mmol/L,3个月后查糖化血红蛋白5.6%.  相似文献   

19.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脾脏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53岁,因左胸痛4个月于2005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自2005年7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肋处痛,为阵发性钝痛,无规律性,可自行缓解;8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胸片检查示支气管炎表现,予培福沙星、罗红霉素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1月前夜间胸痛加重影响入眠,半月前疼痛难忍,9月28日腹部B超示脾脏大小约15.0cm×9.5cm,形态失常,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脾上极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约7.0cm×6.3cm,似脾脏回声,形态规则,脾静脉显示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2):127-128,F003
目的 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为探索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试验技术平台。方法 30只长爪沙鼠,于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直接注射接种细粒棘球蚴混悬液,建立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并于感染后3、6、12个月作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 长爪沙鼠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接种均可感染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50.00%、50.00%和16.67%。接种6个月后X片示骨膜反应;12个月放大1.64倍X光片可明确骨骼破坏情况。病理检查示,骨包虫没有包虫膜,囊肿具有外生性特征。结论 成功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于长爪沙鼠的骨髓腔和骨膜下接种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低;腰椎旁接种感染率偏低,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