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郝卫刚 《重庆医学》2011,40(36):3725-3727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首先在硬骨鱼类中发现,并已被充分阐明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也存在类似的蛋白.根据其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STC-1和STC-2,在生物体内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STC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但可以通过肾脏和胃肠道来调节钙和磷酸盐的代谢,而且在促进脑神经元的终末分化[1]、防止因大脑局部缺血造成脑神经元损害[2]以及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3]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随着对STC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C的表达与人类癌症的发展过程相关,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斯钙素2(STC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并分析宫颈SCC组织中STC2与斯钙素1(STC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宫颈SCC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以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82例宫颈SCC(其中包括42例化疗处理前后对照,40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30例高度上皮内病变(HSIL)、30例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STC2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宫颈82例SCC(其中包括42例化疗处理前宫颈活检SCC,40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组织中STC1和STC2的表达,分析STC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STC1与STC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TC2蛋白在宫颈SCC、HSIL、LSIL、慢性宫颈炎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阳性率分别为89.02%(73/82)、86.67%(26/30)、63.33%(19/30)、15.00%(3/20),宫颈SCC与HSI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陈忠  陈聆  孟凡祥 《广东医学》2012,(21):3243-3245
目的探讨人类斯钙素1(STC1)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评价其在胃癌外周血微转移中的价值。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STC1 mRNA的表达,并以3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TC1 mRNA的表达作对照。结果胃癌组外周血STC1 mRNA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而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1/30)、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STC1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STC1 mRNA表达可作为胃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对胃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判断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C1在判断肾细胞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5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试验组)和同期50 例正常人群外周血清(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组外周血清中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描制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STC1高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肿瘤分化差、伴坏死、临床分期晚及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STC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STC1 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外周血STC1基因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TC1升高可能对于肾细胞癌患者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斯钙素2(STC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宫颈癌患者(n=88)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宫颈组织中STC2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C2,比较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TC2 mRNA,分析STC2在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对其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STC2 m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STC2阳性表达在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STC-2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STC2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低于STC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STC2表达与PFS均呈负相关(r=-0.683,P<0.05),由于未达OS终点,目前无法计算以及对比OS差异,后续密切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斯钙素2 (STC2)在泛癌中的作用,并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验证STC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GTEx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STC2 mRNA在泛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免疫、预后等的关系。收集病理确诊为卵巢浆液性癌102例及正常卵巢组织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TC2的表达水平,分析STC2的表达水平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STC2 m RNA在多种癌种中存在差异表达,并与预后相关,提示STC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STC2的表达率为32.3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3.8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 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组织中STC2低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P<0.001),这与STC2在公共数据库中的探针203438_at (P=0.022)以及203439_s_at (P=0.006 4)中的预后意义一致,说明STC2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结论 S...  相似文献   

8.
宓家炜  陈碧  朱述阳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3):266-270,295,封4
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C-1)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与氢氧化铝凝胶[Al(OH)3]的混合物致敏、OVA雾化激发成功诱导构建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将40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哮喘+低剂量重组人斯钙素-1(rhSTC-1,1.25 μg/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斯钙素2 (stanniocalcin 2,STC2)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0例肾细胞癌患者(RCC组)和6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清中STC2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情况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RCC组患者血清中STC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01),外周血清STC2基因高表达者更多见于出现血尿、腰痛及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肿瘤WHO/ISUP分级高、AJCC临床分期晚及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RCC患者(P<0.001),STC2低表达RCC组患者总体生存期长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 RCC组患者血清中STC2表达升高,术前外周血STC2高表达RCC患者预后较差,STC2有望成为RCC患者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斯钙素(STC-2)在胃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7月溧阳市人民医院75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标本及40例胃良性疾病血清标本,ELISA检测STC-2蛋白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STC-2平均水平为(1694.4±566.16)ng/L,同期良性对照血清STC-2蛋白水平为(691.75±318.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OC曲线下面积(A UC)为0.945(95%CI:0.908~0.982,P< 0.001).术后7~10 d,胃癌患者血清STC-2水平较术前下降[(1126.0±419.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胃癌血清STC-2检测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斯钙素1(stanniocalcin 1,STC1)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ecusor cells, 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后,采用荧光双染法鉴定SD大鼠脾源性EPCs.不同浓度人重组斯钙素1(recombinant human stanniocalcin 1,rhSTC 1)处理EPCs,结合siRNA技术干扰EPCs STC1表达,检测EPCs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变化;观察STC1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然后观察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eNOS特异性抑制剂L-NAME预处理的EPCs对rhSTC1的反应.结果 荧光双染法鉴定EPCs阳性率约为88.5%;外源性给予rhSTC1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EPCs增殖与迁移;而干扰内源性STC1的表达,则抑制其增殖与迁移;外源性给予rhSTC1增加EPCs中Akt和eNOS的磷酸化水平,而运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eNOS抑制剂(L-NAME)分别处理EPCs后,rhSTC1诱导的EPCs增殖与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STC1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增强EPCs增殖、迁移能力,为损伤血管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肿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课题组近3年来,以食管癌为主,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63%、66%及50%)以及活跃的病毒mRNA或蛋白表达.在食管癌高发人群的普查标本上,随着食管癌上皮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检出率和表达率逐渐增高.我们同时发现选择不同的病毒靶位开展PCR会得到不同的检出率.E6/E7片段可较真实地反映HPV感染情况. 我们的结果提示:HPV-16与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 DNA的存在和活跃的表达与细胞癌变相关;HPV-16E6/E7与L1片段相比,检出率大大提高.我们认为HPV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结合对HPV感染的人群筛选遗传易感基因,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早诊和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的皮下移植瘤造模方法建立的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不同生物学特点,为不同的研究寻找合适的造模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用NCI-H460细胞,NCI-H460移植瘤组织块和移植瘤匀浆液对于BALB/c-nu/nu裸鼠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运用一般生物学指标观察三种移植瘤的成瘤率、瘤重、倍增时间和组织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等生化指标;利用血球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总数(WBC)并进行分类,最后体外对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NK细胞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本实验中细胞法和匀浆法的成瘤率及肿瘤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埋块法且其生长更为均一,差异较小.接种5周后,与正常裸鼠比较,三组荷瘤小鼠血液中ALT、AST显著升高,BUN、CREA显著降低,埋块组的AST和BUN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荷瘤组.此外,接种2周后,荷瘤裸鼠的GLU显著低于正常裸鼠,匀浆液组的GLU降得最低.白细胞中,三种方法组荷瘤小鼠血液中LYM%、MN%、HGB均有降低,匀浆液组和细胞培养组的荷瘤小鼠血液中WBC、NEUT%、PLT显著高于埋块组.免疫细胞活性方面,两种细胞均呈现出正常细胞组>匀浆组>细胞组>埋块组的趋势.结论 细胞培养法接种数量可控,肿瘤生长均匀,适合建立不同实验需求的移植瘤模型,组织块移植法适于建立中药抗肿瘤筛选的动物模型,而匀浆液移植法则不推荐使用.裸鼠的生理生化状态和免疫功能与肿瘤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原代.传代培养的最佳方法,并初步建立其永生株。方法 采用人脐动脉血管中膜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比较不同培养养基对原代及传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标记为新霉素(G418)的带有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 经α肌动蛋白鉴定,组织块贴壁洒可获得高纯度的HUASMC。原代培养的HUASMC1-4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此后细胞的增殖逐渐降低,到第10代几乎丧失增殖力。原代培养以MCDB131为最佳培养基。hTERT转染细胞克隆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接触抑制消失,生长速度快,目前已传至20代,增殖能力与第1代无差别。转染前后平滑肌特异的α-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hTERT转染的HUASMC保留了HUASM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持续传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9例行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并分析其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中,肿瘤原发于胃88例(49.2%),小肠70例(39.1%),结直肠7例(3.9%),其它部位14例(7.8%);其中CD117、CD34、DOG-1阳性率分别为为94.4%、74.9%、93.3%。GIST患者基因突变c-kit突变最为常见,共151例(84.4%),其次为PDGFRα突变8例(4.5%),野生型20例(11.2%)。c-kit突变中,外显子11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缺失+插入突变为主(92.2%);外显子9突变共有6例(30%) A502-Y503复制突变及14例(70%)Y403-F504插入突变;外显子13突变为1例K642Q点突变,外显子17突变为2例N822K点突变。在6例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患者中,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点突变中3例为D842V突变。在GIST的基因分型中,PDGFRα突变患者DOG-1阳性率低于c-kit突变及野生型患者( P=0.007),而在c-kit各突变类型中,点突变患者CD34患者阳性率低于其它突变类型( P<0.001),点突变和插入突变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低于缺失突变和缺失+插入突变( P=0.006)。结论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c-kit外显子11是GIST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GIST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多样,不同患者需提供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用人喉癌手术切除标本建立了裸鼠移植瘤模型,已传至13代。原代移植成功率为66.7%,潜伏期30~70d;鼠间传代移植成功率为100%,潜伏期14~19d,生长稳定。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各代移植瘤组织结构与原人喉癌组织基本一致。电镜检查证明,具有人喉癌特征,癌细胞间有大量桥粒,细胞浆中可见张力原纤维,有的张力原纤维与桥粒相连。细胞表面有较大的指状突,核膜较规则,胞浆中线粒体较多。  相似文献   

17.
用人体肺腺癌细胞系(LTEP-a-2)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功地建立了一株可移植性瘤株模型。历时2年共传15代,共用62只裸小鼠,肿瘤总发生率为(54/62)87.1%。第7代以后肿瘤迅速生长,一般30天左右可长出500mm~3大小瘤体,仍保持肺腺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钼的生理作用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佳炜  程楠  王训嗽 《医学综述》2013,(19):3460-3463
微量元素钼是1778年被发现的高熔点稀有金属,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钼由消化道吸收,通过肾脏、胆汁、汗液以及头发排泄,主要以无机盐及与蛋白结合构成含钼酶的辅助因子两种方式参与物质的代谢过程。目前在生物体内发现的钼酶已超过40种。钼还与其他微量元素通过协调或拮抗作用共同维持机体功能稳定。适量的钼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钼缺乏和钼蓄积均会引起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组胃癌及其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癌采用组织形态学及ABH血型抗原免疫组化(ABC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从胃原发癌至转移癌,有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较显的变化。包括组织类型,核分级玫ABH敌国型抗原表达的变迁。其中生长方式与组织类型的变迁与患术后存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而ABH血型抗原表达的变迁不能单独表示胃癌的恶性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后腹膜肿瘤(PRT)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980~2000年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PRT 40例,就其消化道的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表现为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结论对部分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对症处理无效的患者,应考虑PRT可能,并选择相应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