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第8讲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5%.自希波克拉底时代至19世纪末直到Clark才给予牵引,Bell则首先进行了切开复位.然而由于跟骨骨折比较复杂,尽管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总的效果却总不能完全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居多,近年来跟骨骨折在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约60%,占全身骨折的1%~2%,约75%跟骨骨折会影响足部功能[1~2]。跟骨骨折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始终未能获得令人满意效果。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指骨折不需进行复位或只进行手法复位然后配合石膏外固定或者牵引并配合功能锻  相似文献   

3.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由跟骨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构成的跟距关节,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人体约45%左右的体重[1]。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2],多由高处坠落所致,好发于成年男性。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正>跟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和足部骨折的2%和80%[1]。跟骨骨折以青壮年伤者居多,严重损伤后容易遗留伤残,尽管很多学者为改善治疗效果做了大量工作,但跟骨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至今仍没有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由于跟骨解剖结构及功能和跟骨骨折机制的特殊性,其治疗受到大家的重视。跟骨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减少跟骨关节、跟骰关节的损伤程度,尽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1%~2%,占跗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30%,多见于高处跌落足跟受撞击所致[1-2].由于骨折常累及关节面,复位后内固定治疗难度大,易发生距下关节痛,扁平足及足跟增宽等后遗症.2002~2005年应用"Y"型和"T"型跟骨钢板联合克氏针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跟骨是最易受损的跗骨,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1],受累于高能量损伤。以青壮年伤者较多,损伤后遗留伤残,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  相似文献   

7.
跟骨为足部最大的跗骨,而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也较为常见,占跗骨骨折的60%~65%, 占全身骨折的2%[1].跟骨骨折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多由于瞬间强大暴力造成,而且致残率较高,并发症多,对其治疗尚存在争议[2].本院2003年~2008年对1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因此,对于跟骨骨折患者而言,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本文主要将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研究,旨在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足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坠落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致,少数为撕脱骨折。跟骨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及周围组织的特殊性,造成跟骨骨折后其关节面容易塌陷,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作者总结本科治疗43例跟骨骨折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崔玉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24-2924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大多数涉及距下关节[1],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疗效肯定。但术后局部皮肤坏死并发症较  相似文献   

11.
于洪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38-4438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在足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其中60%~75%的跟骨骨折患者为关‘节内骨折,其累及的人群主要为20-40岁,约占90%,破坏了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功能残疾,而且严重的患者会因此丧失劳动能力Ⅲ。目前,对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AO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21例患者。按EssexLopresti分类法分舌状骨折13例,关节压缩骨折8例。Bohler角0~10°者15例,10~20°者6例。跟骨增宽<1cm者17例,1~2cm者4例。均采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1个月,采用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疗效优为19例,占90.5%;良2例,占9.5%。所有病例的骨折均愈合,仅2例遗留轻度关节僵硬。【结论】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跟骨骨折常伴有跟骨高度的减少,相比于手术指证较为明确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跟骨高度减少达到多少时需要手术尚无标准,因此需要找到较为量化的手术指征。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跟骨高度不同程度改变后跟骨应力的变化情况。
  方法:建立正常足踝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跟骨高度减少5,10,15,20 mm时的有限元模型,测量不同跟骨高度时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置。
  结果与结论:正常模型跟骨的应力集中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后关节面前内方及跟骰关节面,最大应力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最大应力值16.608 MPa。跟骨高度减小后跟骰关节面处应力集中消失,跟骨高度减少5,10,15及20 mm时,应力峰值分别为18.325,19.674,22.491及25.694 MPa。提示跟骨高度改变后应力增大集中现象明显,术中应尽可能将高度恢复至正常,若复位困难时至少应将高度丢失复位至1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附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由于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易导致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密切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雪平 《当代护士》2013,(10):36-37
跟骨骨折多因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或站立时跟部受震动所致,多发生于青壮年,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处皮肤张力高,表面致密结缔组织和皮肤血运较差,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1],Mudhaffar报道切口感染率为18.1%[2],Tennent报道切口感染率为22%[3],本科自2008年对55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全面科学的护理管理,降低了切口感染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潘建成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57-1058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尤以青壮年多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而跟骨关节内骨折(指距下关节)占跟骨骨折的75%[1],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该骨折的解剖特点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多地提倡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自1999年至今,本科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给予同种骨植骨的方法治疗20例(22侧),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预后。目的:旨在分析跟骨骨折多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评价2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①CT扫描正常男性右侧跟骨,建立完整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模拟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受到跟腱载荷的工况,对比研究钢板功能位0°、多针功能位0°组、多针跖屈30°组2种内固定3种分组模型的应力分布、骨折线相对位移和内固定最大主应力。②回顾性研究59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中36例患足行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23例患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中加载足踝静止状态跟腱最大载荷160N,3组模型内固定的最大主应力值均小于内固定屈服强度225MPa。3组模型跟骨骨折线的相对移位均小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的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mm的标准。连续加载1~1000N载荷的工况,3组模型内固定失效时对应的跟腱载荷均大于160N。模型的应力分布显示,多针与钢板内固定都均匀分布了应力。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andersⅡ型骨折多针固定组优良率83%,钢板固定组优良率78%,两组固定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多针固定组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预后。目的:旨在分析跟骨骨折多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评价2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①CT扫描正常男性右侧跟骨,建立完整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模拟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受到跟腱载荷的工况,对比研究钢板功能位0°、多针功能位0°组、多针跖屈30°组2种内固定3种分组模型的应力分布、骨折线相对位移和内固定最大主应力。②回顾性研究59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中36例患足行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23例患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中加载足踝静止状态跟腱最大载荷160N,3组模型内固定的最大主应力值均小于内固定屈服强度225MPa。3组模型跟骨骨折线的相对移位均小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的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mm的标准。连续加载1~1000N载荷的工况,3组模型内固定失效时对应的跟腱载荷均大于160N。模型的应力分布显示,多针与钢板内固定都均匀分布了应力。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andersⅡ型骨折多针固定组优良率83%,钢板固定组优良率78%,两组固定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多针固定组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2%左右。由于跟骨及其临近组织特殊的解剖结构,治疗困难,容易出现伤口感染、足跟坏死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跟骨骨折的治疗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进,但对于跟骨骨折解剖分型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解剖、生物力学、分型、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为临床中常见骨折,约占全身各处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65%,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是否涉及距下关节面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更常见,约占跟骨骨折75%。其骨折愈后涉及不能下地负重引起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是巨大的。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跟骨本身解剖多面体结构的复杂性、骨折类型千变万化,以及跟骨周围皮肤软组织血液供应特点导致皮肤软组织外伤术后容易出现缺血坏死和感染,使软组织坏死、不愈合及感染为跟骨骨折术后较常见并发症。而增加了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难度及手术风险。本文对我院于2008.1-2011.9间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49例加以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