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左侧腹部包块多年。血常规检查正常。B超检查:左侧腹部包块处显示一约17.5cm×4cm的类脾脏回声,其长轴与脊柱一致,上缘达左肾下极,下止子宫外上方,内侧可见脾静脉及脾门切迹(图1),正常脾区未见脾脏声像图。B超诊断:游走牌并脾肿大。术后诊断:游走牌并脾肿大。讨论:游走脾,又称脾脏异位。较为少见,大多数由于脾蒂和韧带先天性过长,以及肿大脾脏的牵引作用所致。游走脾一例报告@李建华$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崔华静$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相似文献   

2.
游走脾一例     
患者女,25岁.发现腹部游走包块4年,腹痛3d于2012年3月2日就诊.体检:左中下腹可触及1个5 cm×8 cm大小包块,质韧,固定,无搏动,轻度压痛.腹部超声检查:左膈下未探及脾脏回声,左中下腹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形似脾脏,回声不均匀.CT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侧膈下未见正常脾脏影像,脾床被胃底占据,脾脏下移至左中下腹,体积略增大,大小约为10 cm×7 cm×4 cm,脾门朝向外上方,脾蒂冗长、扭转,呈漩涡状连于脾门.脾脏平扫密度欠均匀减低,CT值约为46 HU;增强后部分脾脏未见明显强化.胰腺尾部卷曲,与脾脏动静脉伴行向下扭转,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图1~5).CT诊断:游走脾伴脾蒂扭转,脾梗死.  相似文献   

3.
游走脾是指由于固定脾的悬韧带发育不全和脾门血管蒂过长,以致脾脏活动度过大,离开正常解剖部位,具有脾扭转和脾梗死高风险。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成人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妇女,儿童多见于10岁以下患者。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的腹部肿块,也可为急腹症,但最常见的是腹部肿块伴不明原因的腹部症状。CT、MRI和超声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盆腔异位脾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脾也可称为游走脾、漂浮脾、脾下垂 ,1888年由Bond首次报道 ,是 1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1] 。笔者遇 1例脾脏位于盆腔的患者 ,报告如下。患者女 ,2 3岁。腹部肿块 ,伴不完全肠梗阻 3个月余。CT检查示右下腹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图 1) ,形状不规则 ,轮廓较清晰 ,膀胱及周围肠管受压 ;脾脏区未见脾脏影 (图 2 ) ;彩色多谱勒检查见盆腔内脾脏回声 ,体积增大 ,血流丰富 ,并可见偏前方的脾门。诊断 :盆腔异位脾 (图 3)。行手术治疗 ,术中探查左季肋下脾窝脾脏缺如 ,于盆腔找到脾脏 ,常规切除脾。术后病理诊断 :游离脾 ,脾脏淤血伴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双宫颈、单宫体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2 4岁。因月经不调来我院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体积大 ,表面光滑、见两个宫颈口呈右上、左下 ,子宫体未扪及异常。临床诊断 :子宫发育畸形 (双宫颈可能 )。为明确诊断在超声实时监视下行探查术。术前扫查 :子宫前位 ,宫体形态正常 ,大小 64mm× 41mm× 45mm ,宫壁回声均匀 ,内膜线清晰居中 ,宫颈横径 40mm、前后径 3 5mm。横切扫查宫颈内见右上、左下两个小团状稍强回声 ,中间不相连 ,隔有肌层回声 ;纵切扫查右侧稍强回声线与宫内膜线相延续 ,左侧稍强回声线未见与子宫内膜线延续。常规消毒铺巾 ,窥阴器扩开阴道 ,充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工人,13年前开始出现左侧胸部内凹畸形伴胸痛,并逐渐加重,近5年无发展。近因咳嗽,胸部不适而来院就诊。 体检:发育正常,左侧胸部凹陷畸形,肤色正常,右侧胸廓外观正常。听诊:心肺(一),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及肝功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化学血清捡查:钙9.8毫克%,磷4.1毫克%,碱性磷酸酶9.6金氏单位,酸性磷酸酶3.5金氏单位。 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片见右侧第3~5肋骨,左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因恶心伴左上腹疼痛2d来院就诊。检查: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余各项检查正常。CT检查:右侧肾门水平前方可见2个(图1),左侧脾区周围可见6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左侧脾门周围多结节灶呈葡萄状沿脾门及脾周分布(图2),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49~55HU,其中最大结节为28mm×30mm,最小结节为13mm×11mm,正常脾实质CT值:58HU。增强扫描:右侧肾门水平及左侧脾区周围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后与正常脾脏实质各期强化密度相一致(图3)。脾周多个结节呈图1右肾门水平前方可见2个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资料,包括脾卡波西氏肉瘤1例,脾血管肉瘤1例,脾弥漫性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1例,脾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脾何杰金氏病(结节型)1例,脾转移癌4例,脾淋巴管瘤2例,脾囊肿2例,脾脓肿1例.结果:超声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脾脏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超声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100%,定性准确率为73.3%.结论:超声对脾脏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仪器为SONOACE-3200和GE-LOG IQ5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5 MHz,常规作腹部扫查,重点扫查受伤区和疼痛部位,实质性脏器、膈下、肝肾、脾肾隐窝、盆腔和腹膜后间隙。结果:脾脏损伤18例,肝脏损伤14例,肾脏损伤12例,复合损伤2例。结论:B型超声对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及时明确损伤部位、程度出血量多少,并可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脾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中脾戈谢病1例,间皮囊肿1例,隐球菌病1例,脾结核5例,淋巴瘤4例,脾脉管瘤5例。1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行CT、MRI检查。CT和MRI可以很好的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脾脏不同多发占位病变各有一定的CT及MRI特点。结论 CT、MRI是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对某些脾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外伤性脾脏破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35例平扫加增强三期扫描,13例直接增强扫描,5例平扫;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脾脏破裂根据Gay分级:Ⅰ级:局限性包膜破裂及小的包膜下血肿,8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Ⅱ级:小的外周撕裂,实质内血肿<3cm,15例,其中3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2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Ⅲ级:撕裂延伸至脾门及实质,血肿直径>3cm,25例,其中20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例全脾手术切除,4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Ⅳ级:脾脏粉碎及血管破裂,5例,全脾手术切除.结论 外伤性脾脏破裂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高,对临床分级及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可作为脾脏外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8年 1 2月— 2 0 0 0年 1 2月我院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隐睾 1 5例 ,均经手术证实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例年龄为 3~ 3 5岁 ,平均 1 2岁。双侧隐睾症 2例 ,单侧隐睾症 1 3例 ,其中左侧 8例 ,右侧 5例。合并腹股沟疝 7例1.2 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百胜 Au-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7.5 MHz。检查条件 :禁食 8h,饮水使膀胱充盈。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位 ,常规扫查阴囊 ,其内单侧或双侧未发现睾丸者 ,向上追踪扫查外环口、腹股沟管、内环口 ,以至腹腔。探及睾丸图像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搜集32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和MR资料,包括脾血管瘤4例,脾淋巴管瘤2例,脾错构瘤2例,恶性淋巴瘤脾浸润6例,脾转移瘤18例,均行平扫加强化,对其CT和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和MR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结论根据脾脏肿瘤的CT和MR特征表现,大多数脾脏肿瘤能被CT和MR正确诊断;CT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MR对脾脏血管瘤较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兴强  李海丰  张俊波  谭必勇  蒋师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12-111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0例脾外伤患者CT平扫与增强影像。结果:CT平扫40例中35例可以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其中24例脾内血肿,合并包膜下血肿10例,5例脾脏撕裂伤,6例脾脏碎裂伤,5例显示大致正常;CT增强扫描后,平扫明确外伤的35例显示破裂口更清晰,脾脏内血肿、裂隙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影,1例显示脾动脉断裂,对比剂外溢;5例平扫正常的亦可见线状低密度无强化影。结论:CT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小军  王国华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56-1056
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左上腹持续性疼痛8h入院。体检:左上腹肌紧张,压痛,无反跳痛。患儿家长述其一周前曾撞伤左上腹。实验室检查:Hb70g/l,WBC19×109/l。急诊B超示:脾与左肾交界处不均性包块,脾肾边缘不清,脾下缘少量积液,考虑为脾延迟性破裂伤。临床以延迟性脾肾破裂伤行急诊CT检查,平扫示:左侧肾上腺及左肾区见一约10.5cm×6.4cm×10.0cm的不均匀肿块影,内有大片状低密度区,亦见散在斑片状钙化灶,CT值25~223HU,肿块与左肾及脾脏交界不清,左肾及脾脏轮廓不清,肝下缘及肝肾间隙见少量积液(图1)。CT诊断:左侧肾母细胞瘤并瘤内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很常见,诊断方法也日益增多,高频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诊断信息。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007年门诊和住院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年龄9月~78岁,左侧疝16例,右侧疝40例,双侧疝4例,均因腹股沟区或阴囊肿物或可疑肿物就诊。采用LOGIQ5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2 MHz。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分别于平卧位及站立位加大腹压时在腹股沟区及阴囊进行纵、横、斜切连续扫查。探及肿物后,测量其大小,观察其…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46岁.左下腹阵发性胀痛8小时,加重4小时入院.4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和左侧附件切除,近期无外伤史.查体: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残端愈合好,子宫缺失,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6cm×5cm囊性包块,张力较大,压痛明显.诊断:盆腔囊性包块,蒂扭转不除外.查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倒背数字作业测验(BDST)fMRI脑内激活区的特点.方法: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各18例,以BDST作为刺激任务,进行fMRI检查,氯丙嗪治疗后的患者中9例再次接受fMRI检查.结果:在BDST的fMRI检查中,对照组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及双侧顶叶后下部等脑区激活低下.9例用氯丙嗪治疗后的患者左侧额上回及左侧额下回的激活低下明显改善(P<0.05).结论:fMRI不仅可以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而且还能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9例脾脏低回声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2例脾血管瘤造影剂廓清慢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强于脾实质。5例脾淋巴瘤、1例脾转移癌及1例脾炎性假瘤造影剂廓清均快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低于脾实质。结论: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飞行员32名,男性,26-43岁。检查仪器为EUB-25型和RT-2800型超声显像仪。线阵和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空腹,采用多方位扫查。先仰卧,探头常规扫查肝、胆区,然后左侧卧位观察右上腹。B超检查结果显示,胆系结石18名,胆囊息肉14名。结石中最大的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