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曹政英 《吉林医学》2014,(9):1965-1965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于糖尿病护理门诊给予定期健康教育,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足部护理和监测血糖等遵医行为达标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门诊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于孕24~28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A组(自愿接受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132例)和B组(拒绝接受GDM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66例),对比2组患者孕期糖代谢、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巨大儿、早产、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B组,P值<0.05;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值<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孕妇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电话随访对出院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专科护士对出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而对照组出院后未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后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用药、血糖监测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出院后对饮食控制、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的遵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降压及降糖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收集同一地区HCD住院患者106例,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组建家庭病房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心理护理、药物指导、相关高血压知识宣传教育与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情况,结合家庭病情一览表及患者的定期随访机制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患者的血压血糖与并发其他疾病的情况。实施对比观察6个月。结果通过综合评价干预组患者能够遵医嘱坚持合理崩药,血压及血糖控制良好,理想达标率为81%,无1例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仅占2%,无死亡病例。对照组遵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仅占43%,并发心脑血管事件8例,占15%,6个月内再次住院患者13例,占24.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延续院内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遵医嘱的行为能力,使患者能长期坚持合理用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薛卫红  陈淑芳 《中外医疗》2009,28(2):125-125
目的为了解结核病遵医治疗的情况。方法采用自编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问卷,对132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只有69例患者坚持定期门诊复查;111例患者能遵医戒烟酒;57例患者坚持合理饮食;76例患者遵医嘱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47例患者能坚持适量运动。结论患者由于各种因素,致使不遵医行为在其治疗过程中十分普遍。作者认为应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教育,帮助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6.
延伸性护理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对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单双日出院的9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由责任护士提供出院后延伸护理;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出院教育。比较半年后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较对照组为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性护理能够提高中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另外给予定期电话回访,出院6个月时予以电话问卷调查是否按医嘱用药以及是否按要求定期复查,从而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电话回访可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患者1个月后至半年的定期随防。结果 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后DM 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检查眼底、足部护理例数均明显增多(P < 0.01)。结论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DM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血糖控制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6例糖尿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予以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与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并对两组患者遵医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经社区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定期复查、饮食控制、按时用药、自我监测以及运动情况5个主要方面的遵医率现主要比对照组遵医率高,组间数据经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h血糖值,较之于出院时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随访结束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牟英梅  纪明霞 《河北医学》2002,8(12):1124-112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当患者应该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配合医生把自己的病情控制。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 :1 适量的运动和社会交往 ,以保持心情愉快 ,思想开朗 ,克服悲观和沮丧的情绪 ,才能将糖尿病控制好。2 遵循合理的饮食计划 ,控制好自己的饮食。3 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 ,并把它记录下来 ,以供自己总结经验及医生参考。遵医嘱用药 ,一定要定时定量 ,使自己的血糖、血脂、血压维持在合理水平。4 定期到医院检查有无眼、肾、心血管、神经等糖尿病并发症 ,以便早预防 ,早治疗各种并发症。5 外出时 ,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或标…  相似文献   

11.
金雀异黄素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肾功能等代谢指标以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50g左右)4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DM组(4周组:9只;8周组:8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DM+GEN灌胃组(4周组:10只;8周组:8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Gen30mg/kg/d)。DM组及DM+GEN灌胃组均按60mg/kg的剂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模型。于实验4周、8周末将大鼠禁食12h,处死部分大鼠取动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及尿素氮、肌酐;取肾脏制作组织切片行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金雀异黄素灌胃能降低DM大鼠血糖、血清胆固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减轻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以改善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1~4月糖尿病专科门诊的201名5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被调查的患者全部参加糖尿病教育大课堂,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按≥40分和<40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一般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人中有85人(42.3%)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分。伴发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以乏力、失眠、体重下降和便秘等躯体症状为多见,而重点反映情绪的情绪低落、委屈想哭、易激动等项次之。结论 当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时,对控制血糖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燕云  周兰 《当代医学》2021,27(2):24-27
目的中药汤剂在妇科门诊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首次调查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227例患者,使用临床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使用线性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的中药依从性得分为4~17分,平均(11.62±2.92)分,其中是否初诊、医生态度、理解程度及学历水平是影响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的因素(P<0.05)。结论本院妇科门诊患者的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有待提高,对于学历水平较高、对医生诊疗表示不理解、非初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医生持有良好的执医态度可成为提升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健康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强化个体化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健康饮食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张明辉  赵杰  李建堂  罗晓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38-1340,1344
目的:评价定期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疾病和预防知识认知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的患者教育(包括健康饮食、生活及运动方式、按时服药提醒等),按照积极定期参加健康教育和很少(从未)参加教育活动分...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慢性病管理,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管理主要以门诊为主,但全科医生门诊仍以开药为主,缺少健康咨询、患者随访等服务,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病种,社区缺少相关人群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医生操作行为规范。目的 构建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为社区糖尿病管理融入社区医务人员现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2017年7-9月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践总结,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内容进行盘点;通过头脑风暴,对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流程进行梳理。结果 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的服务内容有健康档案管理、普通门诊诊查、转诊、药物治疗、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血糖监测指导、随访、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服务。服务流程以门诊为核心,在居民就诊挂号后增加糖尿病风险识别、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其他流程与现有门诊流程一致。结论 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的有序运行,需要以健康档案的建立、共享为前提,以任务的合理分工为基础,且注意与其现有的工作少有冲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94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情绪稳定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健康教育是糖尿患者获得有关糖尿病知识及治疗技巧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门诊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多,均在正常水平内(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门诊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诺和锐组(CSII组)和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MSII组患者每天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共治疗4周;CSII组给予CSII治疗,输注的胰岛素为诺和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2:00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CSII组患者三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177;1.2)mmol/L、(0.58&#177;0.14)u&#183;kg^-1&#183;d^-1、(3.2&#177;1.9)d和(10.4&#177;2.6)d,MSII组分另4为(9.0&#177;1.4)mmol/L、(0.74&#177;0.17)u&#183;kg^-1&#183;d^-1、(7.7&#177;2.9)d和(12.9&#177;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CSII组无低血糖发生,MSII组有4例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MSII。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糖尿病(DM)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为筛选绝经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雌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单纯去势组(去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DM并发去卵巢大鼠组(以链脲佐菌素制成DM动物模型后,进行"去势"手术,制成DM并发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含量;将各组鼠的股骨制成切片进行观察。结果:DM模型组、DM并发去势组血糖、尿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去势组(P<0.05);DM并发去势组与正常对照组、单纯DM组相比,骨密度、雌二醇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去势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DM并发去势组与各组相比骨皮质明显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受到破坏最为明显。结论:DM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