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定量检测LIM和SH3蛋白1(LASP-1)mRNA和乙酰肝素酶-1(HPA-1)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肝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cm)和正常肝脏组织(距癌大于5cm)中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P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5±16.65、23.15±14.89、7.56±5.15,LAS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6±20.12、35.73±15.07、10.17±8.29。HPA-1mRNA及LASP-1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5)。HPA-1及LAS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OR=0.42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LASP-1mRNA与HPA-1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及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vin的表达水平及MVD。结果7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65.5%)和MVD计数均值(58.43±5.72)个/HP,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11.1%)及MVD计数均值(20.04±3.56)个/HP(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livin表达评分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livin和MVD的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AnnexinA2和P1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62例,分别取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采用IHC、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nnexinA2和P19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AnnexinA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P19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5);AnnexinA2、P19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乙肝表面抗原、组织分级和脉管内有无癌栓均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AnnexinA2、P19 mRNA及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对判断其发生和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6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Sunrivin 14.O%的阳性表达率(P<0.05);Survivin的表达情况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有无转移、肿块直径、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关系密切(P<0.05)。结论 Survivin的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Survivin mRNA进行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相对应癌旁组织以及17例正常肝脏组织Survivin mRNA 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性别、年龄、血清HbsAg、AFP、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转移状态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Survivin 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的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urvivin mRNA在低分化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组(P < 0.05);在肿瘤直径≥5cm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 5cm患者组(P < 0.01);在III~IV期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 < 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 < 0.01)。Survivin 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HbsAg以及AFP水平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Survivin 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aleetin-9 mRNA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法从89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其Galetin-9 mRNA的表达量。结果:癌组织中的Galectin-9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下降,仅为癌旁组织的0.504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的Galecin-9 mRNA表达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术前转移、病理分化、TNM分级、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肝硬化、包膜完整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Galectin-9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化、转移、复发有关,可能成为诊断肝癌及判断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或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2例胃癌、52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胃组织中KISS1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条带密度。结果 在52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KISS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25±0.046)和(0.825±0.028);12例正常胃组织表达水平分别为(0.856±0.044);胃癌组织KIS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1)。KISS1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淋巴结有转移者其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KISS1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CH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提取手术切除1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肝癌、癌旁组织和6例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C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观察人正常肝组织中PTC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TCH在所测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6例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且在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在病例分级为Ⅲ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4)。结论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TCH的mRNA表达量呈递减趋势,提示PTCH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早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Wnt10b 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Wnt10b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 Wnt10b蛋白的表达,分析 Wnt10b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 Wnt10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胃癌组织中 Wnt10b mRNA 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Wnt10b在胃癌组织中呈活化状态,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MMP-2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结果:①MMP-2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组织中MMP-2mRNA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68,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2=0.786,P〈0.05);③癌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r^2=0.812,P〈0.05);④癌旁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54,P〈O.05)。结论:MMP-2mRN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癌旁肝炎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uclearfactorsκBp65,NF—κBp65)的定量表达及与细胞DNA含量、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方法对50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癌旁肝炎组织和10例非癌旁来源的正常肝组织及非癌旁来源的病毒性肝炎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p65含量、细胞DNA含量和增殖指数。结果NF—κBp65在正常组织、非癌旁来源的肝炎组织、癌旁肝炎组织和肝癌中荧光指数(F1)值分别为1.00±0.19,1.28±0.21,1.32±0.15和1.66±0.23,肝癌NF-κBp65含量高于癌旁肝炎组织(P〈O.05)。正常组织、非癌旁来源的肝炎组织、癌旁肝炎组织和肝癌的DNA指数(DI)值分别为1.02±0.17、1.04±0.11,1.09±0.18和1.40±0.22,肝癌异倍体率达82.00%,癌组的DNA含量和异倍体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正常组织、非癌旁来源的肝炎组织、癌旁肝炎组织和肝癌的增殖指数(PI)值分别11.00士2.79、11.95±2.16,12.81±2.87和24.28±4.19,癌组PI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NF—κBp65过量表达、DNA含量增加和增殖指数升高与肝炎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 HCC )标本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Tiam1)的表达,探讨Tiam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am1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Tiam1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iam1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136&#177;0.136)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0.718±0.089)( 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0.917±0.12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678±0.136)(P<0.05)。Tiam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4%)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80.7%)(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蛋白表达阳性率(90.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73.3%)(P<0.05)。结论 Tiam1的表达升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进行定量测定,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相对应癌旁组织以及17例正常肝脏组织HGF 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性别、年龄、血清HBsAg、AFP、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转移状态以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HGF 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HGF mRNA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P<0.05),但与其它临床特征无关。结论HGF mRNA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可能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3 cm处),其中肝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mRNA、Jagged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 mRNA、Jagged1 mRNA的表达分别为(4.58±0.77)、(4.96±0.8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肝硬化组织[(1.16±0.37)、(1.4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正常肝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22)、40.9%(9/22);癌旁肝硬化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3)、30.8%(4/13)。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χ^2otch1=6.81,χ^2agged1=4.24,P〈0.05)及肝硬化组织(χ^2otch1=6.55,χ^2agged1=5.57,P〈0.05)。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③Notch1、Jagge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数目、有无癌栓形成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Notch1、Jagged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癌组织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膜联蛋白A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滨  彭民浩  李佳荃 《广西医学》2009,31(3):308-311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A4(Annexin A4)在不同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先应用RT-PCR验证ANX A4在不同类型肝组织中mRNA的表达,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15例正常肝组织、15例乙肝后肝硬化组织和63例不同表型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其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结果(1)ANX A4mRNA表达水平在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均比正常肝组织上调(P〈0.05),但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NXA4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肝组织为20%,乙肝后肝硬化组织为26.67%;在63例HCC中阳性率为49.21%,癌旁组织为61.90%,其中小肝癌阳性率为50.00%,大肝癌为64.29%,多发癌为28.57%,相应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0.00%、64.29%、66.67%。随着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并进展,ANXA4蛋白呈逐渐上调趋势,但当肿瘤出现侵袭转移时反而下调。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Annexin A4与HCC进展及侵袭相关。结论(1)从正常肝一肝硬化一肝癌组织,Annexin A4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上调;(2)ANxA4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失调,其变化可能与HCC进展及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Wnt-5a基因和基因产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Wnt-5a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5a mRNA在26例新鲜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Wnt-5a蛋白在85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nt-5a mRN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102 127±0.158 620和0.020 106±0.022 07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5a蛋白在肝细胞癌、癌旁组织和肝硬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2% (18/85)、81.26% (69/85)和86.7% (13/15),Wnt-5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肝硬化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nt-5a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有关(P<0.05).结论 Wnt-5a基因在HCC基因转录中呈上调表达,而在蛋白水平显示为缺失和下调表达,提示肿瘤细胞是在蛋白翻译水平而不是转录水平干扰了Wnt-5a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41例HCC、10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P-gp蛋白的表达。结果P-gp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73%(29/41),肝硬化中P-gp阳性表达率为40%(4/10),正常肝组织P-gp阳性表达率为30%(3/10)。3种组织P-gp表达不同(P<0.05);P-gp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肝硬化与HCC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P-gp的阳性表达与HCC的Edmenson分级明显相关,分化程度越低,P-gp表达越高。结论P-gp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