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近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引起体质量增加或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甚至代谢综合征,也使得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高。而瘦素、胰岛素、抵抗素、脂联素等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秦虹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93-1394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分裂症患者,药物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血糖症、2型糖尿病、血脂障碍等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精神症状的缓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可靠、副作用相对较轻微,而被作为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线用药。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日趋广泛,由此引发体重增加、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MS)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重视。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变化、糖脂代谢异常影响的差别,我们选用本院常用的5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体重、糖代谢、脂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因其锥体外系副作用小,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有报告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可引起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增高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但还没有一致的结果显示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差异,更缺乏对血糖、血脂变化的长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随访调查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47人,按用药不同,分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患者92例,氯丙嗪组55例,测量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前和使用一年后的BMI、血压、血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有病例发生了腹部肥胖、BMI≥24、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低HDL血症、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两组病例在BMI≥24、高血压上有统计学差异(χ2=4.307,P=0.038;χ2=6.857,P=0.009),且氯丙嗪组患者更容易发生BMI≥24、高血压。两组病例在BMI、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t=2.319,P=0.022;t=2.291,P=0.024;t=2.406,P=0.019;t=2.109,P=0.039)。结论: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与血糖调节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坚  钟海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2):76-77,96
抗精神病药物对糖、脂肪代谢的影响已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重视,尤其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问世后,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根据美国胆固醇宣教计划中成人治疗指南Ⅲ所提供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估计美国MS患者高达4700万人。本文就与抗精神病药有关的血糖异常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文娟  王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68-1069,1071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住院至少6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代谢指标,用世界糖尿病联盟全球统一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3.8%(180/411),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更易患代谢综合征;不吸烟患者中,女性的患病率(79/166,47.6%)高于男性(32/109,29.4%)(P<0.01)。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102/205,49.8%)较经典抗精神病药物(78/206,37.9%)更易引起代谢综合征(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中应该大力倡导戒烟,并对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氯氮平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代谢综合征的有关指标,以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邹德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96-1497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匹配的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各项检测指标。结果: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双相障碍患者体重指数(BM I)较低,但双相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类似。结论: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相似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主要与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匡晶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49-2551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从偶然发现的氯丙嗪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大约已有40~50年的历史。随着临床治疗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对近30%的患者无效,同时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效应)以及锥体外系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危险。然而经过近十年来的临床汇总我们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阴性症状似乎具有更高的疗效(在治疗阳性症状上与传统药物疗效相近),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锥体外系反应和较低的代谢水平的影响。真正地实现了让部分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以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且符合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且中医辨证属于痰瘀互结证型的146例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研究组98例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末评定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副作用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并测量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生物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腰围、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PANSS、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普通症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可以改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舒张压、腰围、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也可以改善这类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首发和慢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将数据输入SPSS 11.5,采用参数及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首发组43例,复发组46例。35例(39.33%)患者合并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36例(40.45%)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治疗,首发和复发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增加,较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人数增多。复发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氯丙嗪当量)明显高于首发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入组时BPRS评分,合并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结论:首发患者很少使用氯氮平治疗,慢性复发者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比首发精神分裂症者高。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s)可导致代谢综合征(MS),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脂肪组织通过分泌脂肪因子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研究表明AAPs对脂肪因子的影响是药源性MS的潜在机制之一,而脂联素是一种与MS发病关系密切的脂肪因子。文章综述AAPs所致MS与脂联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反应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6±17.49)分、(66.02±14.12)分]与治疗后[(41.26±9.37)分、(38.93±7.67)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5),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病程。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4.
朱敏 《当代医学》2011,17(32):139-140
目的探索莫沙比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服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而出现便秘者30例,应用口服莫沙比利治疗便秘,分别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治疗情况;观察莫沙比利治疗便秘前、后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态度接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0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患者用莫沙比利治疗2周的总有效率为83.33%,4周为86.67%。治疗前不愿服抗精神药物发生率46.67%,治疗后减为20.00%;治疗前要求换其他抗精神药物发生率26.67%,治疗后减为6.67%;治疗前要求给泻药发生率40.00%,治疗后减为13.33%。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莫沙比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便秘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对胎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90例孕期一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娩时的年龄、丈夫年龄,精神病遗传史,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及与药物的关系等进行随访登记,并将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6.67%(15例);各药物组患者孕期病情,分娩年龄,首次妊娠例数,妊娠反应及阳性遗传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与药物剂量有关(P〈0.05),氯丙嗪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大于其他药物,新型药物影响较小。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对胎儿便有致畸、致死的不良反应,建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丙嗪治疗时,应推迟妊娠或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护肝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探讨。[方法]将55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熏治疗组28例,予护肝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凯西莱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丙氨酸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移酶(ALT)的变化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AST、ALT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2.9%,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0%与96.3%。[结论]护肝汤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肝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况。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对1969例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情况的调查。结果1)75.7%(1490/1969)的患者为单一用药,468例(23.8%)为联合用药,11例(0.6%)患者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家庭收入高、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低(13.6%);单用长效制剂者的年龄大、病程长、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高(50.0%)。3)不同治疗组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但单一用药者疗效指数高于联合用药者。4)影响不同治疗选择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家庭收入及症状表现。结论我国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多为单一用药,且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单一治疗较联合治疗的疗效指数高。  相似文献   

20.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秦晓霞  谢守付  刘晶洁  高琳  王艳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43-1244,1247
目的 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 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成3组:单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A组)、合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B组)及单用情感稳定剂(C组).结果 125例患者,40例(32.0%)检出MS;A组患者MS检出率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3组间MS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发生MS.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均应定期检测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